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宜良导看(公元年)
看点一:昆明发展看宜良,魅力宜良送给你!(详情查看)
看点二:年宜良花街节航拍花絮(详情查看)
(年以前)
《宜良县志》(~)摘选
第一卷自然环境
宜良约在距今1.85亿年前由海洋变为陆地,距今万年以前形成坝子,万年以前形成河流。宜良盆地面积在全省盆地中排序第三十名。
县境山脉属梁王山系,列入地名的山岭处,以老爷山、大黑山、竹山等山岭较大,全县最高海拔米(老爷山主峰),最低海拔米(老熊箐尾巴),宜良盆地海拔则在~米之间。河流、湖泊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上游区,大小河流36条,其中径流面积大于平方公里的河流6条。全县水资源总量25.64亿立方米,主要供农业用水,其次是工业和生活用水。水能蕴藏量25.2万千瓦,目前利用率5.8%。
县境自然资源丰富,常见植物余种,其中药用植物余种;常见野生动物近种;矿产资源10余种,以铁、煤、石灰石储量最多;以烤鸭、板鸭、宝洪茶、香椿、云参、板栗、花椒、干巴菌、鸡从、汤池老酱、都督烧卖、饵块为地方土特名产名特食品。
宜良山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8%,盆地占8%,谷地占3%,水域约占1%,属于山区县。耕地占总土地面积的24.8%,园地占0.9%,林地占51.3%,牧草地占4.1%,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占2.2%,交通用地占1.6%,水域占2.7%,未利用土地占12.4%。土地以农业利用为主,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平衡,区域间生产力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后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历史上宜良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有旱、涝、霜冻、低温、雪灾、冰雹、地震等。20世纪70年代后,洪、涝得到根治,对霜冻、低温等的抗灾能力增强;县境地处小江断裂带上,明、清发生过两次较大地震,20世纪70年代后加强了对地震的监测预报工作。
第一章自然地理
第一节地质地貌
县境在晚三迭世(距今1.85亿年)以前,由于印支运动特提斯古海海面向西退出,大地抬升成陆,海洋环境改变为内陆环境;印支运动晚期,地块断陷作用显著,内陆下陷地带沉积出较厚的碎屑岩为主的红层。侏罗系(距今1.4亿年),内陆下陷地带继续沉积,为恐龙生长活动时期。白垩系(经历万年,距今万年),地块经历燕山运动,形成褶皱和新的断裂、盆地,新生界早第三系始新世与渐新世(经历万年,距今万年),形成古夷平面,盆地中出现湖泊相堆积,据木龙、南冲、凤来、瑞星、七星、山后一带存在的早第三系砾石层推测,当时该处尚为内陆湖泊。晚第三系中新世(经历万年,距今万年),初期地壳运动相对平静,地面剥蚀和夷平,古夷平面完成夷平阶段;晚期由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地表有所抬升,与此同时产生新的断裂,形成宜良盆地、马街盆地、凤鸣盆地。上新世(经历1万年,距今万年),初期为幅度不大的间歇性上升运动,宜良、马街、凤鸣盆地堆积约~米厚的粘土、沙质粘土及褐煤,晚期出现强烈的造陆运动,陆地抬升,产生新的断裂,老的断裂再次复活,古夷平面遭到破坏而变形,河床迅速下切,形成南盘江、贾龙河、獐子坝河河谷二三级阶地及麦田河沿岸、南盘江柴石滩段一二层水平溶洞。第四纪更新世初期(距今约2.5万年),地块抬升幅度加大,古夷平面被抬升为高原面,河床急剧下切成峡谷,形成宜(良)路(南)两县交界的大叠水瀑布。更新世中期,构造抬升差异加大,河床继续下切,形成老爷山、竹山山岭,巴江峡谷、南盘江滴水峡谷及九乡风景区荫翠峡。更新世晚期,地表仍有差异性上升、断裂,南盘江河谷兑冲段、三湾段、干沟段、高古马至禄丰村段以及麦田河、獐子坝河、贾龙河河谷局部地段形成低级的三级阶地和南盘江柴石滩段、麦田河局部地段的第三层水平溶洞。九乡地片处于牛头山古陆边缘,在更新世晚期曾经受过冰川作用。
山地:县境山地面积.2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8%。最高海拔点汤池老爷山主峰米,最低海拔点竹山老熊箐尾巴米;一般海拔在~米之间,属中山山地。
盆地:俗称坝子,县境内有盆地4个,面积.85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宜良盆地、凤鸣盆地、马街盆地、草甸盆地。形成于距今万年以前的上第三系中新世。宜良盆地北起金梅,南达孙家营,西接小坡脚,东至木兴。南北长31公里,东西宽6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海拔~米。宜良盆地由小江断裂带在地质历史时期断陷所致。凤鸣盆地北自秧草村,南连虎头田,东接可保村,西达三营①,面积9.5平方公里。海拔~米。马街盆地北自陆良营,南达前卫村,东连龚家营,西至西边村,面积4.5平方公里,海拔~米。草甸盆地北自梨花庄,南达武家庄,西连后所,东至化善村,面积9.6平方公里,海拔~米。
谷地:谷地面积52.37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3%。主要有兑冲谷地(年2月柴石滩水库下闸蓄水后,被水淹没。)、马家冲谷地、贾王——北羊街谷地、徐家渡谷地、禄丰村谷地等。
湖泊:天然湖泊有阳宗海和草甸海,面积15.1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阳宗海地处澄江、呈贡、宜良三县交界,湖岸线长33.6公里,湖面积31.9平方公里,其中宜良境内14平方公里。草甸海面积1.18平方公里。
县境地层发育较全,从远古界牛头山组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存在古地理环境为深水相、浅海相、滨海相及内陆环境河相、湖相、沼泽相的沉积物。地层走向多为南北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地层岩石有碳酸盐岩、碎屑岩、玄武岩等类型,其中碳酸盐岩、碎屑岩属沉积岩,玄武岩为岩浆岩(火成岩)。地表出露碳酸盐岩占60%,碎屑岩占35%,玄武岩占5%。
县境区域构造位置地处滇东台褶带昆明山字型构造前弧的东翼,地质构造复杂,有南北向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及东西向构造体系,其中南北向构造体系为境内主要构造体系。
注:①年吕荣逵主编《宜良县志》第69页载:“凤鸣盆地北自秧草村,南连虎头田,西接可保村,东达三营”,经考证‘西接可保村,东达三营’与实物不相一致,应改为‘东接可保村,西达三营’
第二节山脉水系
县境山脉属梁王山系,山脉大致为南北向。县西部与县南部岭脊较高,山岭坡度一般为25~40度。全县年产水5.7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68亿立方米,地下水1.05亿立方米,年入境客水19.96亿立方米,年水资源总量25.64亿立方米。河流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上游,径流面积大于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条,全县河流年径流量主客水(水资源总量)利用量为径流总量的4.4%。水能蕴藏量至年利用率仅达5.8%。阳宗海属于高原淡水湖泊,湖面积位列云南省湖泊第12位。
县境列入《宜良县地名志》(版)的山岭(山包、坡)计处,主要山岭有,老爷山、大黑山、土主山、东山、云泉山、竹山等。
雉山:在县城,又名凤翅山。明朝嘉靖七年()有彩凤双飞,翱翔不去,故名。海拔.7米,后为中共宜良县委机关所在地。
