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挂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80年代的马奉信先生
马奉信先生30岁到40岁这段人生的黄金年华是在徐州煤矿度过的,是徐州煤矿新时期美术事业的奠基之一。
他年调到徐州矿务局宣传处工作,当时正赶上徐州矿务局宣传队排演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领导便安排他给宣传队画布景。《智取威虎山》演完了,队里又要演《奇袭白虎团》,《奇袭白虎团》演完了,就下矿为基层矿厂宣传队画《沙家浜》、画《红灯记》。
青年时期的马奉信先生与他的画作
他深入矿山体验生活,创作了油画《老炮兵新阵地》、《炮声》、《煤海铁汉》等一批煤矿题材作品,得到了专家们的称赞。他不辞劳苦跑遍全局,先后举办了十几期美术创作学习班,为徐州煤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素描、速写、色彩各门类教学都规范认真、循循善诱。为了使学生们画好人物素描,经常自己为学员们当模特儿,一坐就是几小时,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现已经在全国、全国煤炭系统、江苏省颇有名气的房德宏、魏鲁宁、殷阳、凌海、王超、杨振庭、杨金萍、魏鲁安、吕惠洲等知名画家,都念念不忘马奉信的恩师之情。可以这样说,没有马奉信,徐矿就很难有这批才华横溢的画家群,徐州矿务局美术界就很难有今天这种群星灿烂、硕果累累、享誉全国煤炭系统的可喜局面。因此,在徐州煤矿的文化艺术史上,马奉信应当有浓黑重彩的一页。徐州煤矿不会忘记他。
江苏人民出版社《速写选集》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马奉信风趣幽默、多才多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笑声一片。他能把各地方言说得味道纯正,模仿别人的语言、表情、神态令人叫绝。他想看戏,但没有票,就模仿军代表的声音给俱乐部主任打电话,把俱乐部主任忙得一头汗,亲自把票送到他手中……有人说,马奉信当年如果改行当演员,肯定是全国级的“大腕”,不会比他的书画名气小。
年,电影《佩剑将军》摄制组在徐州拍摄时,马奉信先生在剧组即兴表演
我以为,马奉信先生嬉笑怒骂皆文章、幽默可乐,大有东方朔之遗风,似乎是天性使然,其实不是。他的内心是沉重的甚至是愤嫉的。马奉信的幽默,是一张靠超人的才华编织而成的“自我保护网”。
马奉信先生在矿务局工作时与同事合影
马奉信先生年从徐州煤矿调至市国画院工作,其尤擅国画人物和书法艺术,作品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书展并获奖,常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并被收入数十部专集,广为海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先后出访奥、日、法等多国,并在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举办个人书画展和学术交流。先生生前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沧浪书社社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及江苏省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曾任徐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徐州书画院院长、徐州市文联副主席等职。
马奉信先生纪念淮海战役胜利35周年的创作之一:《暖心》
正如徐州煤矿没有忘记马奉信一样,马奉信也没有忘记徐州矿工,每逢春节,他常常下到矿厂为矿工们写春联,其乐融融。年马奉信等几位徐州市著名书画家来到张双楼矿为矿工献艺,我当时任张双楼矿党委副书记,负责接待他们。为了满足双楼矿干部职工的需求,几位书画家伏案写字作画,累得腰疼在所不辞。马奉信见我的儿子沙蒙在现场看他们作画,便画了一幅《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赠沙蒙小侄把玩》,寓意孩子要好好读书。我虔诚地收下这幅画。
在中国画界,艺术大师们总有一种公认的作品形象作为各自艺术王国的图腾。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李苦禅的鹰、黄胄的驴等等。作为著名书画家的马奉信,图腾则是笑和尚与醉罗汉。他用苍厚、洒脱的笔墨将笑和尚袒胸凸腹、喜眉乐眼、笑口常开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真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韵味。
长乐图
拐仙酩酊图
然而,不管是笑和尚还是醉罗汉,在马奉信笔下,宗教“神”味并不太浓,而像一位胸怀宽广超凡脱俗、乐观豁达的朋友。看上去能使人清心除忧而感到阵阵清凉。年我调任徐矿新闻中心主任,想把办公室装饰一下,请马奉信先生赐画一幅,马奉信送来一幅《醉罗汉》,我把这幅画装裱悬挂在办公桌正对面的墙上。每天一抬头就看到,时刻享受其中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滋补剂”以求“宁静致远”。
忘忧图
虎父无犬子。马奉信的长子马亚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青年书法家。马亚原在徐矿集团工会文化部工作,从小家住铜山郑集农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随父亲习书。那时候正是“七八九厌似狗”的年龄,放学一回到家,做完作业就练字,有时遇到停电,还得秉烛而书。同学或邻居家小伙伴常常来约他去玩,无奈家规甚严,马亚不敢造次,都是等习书任务全部完才一溜烟跑到谷场、田野里与伙伴们玩个痛快。马奉信有时把马亚带到局机关面授书法技艺,为不影响宣传部其他同志办公,常让马亚一个人在矿务局食堂的饭桌里练字。当时我在局宣传队工作,看马亚一个人在食堂练字,便逗他玩,喊他去会堂看电影,他连连摆手,说不完成练字任务老爸那里无法交代……马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打下了十分扎实的基本功,终于在年考取南师大美术系,师从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潘良桢学习书法,24岁就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电视台曾拍摄播放了反映马奉信与马亚的艺术专题片《艺坛父子》。马亚现已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前途无量。马氏父子薪火相传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成就成为徐州艺坛的一段佳话,徐州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奉信、马亚父子合璧之作《达摩面壁图》
年,我在《徐州矿工报上》发表了题为《将门虎子-----马亚》的文章,报道了马奉信对马亚的培养和马亚的书法成就。马奉信先生阅后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表达他的愉悦之情,特别对我文中“专家们评论,就书法而言,马亚已在其父之上。”这句话高兴不得了。马奉信先生为此还随信寄了了一幅题《总编鼓吹图》的漫画,画了我正在鼓着嘴吹喇叭,马奉信和马亚父子俩随着的喇叭的旋律乐不可支。很有意思。
年5月,马奉信与马亚父子合作《达摩面壁图》
天妒英才。年10月14日下午17时,徐矿新时期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徐州市老一辈著名艺术家,德高望重的书法家、美术家马奉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徐州与世长辞,享年78岁。我心痛也!愿马奉信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堂之国与醉罗汉们把盏畅饮,再探“醉”之意,再抒“醉”之情,再享“醉”之乐。
年10月17日于北京泰华滨河苑
作者沙凡,江苏如皋人,年出生。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馆员。曾在徐矿集团供职40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