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上

“药师说”系列

供稿:医院高燕菁药师

源远流长、高雅清冷的菊花一族

菊花家族庞大,是植物界一大名门望族。它起源于我国,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不仅供观赏,美化环境;还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大众的生活密切相联系。

人们欣赏它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寒霜欺凌。

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我国传至日本,被推崇为日本国徽的图样。在日本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

古时候,从中国驶出一条大船,载了12个贵族童男童女,为寻找长生不老药而远航海外。作为交换,他们携带最为贵重的物品——金菊花。后来大船遭遇了风暴,被冲到一个无人的荒岛,被迫在那里住下,繁衍子孙,并在岛上种下了金菊花。之后那里的人们就自称“日本帝国”,日本天皇的象征符号是一朵16瓣菊花。

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我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意大利的国花——雏菊,德国和马耳他的国花——矢车菊,丹麦的国花——木春菊,拉托维亚的国花——牛眼菊。

19世纪中期菊花从欧洲引入北美而后遍及全球,成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产量居首,为各国人民所喜爱。

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多年。

最早的记载见于《礼记·月令篇》:

季秋之月,菊有黄华。

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花是黄色的。菊花最早的用途是记节令,至今人们还有“霜打菊花开”的说法。我们祖先认为黄色时中华民族最高贵的颜色,并称黄色为正色,菊花象征做人正直,不偏斜。

屈原的《离骚》中有:

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

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

《西京杂记》:

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

相传汉代,汝南汝河一带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声遍布。有个名叫桓景的人拜韩湘子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

一天,湘子告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亲人。”并告诉他:那天登高,再把茱萸装入红布袋里,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挫败瘟魔,消除灾殃。桓景回乡,遍告乡亲,于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因菊花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刺心,难于靠近。桓景挥剑激战,斩瘟魔于山下。

傍晚,人们返回家园,家中鸡犬牛羊,全都暴死,而人们却免受灾殃。从此,重阳登高避灾的风俗,就世代相传了。

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叶可入菜,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我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所用的菊花都是以野黄菊为主的小黄花种。

自晋代起,人们将菊花作为观赏对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菊花已开始在田园栽种。南北朝的陶弘景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

茎紫、气香而味甘,可作羹食者为真菊;

茎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

将菊花和野菊花进行了区分。

唐朝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

如李商隐诗: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

白居易诗: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等就是明证。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刘蒙的《菊谱》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宋未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个菊花品种。

明请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计楠的《菊说》载有菊花品种个。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

现在据不完全统计菊花已达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

(待续)

药师app下载

下载方法:

按住上图2秒钟,点“识别图中







































百癣夏塔热分散片
白癜风诱发因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sz/2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