美女山:在匡远镇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海拔米。年大规模进行人工挖山改地,数月后停止。其西边为原宜良铁路中学,现为宜良第一中学校址。
万寿山:在宜良县境内有两处,一在县城北部汤池镇境内,为宜良县与嵩明县之界山,海拔米,明良煤矿矿区所在地;一在县城,海拔米,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明寺所在地。
小凉山:在县城,海拔米,清乾隆四十八年()建尊经阁,为原宜良第一中学校址。
蓬莱山(曾用名宝塔山):县城东北部5公里处,匡远镇境内,蓬莱村后,海拔米。据民国十年(年)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知县罗任建文笔于上,‘文笔’俗称宝塔,又叫宝塔山”。此山呈南北走向,与雉山相对应,南起兰家营,北至左营。面积约2平方公里。
岩泉山(伏狮山):在县城西北部2公里处,山腰有峥崖峭立、清泉汩流,称“岩泉漱玉”,旧时为宜良八景之一。年以来辟为岩泉公园。
东山:在县城东部4公里处,匡远镇境内,古名黎摩挹山,又称客争容山,称“东山叠翠”,旧时为宜良八景之一。东山脚一线为全县的老工业区。
毕家大山:在县城西部匡远镇境内,海拔米。环山树木茂密,气势雄伟。
老爷山:在县城西北22公里汤池镇境内,旧称乌纳山。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2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66平方公里,山体为古生代二迭系玄武岩—石灰岩,有山峰19座,主峰海拔米,为全县最高点。老爷山系宜良县与呈贡县、官渡区之界山。山顶建有土主庙、山腰建有西华寺,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宜良、官渡、嵩明等县区上万人到此赶庙会。
营盘山:在县城北部47公里处,马街乡政府驻地北面。北与嵩明县交界,海拔米。南北走向。旧时曾在此山设过营盘,故名。
老黑山:在县城东北部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海拔米,面积2平方公里。
七公山:在县城东北部耿家营彝族苗族乡境内,麦地冲村北3公里处。南北走向,海拔米,面积约14平方公里。是耿家营彝族苗族乡境内最高山脉。
大黑山:在县城西部,汤池镇境内。为宜良县与澄江县之界山,主峰海拔米。
小白龙山:在县城西汤池镇与匡远镇交界处,海拔米,环山松木苍郁,年以来,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土主山:在县城东北8公里处,北古城镇境内。海拔米,南北走向,面积1平方公里。
龙山:在县城东南7公里处,狗街镇境内,大梅子村东。山形如游龙,故名。海拔米,南北走向,面积约1平方公里,盛产板栗。
云泉山:在县城东南16公里处,狗街镇境内,玉龙村后。旧有瀑布,谓之“云泉瀑布”,宜良八境之一。瀑布现已不存,山上建有云泉寺。
汞洞坡山:在县城西南,南羊镇境内葡萄村民委员会驻地北部2公里处。海拔米,东北——西南走向。相传在此挖过“矿”,当地人习惯把矿称为“汞”,故名汞洞坡,面积约3平方公里。
云台山:在县城西南24公里处,南羊镇境内。海拔米,南北走向,面积约3平方公里。
竹山:在县城南面48公里处,竹山乡境内。海拔.5米,有山峰20余个,绵延数十里。其主峰有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年)的总山神庙,登上峰顶宜良、石林、澄江三县坝子尽收于眼。年,寺庙被毁,年开始重建。一年一度四月初八赶庙会,来者万余人。
宜良县大小河流36条,其中径流面积大于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南盘江、贾龙河、麦田河、獐子坝河、摆衣河、巴江6条。小型河流30条,较为重要的有西门河、石牛河、木渣箐河、黑泥河、黑牛河等。
南盘江(古称大池江):为宜良坝子农田灌溉及县境工农业用水、群众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发源于曲靖市沾益县马雄山,经宜良县九乡乡的小河村民委员会万家河村入境,从竹山乡老熊箐尾巴出境。县内流程长.1公里,高古马水文站以上控制径流面积平方公里;多年平均63.5个流量,最大洪峰个流量,偏丰年产水量24.25亿立方米,偏枯年产水15.4亿立方米。宜良坝子流程长30公里,沿岸有耕地12.7万亩,其中水田10.2万亩。
贾龙河(古称大赤江):发源于嵩明县杨林镇核桃村民委员会草子坡,经喷水洞进入县境,在匡远镇兰家营西北米处与摆衣河汇合,至城北村流入南盘江。县内流程长36公里,年平均产水1.18亿立方米,径流面积平方公里,最大个流量,枯水季节0.47个流量,灌溉面积2.64万亩。
麦田河:发源于马龙县普其村,从九乡月照村民委员会梅新村入县境,至九乡铁厂村民委员会兑冲新村汇入南盘江。县内流程长22公里,径流面积平方公里,年平均产水量2.25亿立方米,平均7.1个流量。
獐子坝河:上游分两支,主支称明月河,发源于马龙县马鸣镇石河村民委员会境内,经咨卡村入县境;另一支称马蹄河,发源于马龙县张梅山,至马鸣镇张背山入县境。两条支流在耿家营乡羊桥村民委员会汇合,至獐子坝村汇入南盘江。主河流长85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年平均产水2.3亿立方米,最大个流量,枯水季节0.8个流量,平均7.29个流量。
摆衣河:上游分为3支,主支发源于澄江县阳宗镇梁王山东侧,流经阳宗坝子注入阳宗海;另两支发源于汤池境内,东支发源于鸡街村民委员会刘家箐村,西支发源于老爷山北麓阿乃村民委员会境内,两支在凤鸣村交汇,在禾登村民委员会与汤池渠汇合,在匡远镇蓝家营西北米处汇入贾龙河。全长38.4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年平均产水1.43亿立方米,最大个流量,枯水季节0.2个流量。
巴江:发源于石林县北大村,从竹山乡叠水村民委员会小河村进入县境,至禄丰村汇入南盘江。县内流程长16.75公里,一般年产水2.26亿立方米,丰水年产水3.05亿立方米,旱年1.4亿立方米,最大个流量,枯水季节1.2个流量。
西门河(又名白沙河):源头在匡远镇黄保村民委员会下安乐村,向北沿环城西路至林业局横穿县城,经鱼龙石桥汇入文公渠,全长约8公里,河宽4米。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8.5立方米∕秒,夏季一般流量为8立方米∕秒,冬季仅为0.4立方米∕秒。
石牛河:源头在汤池镇前卫营草海子口,在石牛箐村东与石牛箐水交汇,经小坡脚村、娄桃营、苏羊村、段官村,在昆那公路四孔桥西南汇入贾龙河,全长20余公里。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70.7立方米∕秒,枯水季节流量0.3立方米∕秒。
木渣箐河:主支发源于瑞鸡村附近,向北流入木渣箐,分支发源于七星村双龙潭及新发村箐沟,向西流至木渣箐永固桥北汇入主支,至小渡口流入南盘江,长8公里。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0立方米∕秒,枯水季节流量0.3立方米∕秒。
黑泥河:发源于竹山乡蚂蚁箐,流经瓦窑坡、五道水、由红石岩注入南盘江,全长14公里。
黑牛河:季节性河流,发源于竹山蒿枝箐,流经孙家营、莲华、化所,由章堡村汇入南盘江,全长15.5公里。
(见本章第一节·湖泊)
据年水资源调查,县境流量较大的潭泉93个,年产水.37万立方米;年全县打机井自流40眼,其中地热水井39眼,矿泉水井1眼。出水量较大的有耿家营龙潭沟泉(流量45升∕秒)、汤池木希村双龙潭①(流量80升∕秒)、南羊镇白桂庄摆衣坝龙潭(流量50升∕秒)、狗街红石岩村大公山泉(流量升∕秒)、竹山小骂格泉(流量95升∕秒)、竹山禄丰村黑龙潭(流量50升∕秒)、匡远镇小鱼洞。
