在南京,提到湖南路狮子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狮子桥,位于南京鼓楼区湖南路附近的著名美食街,也称之为狮子桥步行街,这是一条以南京特色美食小吃为主的商业街区。
繁华的街市掩盖了曾经的历史,在狮子桥附近,曾经也有一座皇家寺院,不幸毁于战火,只剩下寺前小河上桥仍存,因桥头有狮子,周边老百姓俗称“狮子桥”,流传至今,已有近年历史。
这座寺院就叫湘宫寺,原本是南朝时宋明帝登基前的旧宅。
宋明帝,即刘彧,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铜山区)人。南朝宋第七位皇帝(年~年在位),幼年丧母、历经战乱险境,对频繁的战争、皇室争夺、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的社会惨状,他感慨命运无常、人生短暂。
据梁代萧子显《南齐书》记载:宋明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可见孝武帝时期所建的庄严寺有七层塔,是非常气派的皇家寺院。昙斌和慧亮被敕为这座皇家寺院的法主,可能意味着昙斌和慧亮在当时建康佛教界的代表性地位。
史志记录湘宫寺后迁址别处,后在唐朝时期徙置清化市北。明朝时期,有人在上元县(注:南京自唐朝起下辖的一个县,也是唐朝时期南京的称呼之一)治后军营掘出断石上有“湘宫寺”三字,结合唐朝时期《建康实录》注释才能明确其大致位置。
今天,湘宫寺豪奢的样貌在今日早就无处寻迹,但是关于这座寺院的记载,在一些史料中也是频频出现。
在今天的南京太平南路上,有一座桥叫四象桥。老南京们会讲一句俗语:“好水淌不到四象桥”。原来四象桥附近在解放前是有名花街柳巷之一,又由于桥下清溪河流经此桥时河道已经萎缩变窄,借着这个典故,南京“吆喝艺术家”、民间艺人刘奎龙在《南京“桥趣”》一文写道:“贵人常聚四象桥。”就是对当年权贵们糜烂生活的辛辣嘲讽。
据说四象桥与湘宫寺也有很大的关系。《秦淮志》对于“四象”这个名字的解释:
邑人孙文川云:‘四象乃湘寺倒转,而音又讹也。’”这里说到的“湘寺”指的是湘宫寺,与青溪中桥脱不开干系。《建康实录》中就写明了这一点:“次南有青溪中桥,今湘宫寺门前巷东出度溪,东有桃花园,是齐太祖(此处疑为宋明帝误)旧宅,即位后,修为园,亦名芳林园。王元长《曲水诗序》云‘载怀平圃,乃睠芳林’,即此园也。
在《南史·虞愿传》中还记载:“(宋明)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大怒,使人驱曳下殿,愿徐去无异容。”《南齐书·萧坦之传》:永元元年(),始安王遥光举兵东府城,萧坦之讨之,“屯湘宫寺”。即此。
在南朝梁简文帝《湘宫寺智蒨法师墓志铭》中也提到了湘宫寺:“智灯含影,慧驾驰騑;若韜山金,如苞海宝。”
道场寺丨香林寺丨唱经楼丨承恩寺丨华藏寺丨延兴寺
建福寺丨铁塔寺丨何后寺丨三塔寺丨祈泽寺丨万寿寺
静明寺丨天宁寺丨云居寺丨古林寺丨永丰寺丨福兴寺
观音阁丨广缘寺丨延祥寺丨万福寺丨护国寺丨北祖师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