温泉:县境因受小江断裂带影响,地热水分布较多。民国10年县志记载:“温泉凡六,一在汤池,一在蓬莱温泉村,一在北羊街,一在湾子,一在小里营,一在山脚营。汤池温泉水沸如汤,可煮蛋熟,唯热气薰蒸有硫磺味,浴之能疗疾病”。蓬莱温泉又称西浦温泉,为旧时宜良八景之一。年,狗街毛家营钻探出地热水,为县内第一眼地热水机井,之后狗街小里营、湾子、中营等3村相继钻探机井取水,供当地群众沐浴。20世纪80年代,县城建局打机井开发匡州温泉。90年代随着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香港柏联集团开发SPA温泉,涌金泉度假村、万福温泉山庄、明湖大酒店、永祥山庄也相继开发地热水。县城则有双禄酒店、天力酒店、阳光温泉酒店、怡旷温泉酒店等。3年11月,县国土资源局完成《宜良县地热水(矿泉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编制,5年进行地热水、矿泉水普查,登记地热水开发单位37家,有机井38眼。年全县共有地热水井39眼,矿泉水井1眼。
宜良县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单位统计表
表1~1单位:米、℃、立方米
序号
单位名称
井位
凿井时间(年)
井深(米)
水温℃
日出水量
(立方米)
年采量
(立方米)
1
鑫丰旅游娱乐公司
汤池西街
.5
71
102
2
汤池教导大队
汤池西街
.6
.6
71
.5
3
涌金泉
汤池北街
.6
65
81
29
4
农夫温泉
汤池东街
70
83
00
5
万福山庄地热#1
汤池东街
74
6
万福山庄地热#2
汤池东街
71
61
2
7
万福山庄地热#3
汤池东街
71
31
10
8
汤池老澡塘
汤池西街
35
70
0.83
9
老年协会
汤池西街
78
1.4
10
福中福温泉中心
汤池西街
78
1.7
11
康舒温泉
汤池西街
5.5
70
12
张俊华温泉
汤池北街
.10
65
0.9
13
神怡温泉
汤池北街
.10
63
井已损坏
14
南方温泉
汤池北街
.11
63
0.7
15
热井
汤池北街
.11
60
0.6
16
明湖大酒店
汤池北街
.6
.5
55
30
17
鑫源温泉
汤池北街
.2
66
17
0
18
随意饭店温泉
汤池西街
60
41
20
7
19
仙水澡塘
汤池西街
71
81
29
20
双龙温泉
汤池西街
.8
68
31
10
21
吴刚澡塘
汤池西街
22
小马街温泉
狗街沈家营
2.5
42
547
23
玉龙奇特乐园
狗街玉龙村
.5
48
00
24
谷家营温泉
狗街谷家营
.8
42
36
25
中营大村温泉
狗街中营村
.3
39
90
26
中营小村温泉
狗街中营村
.6
39
40
27
中营湾子温泉
狗街湾子村
.3
37
36
28
小里营温泉
狗街小里营
.1
30
70
29
毛家营温泉
狗街毛家营
.2
42
47
30
端家营温泉
狗街端家营
.1
40
86
31
马军村温泉
狗街马军村
.1
52
31
1
32
阳光温泉大酒店
匡远小渡口
.8
58
30
33
天力温泉大酒店
匡远五百户营
.5
0
60
34
蓬莱温泉度假村
匡远温泉村
自流泉
37
35
怡旷温泉酒店
匡远西山营
.9
3
36
36
贾家村温泉
北羊街
.7
61
39
37
崔庆红澡塘
北羊街
39
38
张家村温泉
北羊街
.12
50
34
39
58医院温泉
马街西边村
.3
34
90
40
高山泉矿泉水
汤池老爷山
.10
注:①年吕荣逵主编《宜良县志》第73页载:“汤池桃园村双龙潭”,经考证汤池无桃园村,双龙潭者,位于木希村,故改为‘汤池木希村双龙潭’。
第三节土壤植被
县境土壤为水田地、旱地土,共有土种21种;青山绿水,花红柳绿,芳草遍地,林木葱葱,森林植被好,乃宜物、宜人、宜居之地。
县内土壤分类、亚类、属、种4个档次。水田土:在类的划分上为水稻土,亚类分为淹育型(占11.13%)、潴育型(占84.09%)、潜育型(占3.97%)、沼泽型(占0.81%);其土属有红壤性(淹育型)、冲击性(淹育型)、紫色土性、红壤性(潴育型)、冲击性(潜育性)5种;土种有21种。旱地土:在类的划分上为红壤(占89.1%)、棕黄壤(占7.9%)、紫色土(占2.33%)、冲击土(占0.67%)4类;亚类分为红壤(占84.61%)、棕红壤(占4.49%)、粗骨红壤(占6.12%)、黄棕壤(占1.78%)、酸性紫色土(占2.3%)、暗色草甸土(占0.67%);土属有石灰岩地区红壤、玄武岩红壤、砂质地区红壤、老冲积土红壤、砂页岩红土、侵蚀红壤、石灰岩黄棕壤、砂页岩黄棕壤、红紫泥土、河滩暗色冲击土共10种;土种21种。
宜良林地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活立木蓄积量大、林种资源丰富,全县林业用地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4.24%,森林蓄积量.70万立方米。主要植被为森林、灌木林及少部分湿地,且森林植被茂密,种类丰富,县境常见植物有余种(含亚种、变种)。物种种类多,植物类型主要有地衣、藻类、菌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庭园花卉、药用植物等,其中有常见树种余种,主要是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树种。全县有林地面积.5公顷亩,森林覆盖率达46.4%。
第四节气象物候
县境气候温和,宜人宜物。风虽高而不烈,节虽变而长温,寒暄得时序之和,稻麦较邻方为早。发展气象事业,利国利民。
宜良地处低纬高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温、土温变化不大。全年冬春干旱少雨,夏秋多雨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3℃,夏季(6~8月)平均气温21.4度,最热月是6月份,月平均气温21.6度;冬季(12~2月)平均气温9.1度,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气温8.5度;历年最高气温35.6度(年5月1日),最低气温零下10.1度(年12月28日夜)。全年光照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4小时,有利于太阳能等光资源的利用。无霜期天。雨量充沛,日最大降雨量毫米(年6月11日,马街区降雨毫米),年平均降雨量.8毫米,雨量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的77%;年最多风向南风,年平均风速2.2米/秒,年最大风速24.7米/秒,春季多大风,风力资源较丰富,有利开发;全年气候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
光能:年平均太阳幅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74千卡,日照率年平均50%,冬季63%。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日照率、日照时数高,适宜水稻、蚕豆等农作物生长,长期以来,县境夏粮、秋粮收获期比周边邻县早2~4个节令。
温度:冬季平均气温9.1℃,夏季平均气温21.4℃,平均冬夏温差为12.3℃。3月、4月的日温差最大,7月、8月的日温差较小。海拔高差每升降米气温波动幅度约0.5℃。
雨量:每年冬季11月至翌年4月,因受南亚次大陆偏西干暖气流控制,天气晴朗,空气干燥,形成旱季。5~10月受孟加拉湾海洋面西南季风影响,空气潮湿温暖,形成雨季,雨量显著增加,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80~85%,降雨量最多是7月、8月,极端月高达余毫米(年)。全年极端降雨量最高为.7毫米(1年),最低为.9毫米(年)(此数9年后有突破)。
相对湿度:全县除竹山乡竹山、竹林、干塘子,汤池镇宰格、鸡街、大平地,耿家营乡尼龙、扯郎等村委会山高林密,全年相对湿度大外,其他地区在上年11月至翌年4月相对湿度较低,极端最低相对湿度47%(年),5~10月相对湿度较高,极端最高相对湿度89%(),年平均相对湿度75%。
县境物候缺乏具体观察与记录,有少部份农业谚语描述。
植物候:二月八,瓜发芽。三月三,桃花李花开满山。七月枣子桃和梨,九月柿子红透皮。
动物候:立夏蛇出洞,洪涝早来到。八月青蛙叫,豆麦种两道。大雁叫,大霜到。
第五节主要自然灾害
县境历史上灾害频繁,尤以旱、涝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后,大的洪涝得到基本根治,干旱随着气候环境变化成为主要自然灾害,持续干旱年度增多。基本规律为每5年中1年为特大旱象、1年大旱、1年插花旱、1年洪涝、1年平年。自然环境的好坏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息息相关,爱护、保护环境时不我待。
自明景泰四年()始有记载,至年记录旱灾39次,其中明朝5次、清朝10次,民国时期4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20次。
明景泰四年():大旱,民多饥死。
万历十九年():秋旱,谷米价涨。
万历三十八年():夏,大旱。
万历四十三年():夏,大旱。
天启元年():正月至六月不雨,大旱。有诗描述:“昨日邮书至,为言传逋音。疲卒八九家,形影尽凋枯。门户塞荆棘,妻子悬葫芦。苦称被水害,亩地尽荒芜。仅余皮骨在,典鬻无完肤。”
清乾隆三十年():四月末得透雨,稻成欠薄。
乾隆六十年():大旱。
嘉庆十三年(8):夏,大旱。
道光二年(2):夏,大旱。
咸丰六年():四月,大旱。
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大旱。
光绪三十一年():夏,旱。
光绪三十二年():五至七月,大旱。
光绪三十三年():五至七月,大旱。
宣统二年():东南二保、南羊等44村得雨迟,栽插失时,秋收无望。
民国20年():春,旱。
民国31年():西浦、云鹤、南羊等乡镇旱灾,秋收无望。
民国32年():大旱,雨水愆期,栽插失时,入冬严寒太早,稻谷多不成熟,全县耕地27.45万亩,爱灾8.27万亩。
民国33年():旱,赈款25万元。
自明景泰六年()有记载,至年记录洪涝灾64次,其中明朝3次,清朝21次,民国时期9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1次。
明景泰六年():涝,久雨伤稼。
崇祯十年():洪,六月大水,淹没城外民房数十间。
崇祯十二年():洪,大水入城。
清康熙十一年():洪,大水入西门。
康熙二十六年():洪,6月大水,淹坏北关塘房屋数间。
乾隆九年():5月28日、8月26日,洪,大水伤禾,南盘江水漫溢河堤,沿河草房和瓦房被淹倒40间。
乾隆十二年():9月大雨,河水暴涨,洪,淹没民居。
乾隆十三年():6月中旬、9月大雨,河水暴涨,洪,淹没民居。
乾隆四十九年(4):6月、秋,大赤江(南盘江)水泛滥,洪,淹没民居。
嘉庆十年(5):6月大水,洪。昆明《金马篇》诗载:“金马碧鸡相对愁,昆明池水山前流。去年淫雨六十日,池水泛滥田行舟。禾廛漂没鱼上树,灾更甚者安宁州。宜良高陵亦被水,茫茫一片江湖秋。今年五月水未涸,宣泄不用无禾收。”
道光二年(2):洪灾。
道光九年(9):6月大水伤禾,汤池河被冲塌。
道光二十二年():6月下旬大雨,南盘江水暴涨,北古城等村田庐被淹。
咸丰九年():7月15日,大水伤禾。
同治元年():3月水灾伤麦。
同治三年():淫雨成灾。
同治十年():6月,大水灾,岁饥。
光绪元年():3月,水灾伤菽麦。
光绪十二年():7月、8月大水成灾,北古城等村田禾被淹。
光绪十八年():7月、8月大水灾,北屯、南屯田禾被淹,受灾甚重。
光绪十九年():北古城等村堤埂冲决,淹没田禾。
光绪二十五年():8月中旬山水陡涨,河堤冲塌,田禾淹没。《晚香室诗抄·秋涨》“少昊贪作霖,黄流天地驶。登楼望东郊,连山白浪起。”
光绪二十七():贾龙河水暴涨,北左卫营等村骤被水淹。
宣统三年():大水。
民国4年():5月大水灾。
民国7年():夏,南盘江水暴涨,尚王吴营等村被水成灾。
民国13年():秋,水灾持续40余天,宜良坝子一片汪洋。
民国16年():秋,大水灾,下马房等村房屋被淹倒。
民国21年():秋,大水灾胡家营民房被淹倒。
民国32年():6月,洪水四溢。
民国34年():立秋日大雨连绵20余日,山洪暴涨,南盘江水位超过往年高度,数处决堤,两岸农田概成泽国,淹没农田3.5万亩以上。贾龙河、文公渠洪水为灾,娄桃营、朱官营、高桥村、苏羊村、段官村一带灾情最重。
民国37年():7月猛雨连续,南盘江堤溃,北古城至南狗街直线45里、宽10里的5万亩农田尽付泽国。据长安乡第四保(段官村)保长呈文:“本保农田受灾90%以上,加之秋旱虫害,农民无谷纳租者比比皆是,叫苦之声不绝于耳,经济困破不待言,一般佃农荞麦糊口多属不易。”
民国38年():5月、6月,连日大雨,农田被淹甚多,县警察局令市场断屠3日,关闭北门以示求晴。
崇祯九年()始有记载,至年记录霜冻、低温27次。其中明朝2次,清朝3次,民国时期4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8次。
明崇祯九年():大霜杀麦。
崇祯十三年():3月初大霜杀麦。
清顺治十七年():大霜,大饥。
道光二十八年():低温,田禾扬花时叠被凉飚,灌浆不足;旋又重霜,高下一律欠收。
光绪十六年():正月九大霜,豆麦俱伤。
民国14年():4月14~16日霜灾,被灾1.78万亩,占种植面积的26%,被灾户,人口2.41万人,流离人,致病人,死亡人,其他人。
民国32年():农历8月中旬,严寒异常,谷花普遍冻坏,成熟者仅一二成。
民国33年():农历7月低温,汤池可保村受灾最重。
民国36年():去冬久不雨,入春降烈霜,豆麦收成无望,成灾20.55万亩。县长邱名栋、县参议长汪祥麟呈文上报:“人民胼胝手足,原冀薄有所获,以作夏季耕耘田亩栽播稻禾之用,今竟惨遭浩劫,八载沉痛①,农民早与破产,哀鸿遍野,正盼抚绥。兹厄运来临,劳苦结晶,竟成蒿草。雪上加霜,人民衣食不济,惨痛良深。”
年:霜灾,受灾减产3成。
年:3月17日,严重霜冻,蚕豆颗粒无收。
年:大霜。
年:小寒节令后连续寒潮,气温下降8℃,小春减产。
年:1月,雾淞,阳宗海高压输电线被压断;冬霜灾,受灾面积近亩。
年:水稻扬花时节严重低温,5.86万亩水稻不能成熟,损失粮食万千克。
年:低温,水稻受灾1.73万亩,玉米受灾亩,损失粮食1万千克。
年:元旦凌晨地面温度为零下8℃,毁灭性霜冻。蚕豆减收3成以下1.46万亩,减收3~5成2.34万亩,5~8成4.9万亩,8成以上1.3万亩;油菜受灾亩,春马铃薯受灾近千亩,西红柿受灾余亩;损失小春粮食0余万千克。
年:12月,持续低温。
年:2月8日,低温、降雪持续数日,气温降至零下10℃左右,小春受灾。
年:9月上旬,10月上旬,先后两次出现阴雨低温。
年:12月25日普降大雪后,连续3日强霜冻,27日夜气温降至零下0.1℃,蚕豆受灾6.92万亩,小麦亩,油菜亩,马铃薯亩,蔬菜亩,甘蔗亩。万家凹花木冻死,损失2万元;草甸、蓬莱、北古城、南羊、狗街等5个区灾情严重。
年:12月28日至年1月1日,雪后出现霜冻,蚕豆、小麦、油菜受害较重。
年:12月23~27日严重霜冻,最低气温零下3.5℃,小春作物受灾2.96万亩,其中蚕豆2.34万亩。化鱼村灾情最重。
年:2月28~3月5日雪上加霜,最低气温零下4.2℃,成灾面积21.3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6.1%,农业方面损失粮食.7万千克,经济损失.87万元。林业方面森林受灾15.77万亩,冻死幼树.89万株。
年:粮食作物冷冻受灾面积亩,经济作物受灾亩。
年:12月24~29日,霜冻,气温降至零下1.2~3.6℃。
年:12月21日后半夜霜冻,接着连续9天出现零下1.1~4.2℃的重霜冻。
注:①八载沉痛,指八年抗日战争。
万历十三年()始有记载,至年记录冰雹灾害30次。其中明朝1次,清朝4次,民国时期1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24次。
明万历十三年():6月,雨雹伤稼。
清嘉庆五年():腊月,大雨雹。
嘉庆二十年():6月,雨雹。
道光九年(9):春,大雨雹。
咸丰十一年():大雨雹,伤菽麦、禽鸟、植物无数。
民国16年():8月16日下午3时,玉龙村一带田中黄谷被冰雹打落七成。
年:夏,雹灾。
年:4月28日,冰雹,受灾0亩。6月初,黑羊村、前所、黄保村、西梅子村一带雹灾,烤烟、玉米、黄豆、青椒等山地作物被打光。
年:4月冰雹成灾。9月下旬,蓬莱公社亩稻谷受雹灾,损失粮食万千克。10月19日,冰雹再次成灾。
年:黄谷受雹灾,损失1万余亩。
年:9月24日,木兴公社雹灾,黄谷被打落十之八九。
年:9月23日夜,全县范围暴雨、冰雹成灾,连降暴雨2小时、冰雹30分钟,冰雹大如鸡蛋,小如核桃,百年未遇。全县8个区遭受冰雹、山洪灾害,稻谷受灾3.66万亩,其中被冰雹打光或基本打光亩,粮食损失余万千克。
1年:9月,局部雹灾,黑羊村、花园村、哈喇村黄谷损失严重。
年:8月15日,日内前后两次降雹,汤池、马街、古城、蓬莱4区近2万亩农作物受灾,损失粮食.5万千克、烤烟18万千克。
年:秋,狗街公社龙华,九乡公社陇城、兑冲等3个大队冰雹灾,受灾稻谷余亩、玉米亩、杂粮余亩。
年:8月23日,马街、草甸、古城、南羊等4区的33个自然村雹灾,稻谷受灾亩、玉米亩、烤烟4亩,其中亩稻谷、亩烤烟基本无收。损失粮食41.83万千克。
年:7月14日,蓬莱、古城、狗街3个区雹灾,受灾面积亩。8月3日,马街、耿家营、古城区6个乡雹灾,受灾面积亩。
年:4月上、中旬,局部雹灾,成灾面积5.5亩。7月23日、8月7日、8日、30日4次下冰雹,蓬莱、狗街、汤池耿家营、竹山、九乡6个区的35个村社受灾,成灾水稻面积亩、玉米亩、烤烟亩。9月29日,九乡区有4个乡雹灾,稻谷受灾0余亩,损失粮食31万千克。
年:6月18日,狗街降冰雹,烤烟受灾亩;7月18日,蓬莱降冰雹,烤烟、玉米受灾;7月22~25日,县境降冰雹,九乡等8个乡镇受灾,烤烟遭灾亩,玉米受灾亩。
年:7月17日、8月5日,马街、九乡降冰雹,烤烟受灾4亩、包谷受灾1亩。
年:4月22日,北古城镇、九乡乡降冰雹,烤烟受灾多亩、小麦受灾9亩。
年:2月4日下午,县境大部分乡镇降冰雹,竹山乡受灾严重;8月3日,九乡降冰雹,烤烟受灾亩。
年:8月3日,竹山、马街等九个乡镇降冰雹,烤烟受灾亩、包谷亩。
年:7月28日,九乡、耿家营降冰雹,烤烟受灾亩;8月3日,蓬莱、狗街、耿家营、草甸降冰雹,烤烟受灾亩、玉米受灾8亩;8月6日,草甸、九乡、汤池、北古城降冰雹,烤烟受灾3亩、玉米受灾0亩。
年:3月17日,北古城、耿家营等9个乡镇降冰雹、蚕豆受灾亩,其中损失80%的0亩;小麦受灾亩,稻秧受灾40亩,烟秧受灾4亩,已结果的株果树被打光。
年:7月8日下午16~17时,汤池、北古城先后降冰雹,13个自然村遭灾,烤烟受灾亩,玉米及其他作物受灾亩。
自元朝至正二十七年()至年,记录雪灾24次,其中元朝1次,明朝1次,清朝7次,民国时期1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4次。
元至正二十七年():二月雪,深七尺,人畜多死。
明嘉靖二十九年():九月大雪。
清雍正九年():腊月大雪。
雍正十三年():冬月二十八日,大雪。
乾隆十一年():二月三十日,被雪成灾。
乾隆四十九年(4):润三月大雪。
同治十三年():腊月大雪。
光绪二十年():元旦大雪,九日乃止。
光绪二十二年():正月上旬,大雪绵延。
民国17年():大雪。
年:2月下旬,雪。
1年:1月,雪。
年:2月大雪,蚕豆棵苗多被压断枯死,小春受灾严重。
年:12月27日,大雪历时3天,坝区积雪40~50厘米。
年:3月2日大雪,坝区蚕豆棵苗普遍被雪压断。
年:2月8日大雪厚17厘米,最低气温零下1.7℃,小春作物全部被雪覆盖。雪后连续两日出现严重霜冻,蚕豆损失约50~60%,油菜损失约30%。
年:12月25日,大雪坝区雪厚3寸,最低气温零下6.1℃。
年:12月27~29日,全县普遍降雪,积雪深度坝区36厘米,山区达60厘米,气温降到零下0.2~10.1℃,小麦受灾面积1.94万亩,蚕豆受灾面积6.68万亩,油菜受灾面积1.24万亩,冻坏蔬菜亩,压倒果木树3株、四旁风景树13.68万株,用材林受灾3.63万亩,竹子受灾14万余蓬,为元朝至正二十七年后多年所未遇。
年:12月21日,部分乡镇降了短时零星小雪,日平均气温下降了3~5℃。
年:1月29日,降大雪。
宜良地处小江断裂带东支,地震活动异常。明洪武十九年()始有记载,至年记录有感(三级以上)地震灾害53次,其中明朝19次,清朝19次,民国时期4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1次。以明弘治十二年()、清道光十三年()两次危害最大。
明洪武十九年():六月、冬月地震。
弘治十二年():腊月初四,地震有声如雷,自西南方起,日内连震20余次。衙门、城铺、寺庙、民房摇倒几尽,打死压伤男女无数。嗣后或一日一震,或旬日、半月、一月一震,终四年方止。县城砖城、法明寺被震倒塌。
弘治十六年(3):正月初十八,地震。有声如雷,摇动房屋。三月初三,黑气弥空,咫尺不辨人形,狂风昼夜不息,地中雷隐隐有声。
弘治十八年(5):地震。
正德元年(6):四月地震。
正德二年(7):九月,大地连震三日。
嘉靖十七年():地震,数日乃止。
嘉靖三十九年():三月,地震有声,摇倒房屋,压死男女无数。
嘉靖四十三年():冬,地震。
万历十六年():润六月十八日,地震。
万历二十一年():腊月,地震。
万历二十四年():八月,地震。
万历二十八年():十月,地震。
万历四十年(2):二月,地震。五月复震。
万历四十四年(6):正月,地震。
天启元年():腊月,地震。
天启二年():十月,地震。
崇祯五年():冬月,地震。
崇祯十年(1):七月,地震。
清康熙二年():二月,地震。
康熙十二年():正月初一,地震。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九,地震。六月十九日、二十九日复震。八月再震。
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初二,地震,马街堡子村及观音寺院亭倾圮。十六日复震,自后不时震动,3年而后止。
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地震。
雍正二年():八月初十五,北羊街海发村雨后地震,村庄陷落形成沼泽地。冬月二十四日,地震,汤池受灾死余人,伤17人。
雍正十年():正月,地震。
雍正十二年():七月,地震。
乾隆五十四年(9):六月初七夜,地大震,屋舍人畜俱有损伤。
嘉庆五年():五月,地震。
道光十年():六月,地震。
道光十三年():七月初二十三,地大震,日中、至夜复震。八月、九月连震。庙宇、学宫、书院尽塌,三皇宫片瓦不存,法明寺文笔塔顶震落,城内民房倒塌十分之七,城外尤重,回辉村片瓦不存。土山崩塌塞河,河道改湾,水池枯竭,凤鸣村地裂宽1尺。
道光十四年():三月初三,地大震。汤池万福寺戏台崩塌,压死优伶。
光绪十二年():六月,地震。
光绪十三年():冬月初二,地震。
光绪十四年():正月,地震。
光绪二十四年(1):六月十四日、七月十四日、十八日,地震。
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五,地震。
宣统元年():五月,地震。
民国2年():11月24日夜,地震。
民国8年():12月9日,地震。
民国10年():10月3日,地震。
民国16年():3月15日,轻度地震。
第二章自然资源
第一节植物
县境常见植物有余种(含亚种、变种),低等植物有地衣、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宝洪茶,庭园花卉植物靖安茶、三角梅,药用植物云参等为地方优势品种,具较大的开发潜力。但有相当部分植物濒临灭迹,成为贫危物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有限的植物资源迫在眉睫。
有文字衣、梅花衣、石耳、松箩、石蕊、红粉衣等。
有蓝藻、绿藻、硅藻、褐藻、红藻、念珠藻、小球藻、水绵、衣藻等。
有藻菌(黑根菌)、子囊菌(青霉)、伞菌、鸡枞、香菇、帚菌(丛枝菌)、黄菌(鸡油菌)、青头菌、牛肝菌(黑、白两种)、见手青、摆衣菌、北风菌、谷熟菌、奶浆菌、荞面菌、胭脂菌、背土菌、满天星(麻母鸡)、鹅蛋菌、涩牛肝、栎树青、灵芝、木耳、干巴菌、小黄菌、金针菇、松茸等。
有地钱、葫芦藓、水藓、泥炭藓、水苔、回心草等。
有石松、问荆、节节草、铁芒箕、蜈蚣草、菜蕨(龙爪菜)、凤尾蕨、槐叶萍、满江红(红浮萍)、铁线蕨、田字草(浮萍)、裸蕨、水韭、真蕨、乌巢蕨(外来种)、圣蕨(外来种)、背蕨、银粉背蕨、卷柏等。
有云南松(青松)、华山松(果松)、湿地松(外来种)、海岸松(外来种)、雪松(外来种)、五针松(外来种)、加勒比松(外来种)、杉木(篦子杉)、柳杉(孔雀杉)、滇油杉(杉松)、异叶南洋杉(外来种)、圆柏(干香柏)、龙柏(外来种)、千头柏(外来种)、花刺柏(外来种)、昆明柏(剌柏)、藏柏(外来种)、墨西哥柏(外来种)、罗汉松(外来种)、罗汉柏(外来种)、绒柏(银松)、翠柏(外来种)、铺地柏(外来种)、绣球柏(外来种)、银杏(白果树)、水杉(外来种)、池柏(观音柳)等。
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有棕榈、棕竹、蒲葵、假槟榔、袖珍椰子、毛竹、慈竹、薄竹、筠竹、淡竹、罗汉竹(外来种)、紫竹、撑稿竹(船竹)、芦苇、荩草、扭黄茅、旱茅、野枯草、刺芒野枯草、黄茅、四脉金茅、牛筋草(蟋蟀草)、细柄草、地毯草(外来种)、黑麦草(外来种)、吉思特(外来草)、结缕草、早熟子(外来种)、纳苏(外来种)、水蔗草、狼尾草、鼠尾草、穿鱼梭、刺葵(外来种)、香茅草、酒瓶椰子(外来种)、酒瓶兰(外来种)。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有滇青冈、黄毛青冈、栓皮栎、高山栲、元江栲、麻栎、锥栎、板栗、柞树、圣诞树(外来种)、黑荆树(外来种)、双夹槐(外来种)、黄花槐(豆槐,外来种)、紫藤(分云南种和外来种)、滇紫荆(常绿)、紫荆(外来种,冬落叶)、多花杭子苕、三叶草、新迎合欢(外来种)、皂角(贫危种)、含羞草(外来种)、槐(中国槐、刺槐,龙爪槐为外来种)、清香木、刺楸、山蚂蝗、水红木、乌饭、朝天罐、兔儿来、杏叶兔儿来、酸浆草、白牛胆、小叶枸子、小铁子、地瓜榕(地石榴)、苦刺、盐肤木、酸枣、紫茎泽兰(飞机草)、辣蓼、荚迷、紫槿、赤桉、兰桉、直干桉、铜钱桉、大叶桉(桉树均为外来种)、樟(香樟、臭樟)、天竹桂(外来种)、滇润楠(贫危种)、青刺尖、山樱桃、草莓、冬樱花、林檎(花红)、海棠果、苹果、棠棣、桃、李、杏、梨、枣、柿、石榴、茅莓、萎陵菜(翻白叶)、蛇莓、宝洪茶、银柳、杨梅、无花果、榕树、桑、打破碗花、南天竹、鹅掌楸、茴香、八角、白堇(贫危种)、红花酢浆草、山酢浆草、大花天竹葵、香叶天竹葵(摸摸香)、天竹葵、盾状天竹葵、花椒、三颗针、竹叶椒、橄榄、楝树、变叶木、乌桕、黄杨、黄连木、七叶树、蛇葡萄、爬山虎、葡萄、木棉树、梧桐、青箱、泡桐、鬼针草、猪笼草、金丝桃、坡柳(车桑子,外来种)、剑麻、垂柳、旱柳、白毛杨、滇杨、意大利杨、欧美杨、西番莲、干屈菜、彩叶草、鼠尾草、颠茄、楸树、杜蒿、岩桐、风铃草、百日草、茨菇、凤眼莲(水葫芦)、蒲草、剑叶龙血树(外来种)、鲨鱼掌(外来种)、萱草(黄花菜)、沿阶草、火绒草、漆树、软骨草、油桐、胡桃、山核桃、紫粒苋、血苋、水桑、红椿、柴椿、麻楝、朴树(泡果树)、柽柳(观音柳)、油橄榄(外来种)、野杏、夜香木兰、蓖麻、铁苋菜、小叶爬山虎、罗芙木、羊角拗、杜衡(马蹄香)、槲蕨、水虱草、滇胡颓子、苦楝、川楝、桑、安石榴、锦灯笼、白英(贫危种)、陆英、多花黄连剌、马鞭草、枫藤(贫危种)、苏木(贫危种)、树头菜、空心莲子草、爵床、头状四照花(鸡嗉子果)、翠柳、落葵(豆腐菜)、大果冬青(贫危种)、三叶人字草、响铃豆、野荞、富贵竹、玉树、红毛莨、榆树、红花木莲、云参(竹山臭药)、刺天茄、金雀花、乳汁草、鱼眼草、鱼胆草、狗屎花、狗核桃、大响铃豆、珍珠草、珍珠莲、挖耳草、黄花地丁、星宿花(血龙胆)、香石藤、姜叶草、破布草、铁扫帚、狗牙根、铁马豆、酒瓶花、昆明山海棠(掉毛草)、黄秋葵、菊花参、野烟、野桃花、野高粱、野棉花、野牡丹、野芝麻、蛇须草、穿叶蓼、盘龙参(猪肾草)、猫胡子花、惊风草、三枝九叶草、羊耳朵尖、散血草、狗舌草、飞仙藤、搜山虎、鹅肠草、遍地金、蓑衣莲、蒲地参、燕子花、燕尾草、辫子草(斑鸠窝)、柳蓝、苎麻、魔芋、露水草、柳叶菜、万年青、冬珊瑚、高山榕、钝叶榕、石榕树、小果榕、山枇杷、森林榕、变叶榕、楼梯草、冷水花、荨麻、麒麟叶、鸢尾、山羊桃、松寄生、栗寄生、白花油茶、铁马鞭、少果乌敛莓、刺花椒、大果臭椿、皮哨子、三角枫、泡花树、大花漆、锈毛五叶参、鹅脚板(空心草)、大树杨梅、大九节铃、万丈深、万寿竹、小霸王(草沉香)、小红米果、小被单草、山槟榔、山韭菜、山贷郎、山菠萝根、马蹄草、木姜子、五爪金龙、太阳草、瓦花(滇瓦花)、瓦草、牙刷草、水杨梅、水八角、昆明香青(午香草)、毛蕊花、反背红、风轮菜、凤尾草、节节寒、打不死、石椒草、石筋草、石胆草、仙桃草、梅花草(白侧耳)、兰花参(拐棍参)、曲莲、粘藤、曼陀茄(向阳花)、阴地蕨、老鸦花藤、地刷子、过路黄、鸡肾参、葱木(刺脑包)、云南红景天(染铜皮)、草玉梅、麦秆菊、羽叶茑萝、孔雀草、雀梅等。
庭园观赏树种有香樟、红花木莲、天竹桂、雪松、墨西哥柏、白花含笑、白兰花(白缅桂)、黄兰花(黄缅桂)、滇润楠、南洋杉、橡胶榕、女贞、黄杨、丁香、海桐、夹竹桃、五针松、榕树、红枫、三角枫、扁柏、棕榈、干头柏、刺柏、龙柏、紫竹、金竹、毛竹、罗汉竹、黄槐、双夹槐、法国梧桐、樱桃、樱花、冬樱花、塔柏、孔雀杉、臭樟、苏铁、八角等40种。鲜切花有满天星、玫瑰、康乃馨(香石竹)、秋菊、勿忘我、麦秆菊、银柳、桂花、白兰花、黄兰花、朱兰、康菖蒲、香雪兰、百合、向日葵、玉簪、素馨等17种。盆花有三角梅①、茶花、杜鹃、龟背竹、南天竹、南洋杉、滇紫荆、龙爪槐、迎春柳、达木兰、梅花、玉兰、扶桑、红绿宝石(合果芋)、春芋、紫罗兰、白燕菊、万寿菊、三色堇、黄花槐、兰花(朵香、豆瓣绿兰、小虎头兰、线叶春兰、莲瓣兰、线叶素心兰、小雪兰、元旦兰、送春、火烧兰、安宁送春、草剑、通海剑兰、宜良剑兰、蜜蜂兰、独占春、蝴蝶兰、大雪兰、红唇虎头兰、大虎头兰、沉香虎头兰、白墨兰、绿墨兰、紫墨兰、蕙兰、九乡兰、云南朱砂兰、莎草兰、寒兰、兔耳兰)、虎刺梅、德国兰、君子兰、天竹葵、紫薇、腊梅、月季、橡胶兰、香蕉含笑、五色梅、假槟榔、瓜叶菊、报春花、羽衣甘蓝、袖珍椰子、棕竹、长青藤、蝴蝶藤、绣球花、栀子花、鸡冠花、鹤望兰、仙客来、天鹅绒、孔雀竹芋、富贵竹、吊兰、秋菊、银星海棠、玉树、爆竹花、金盏菊、樱花、金鱼草、木芙蓉、蜀葵、木槿、波斯菊、夜来香、中国石竹、散尾葵、刺葵、花毛莨、虞美人、仙人球、猪耳掌、昙花、令箭、蟹爪兰、倒挂金种、凤仙花、美人蕉、石榴花、鹦哥花、含羞草、一串红、一串白、一串紫、毛叶丁香、玫瑰、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冬樱花、柞浆草、蔷薇、曼陀罗、大丽花、桂花、羽叶茑萝、秋葵、三色铁、金边铁、金叶鹅掌、大叶鹅掌、孔雀草、山指甲、雀梅、附皮千年木、星点木、粗筋草、翡翠宝石、黛粉叶、红掌、爬山虎、粉蝴蝶、巴西铁、绿萝、雏菊、万寿菊、文竹、酒瓶兰、水竹、海芋、美叶芋、广东万年青、朱项红、朱蕉、鸡蛋花、虎尾兰、郁金香、龙舌兰、蜘蛛兰、石蒜、飘带兜兰、芸香石豆兰、虎刺梅、金丝桃、圆叶海棠、珊瑚秋海棠、玻璃秋海棠、云南秋海棠、茶花海棠、多棱球、黄毛掌、叶仙人掌、仙人指、桃叶珊瑚、变叶木、金橘、白橘、垂盆草、马蹄莲、茉莉、苏铁、美洲石竹、羊蹄甲、紫薇、紫藤、云南紫藤、双夹槐等。盆景有榆树、福建茶、梅桩、盆桔、救军粮、香龙血树、迎春柳、六月雪、紫薇、杜鹃、碧桃、茶花、发财树等。
据《宜良县中药资源普查与区划》,年普查药用植物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种,家种药用植物83种。可供开发品种90种,蕴藏量.95万千克;资源有限品种92种,蕴藏量.99万千克;资源微量品种90种,蕴藏量9.52万千克;资源缺乏品种52种,蕴藏量1.26万千克。
可供开发品种:牛头七、云参、紫丹参、青刺尖、刺脑包、管仲、黄山药、黄花香、马尾连、白药子、黄药子、白前、白薇、白头翁、白茅根、白芨、苇根、大蓟、钻地风、紫草根、紫地榆、土茯苓、续断、干姜、棉大戟、野棉花、虎掌草、水杨梅、苦葛、肚那、草血竭、萆解、红萆解、糯米根、火草根、马鞭梢、苏梗、木通、大血藤、黑骨头、荷叶顶、卷柏、石韦、疯姑娘、鸡嗉叶、臭牡丹、夜合欢、金银花、密蒙花、夏枯花、板栗花、苍耳子、棕榈子、橄榄、川楝子、小木瓜、十大功劳、小树杨梅、大树杨梅、臭椿皮、水冬瓜、土厚朴、荆芥、血满草、仙鹤草、透骨草、香薷草、木贼草、伸筋草、被单草、猪棕草、鱼眼草、响铃草、酸浆草、鬼针草、稀莶草、露水草、九里光、小香苏、小山茶、青叶胆、七叶胆、米酒棵、倒提壶、朝天罐、紫花地丁、青蒿、小倒刺、大倒刺、王不留行。
资源有限品种:三七、土牛膝、党参、兰花参、花旗参、菊花参、小红参、青洋参、土大黄、黄芩、小刺连、刺黄连、香白芷、白云花、大白龙须、白丁香、红丁香、苎麻根、地榆、红姜、粑粑叶、叶下花、虎杖、威灵仙、仙茅、天花粉、粉葛、山土瓜、山海棠、杏叶防风、绣球防风、小天冬、金不换、茜草、牙齿草、龙胆草、草乌、何首乌、小毒狼、骨碎补、五爪金、大接骨丹、牛眼绿、柏子仁、桃仁、冬瓜仁、茴香子、车前子、莱菔子、白芥子、山楂、乌梅、枳实、白扁豆、小枣、岩枣、果上叶、皂角、花椒、野花椒、桑白皮、见水兰、见血飞、海桐皮、刺五加、陈皮、黄果皮、石榴皮、竹茹、益母草、姜味草、分筋草、旱连草、败酱草、老鹳草、白花蛇舌草、仙桃草、苍蝇草、蛇药、如意草、一棵松、千只眼、天朋草、灯盏花、小兰花、茵陈、艾叶、月月换叶、紫金标、菌灵芝、天茯苓。
资源微量品种:土党参、玄参、沙参、苦参、射干、黄精、山药、曲连、七叶连、马蹄香、香附子、血耗子、姜黄、郁金、玉竹、百合、百部、薤白、紫莞、南星、金钱内消、金丝矮陀陀、白芍、九股牛、水菖蒲、商陆、黎芦、防风、天冬、黄槁本、小草乌、重楼、大黑药、三芨方、海风藤、白毛藤、石楠藤、兰木香、巴岩香、八爪金、青藤、绿葡萄、白萄蕉、泽兰叶、枇杷叶、小接骨丹、旋覆花、杏仁、樟木子、丑牛子、天茄子、女贞子、拐枣子、韭菜子、石连子、栀子、急性子、香橼、巴豆、打鼓子、吴萸、杜仲、土杜仲、黄柏、野黄柏、金雀花、薄荷、柴胡、凤尾草、回心草、灯芯草、千针万线草、鹅不食草、石椒草、鱼腥草、蛇须草、一朵云、柳叶鞭、一扫光、草灵芝、扁蓄、半边莲、半枝莲、臭灵丹、鸡枞胆、马勃、岩七、山珠半夏、雪滑藤。
资源缺乏品种:野山七、当归、淮牛膝、土当归、川芎、木香、生地、附子、大黄、黄芪、独定子、泽泻、莪术、白芷、白术、半夏、绿升麻、石菖蒲、四块瓦、旱前胡、山茨菇、桔梗、黑槁本、知母、通草、菊花、红花、苡仁、火麻仁、青葙子、地肤子、五倍子、覆盆子、大力子、佛手、木瓜、槐角、天丁、枸杞、地骨皮、连翘、牡丹、柿蒂、麻黄、石斛、披麻草、常山、土藿香、蒲公英、婆罗门参、红大戟、芝麻。
注:①三角梅:又名叶子花、三角花、九重葛、宝巾。年10月28日,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三角梅为宜良县县花。
第二节动物
县境常见野生动物近种,其中九乡小沟口洞暗河所产的盲金线鲅列为云南省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野生飞禽有喜鹊、乌鸦、鹰、猫头鹰、小鹰(蚂蚱鹰)、八哥、鹦鹉、斑鸠、鹧鸪、野鸡、箐鸡、竹鸡、布谷鸟、画眉、拖白连、铁灵哥、屎鸪鸪、啄木鸟、石燕、家燕、黑头倌、鸡冠雀、背背箩、碗箩雀、点水雀、黄金菜、老鹳等。
主要有猴、岩羊、野猪、野兔、狐狸、猞、穿山甲、野猫、黄鼠狼、麂、獐子、九节灵、拱猪、狗貉、猪貉、野狗(狼)、刺猬、松鼠、水獭等。
野生鱼种有宜良白鱼、阳宗白鱼、阳宗金线鱼、细鳞鱼、粗鳞鱼、猪嘴鱼、粘鱼、花点子鱼、云南青鱼、华南鲤、杞麓鲤、鲫鱼、鲶鱼、鳙鱼、花鱼、马鱼、洞鱼、盲金线鲅、石扁头、江鳅、鳝鱼、大鲵(娃娃鱼)等。
有乌稍蛇、青竹标、红脖子蛇、花蛇、绿蛇、翠蛇、水蛇、蜥蜴(四脚蛇)、蜈蚣、壁虎等。蜂有蜜蜂、马蜂、葫芦蜂、土甲蜂、花腰蜂等。其它昆虫有蝴蝶、蜻蜓、螳螂、蝉(知了)、蟋蟀等。
第三节矿产
县境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铜、铅锌、钴,非金属矿主要藏有煤、磷、重晶石、石灰石、陶土、建筑沙等。
有褐煤(柴煤)、烟煤(乌金煤)两个煤种,褐煤占94%,烟煤占6%,地质总储量为4.49亿吨,工业储量3.43亿吨。褐煤分布在马街、汤池、南羊矿区,烟煤分布在北北古城万寿山矿区。可保、凤鸣、马街、南羊矿区属低~中灰,低~中硫、低热值煤,万寿山矿区属低~中灰,富硫、高热值煤。
主要分布在九乡彝族回族乡大兑冲。属堆积残余矿床,赤铁矿为主,其次是褐铁矿。储量万吨,品位51.07%,明清已有采冶,年后由九乡乡镇企业采矿供县钢铁厂冶炼。另在狗街镇新村有矿点,褐铁矿为主,品位在30%左右,马街、北古城有铁矿化现象。
矿点7处,小型矿床2处。矿物成份以黄铜矿、辉铜矿为主,其次为孔雀石、斑铜矿、赤铜矿、黑铜矿、蓝铜矿。品位一般在0.18~1.78%,最高3%。
主要分布在九乡彝族回族乡大兑冲,铅储量5.75万吨,锌储量6.85万吨。铅平均品位1.53%,锌平均品位1.42%。另在汤池、南羊、狗街、竹山亦有小型矿点,并伴生银品位.86%克/吨。
矿点2处,属可利用的低品位钴土矿石,品位为0.08%。
地质资源储量1.18亿吨,主要分布在竹山镇和九乡彝族回族乡。
主要分布在九乡彝族回族乡,品位51%。南羊亦有矿点。全县储量20余万吨。
主要分布在马街镇马家冲村委会。北古城、汤池、南羊亦有矿点。
县境为砂、石、粘土集中分布区,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马街、北古城、匡远、狗街等坝区和半山区乡镇,分布面积.03平方公里。
分布在马街盆地、汤池盆地第三系地层中。
第四节水资源
县境水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25.64万千瓦,已开发利用5.8%。
全县年产水5.7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68亿立方米,地下水1.05亿立方米,年入境客水19.96亿立方米,年水资源总量25.64亿立方米。年利用率5.8%。
南盘江:县境内长.1公里,落差.3米,理论蕴藏量18.5万千瓦。
麦田河:县境内长22公里,落差.5米,理论蕴藏量2.9万千瓦,可开发1万千瓦。
獐子坝河:主河流长85公里,落差.25米,理论蕴藏量4.1万千瓦,可开发0.5万千瓦。
贾龙河:县境内长36公里,落差.58米,理论蕴藏量3.15万千瓦,可开发O.8万千瓦。
摆衣河:县境内长38.4公里,落差.5米,理论蕴藏量3.51万千瓦,可开发1.1万千瓦。
巴江:县境内长16.75公里,落差.7米,理论蕴藏量3.29万千瓦,可开发2.5万千瓦。
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5.5万千瓦,可开发建千瓦以上电站22站,装机容量约15.39万千瓦;已建成9站。装机容量6千瓦,年发电.8万度。
全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达立方米/每天。自流泉(群泉)及上升泉37个,分布全县,流量10-升/小时。
全县地热水受小江断裂带控制,形成3个地热水块段。
1.汤池河段。断裂带宽约2公里,储热层埋深小于米,温泉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在汤池街开发利用21处。
2.马街段。马街西边村开发利用1处。18号孔深米,水温34℃,年开采量9.1万立方米,用于沐浴。
3.北羊街~狗街段。开发利用21处。地热水带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9公里,储热层埋深小于米,沿小江断裂带展布,水温30~60℃,属低温~中温热泉。其中匡远镇小渡口段有4处地热水开采点,水温36~60℃,开采量27.09万立方米。县城~狗街段南北长14公里,有地热水井14口,水温37~70℃。
矿泉水:年在汤池木希村建矿泉水厂1个,年产量0.2万立方米。
第五节土特名产名特食品
县境土特名产、名特食品尤以烤鸭、板鸭、宝洪茶、香椿、云参、板栗、花椒、干巴菌、鸡从、汤池老酱、都督烧卖、饵块最负盛名。
旧时称烧鸭。清朝咸丰六年(),县城花桥“顺河酒楼”的曹健在宜良首创鸭子烧吃的方法,后称“宫保烧鸭”。清朝光绪二十七年()狗街沈伍营许实赴北京赶考,雇西村刘文侍考。刘文在北京期间投师“老便宜坊烤鸭店”,学得烤鸭技艺。刘文回到宜良后,结合本地实际改进了制作方法,选用仔鸭加工,用蜂蜜作涂料,用芦苇作撑筒,挂入土坯焖炉,再用松毛结暗火烘烤。制作成的烤鸭成枣红色,皮脆肉香,还有芦苇的清香。提着鸭腿一抖会骨肉分离。食时直切为块状,以椒盐、大葱为佐料。民国年间,宜良烤鸭在省内名气很大,除刘文外,县城曹相的烤鸭也很出名,但因经济落后,养殖水平较低,每日的出售量仅有30只左右。直到年,只有少数店零星售卖。年以来,随着商饮服务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烤鸭销售大增。当时,由于本地麻鸭只能在秋后烤食,限制了发展。年,宜良县科技局在狗街养殖场引进康贝尔鸭、狄高鸭、北京鸭、樱桃鸭等优良品种,打破了季节限制,一年四季均可制作烤鸭。北京鸭的引进养殖,大大促进了烤鸭的发展。年成立宜良县烤鸭技术研究会,面向全县举办培训班。同年,创办了昆明宜良软包装食品厂,9年改名为昆明宜良李烧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将宜良烤鸭制作成软罐头上市销售。从此,色、香、味、俱佳的宜良烤鸭在国内外声名鹊起,成为宜良人民款待佳宾的一道佳肴和馈赠亲朋好友最好的礼品之一。4年昆明宜良李烧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省市无公害禽类产品产业化示范开发生产科技项目,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无公害鸭养殖,同时公司无公害食品生产线投产。同年4月公司生产的“滇宜牌”软罐鸭系列产品获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八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和“国家质量卫生安全达标食品”证书。年全县养鸭万只,出栏商品鸭万只。
年前宜良板鸭主要是自产自食,零星售卖,少量销往昆明等地。后来,由县贸易公司和土产公司从外地学得了生产技术,结合本地特点组织加工制作和销售。年由县外贸局经营销售,宜良板鸭内销全省各地,出口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区。板鸭原以本地麻鸭加工制作而成,年后多用北京鸭、康贝尔鸭加工制作。加工时选用壮鸭,成品色泽油黄,肉质鲜美、细嫩,清香可口、咸淡适宜,是佐餐和馈赠佳品。原为立冬后加工制作,现常年均有,外形扁圆,便于携带。年后由农户自行加工制作和销售,
其中以昆明宜良李烧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学成饭店、宜良匡远镇香板鸭包装厂、宜良旺家乐香板鸭鸭食品厂等加工制作的板鸭最为有名。
宜良为云南省小叶型茶叶主产地之一。县境内茶叶品种是唐朝初期播雄山(宝洪山)僧人培育引种于寺内,其后扩大种植在宝洪山一带,茶以山名,称“宝洪茶”。宝洪茶萌发力强,叶肉肥厚,碧绿光亮,芽叶肥壮,白毫丰满,条索秀丽,香鲜爽,味浓持久,汤色碧亮,以清明节前所采“一心二叶”春茶为珍品。明清时期列为县境五大特产之一。明末,栽种范围达江头村、河溪营、万户庄、梅家营、夏官营、蓬莱村等,面积余亩。其中以宝洪山的正山口一带所产茶叶品质最佳。清代,宝洪茶种植面积扩大到北古城镇、南羊镇一带,全县种植面积超过亩。民国时期,战乱频繁,种茶业受到影响。年宜良引进杭州龙井茶加工工艺,宝洪茶称“宜良龙井茶”。年建立国营宝洪茶厂。年以“宝洪茶”作商标名称。年在云南省茶叶鉴评会上,宝洪茶被评为全省高香型名茶,绿茶品质第一名;年在南京全国茶叶评鉴会上,宝洪茶被评为全国11个名茶品种之一。宝洪茶在民国时期就作为外贸商品远销欧美、缅甸等地区和国家,年后外销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年宝洪茶产量4.05万千克,精加工宝洪商标茶约千克。6年宝洪茶产量2.3万千克,精加工宝洪商标茶约0.12万千克。年,茶园面积亩,总产2.5万千克,产值万元。
初春采的椿树芽,鲜嫩清脆,香味独特,富含Vc和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属于高营养菜类。具有清热解毒、润肠止血、健胃理气、杀虫固精的功效,对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宜良的香椿主要分布在竹山乡的干塘子、竹山、竹林、乌旧,汤池镇的鸡街、阿乃、宰格,北古城镇的安南等村委会及九乡乡的部份村寨。以竹山的紫椿品质最佳,竹山紫椿系香椿亚种,又肥又嫩,香味尤浓,市场价格比其它香椿高,销量大。
俗称臭参或臭药。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补益肺脾之气的作用,药食两用。主产于竹山乡的竹山、竹林、干塘子等村委会。明清时期即有人工栽培,自产自食。年经云南省生物研究所化验鉴定,定名为“云参”(“云南之参”之意)。年竹山乡种植云参亩,年产40万千克。
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2、B12和钙、钠、钾、镁、锌等营养成分。主要分布在狗街镇的龙华、龙山、小马街、玉龙、马军、高古马、孙家营,匡远镇的温泉、金梅、木兴、山后、金星,北古城镇的凤莱、车田、南冲、南北、古城、大薛营、北墩子、陈家渡、陆良营等村委会。其中龙山、孙家营所产板栗品质好,产量高,以无虫蛀而出名。年,云南省林业厅、林科院在全省91个县所种板栗的株品种中,优选出13株(宜良占6株)进行化验鉴定。结果表明,宜良板栗蛋白质、脂肪含量均超过欧美国家的板栗,总含糖量亦高于北京、陕西的板栗品种。4年昆明滇王食品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板栗系列产品,解决了板栗保鲜难题,建成了全省首条年产50万千克纯天然软罐板栗生产线,填补了云南省板栗精深加工的空白。昆明滇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滇王甘栗”在第三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及推荐产品,并通过了绿色食品和QS认证。产品远销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年全县板栗种植12.35万亩,产量40.39万千克。
宜良县为云南省油红小枣主产区,省内各县皆属零星种植,产量稀微,独宜良县境大面积种植。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引种。枣园分布在南盘江两岸北古城的陈家渡、大塘营、小塘营、下河营,匡远镇的黑希村、段官村、蓬莱村、大渡口、城北村,南羊镇的南羊街、桥头营、左所、右所、苗家营,狗街镇的陈所渡、骆家营、玉龙村、大梅子村、小梅子村、马军村、下任营、狗街、孙家营、吴家营等。民国9年(年),宜良油红小枣参加云南省物产品评会,获一等奖。
年由宜良县食品厂研制。产品采用本地土特产油红小枣加工精制而成,色泽明亮、红润,甜而不腻,产品销往省内各地。6年加工销售6万千克。
属芸香科,是烹饪的较好调味品,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药效。幼叶、嫩枝可做蔬菜,种子可榨油,能作为肥皂、油漆、润滑等工业用油。宜良县主产红花椒,色彩呈红色,花椒仁黑亮如眸,味辛麻,是麻味上品。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以匡远镇金星村委会靖安哨、竹山乡竹山村委会桃树凹、大、小玉龙村和竹林村委会大骂格村、小骂格等村所产花椒味道最为辛麻。年产量5千千克。
味美,有清香,生食微甘,富含多种维生素与营养成份,其中烟酸、叶酸含量较高,对防治慢性肝炎、肝肿大、早期肝硬变及白血病和肺部感染等有较好的疗效。4在云南省农科院的主持下,由宜良县科技局、林业局对全县野生菌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干巴菌主要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的云南松、华山松和少量的杂木林地之中。盛产于狗街镇的小哨、中营、槽沟,竹山乡的左列、叠水、麦地山,九乡乡的德马、九乡、铁厂、明月、甸尾、月照、陇城,马街乡的兴隆、洋喜、华家营,匡远镇的金星,汤池镇的龙池、地马、黄尼、草甸、后所、土官、可保,北古城的北羊街、龙兴、合兴等村委会。宜良县境内产的干巴菌质优、味香而不苦、口感较其它处优良而久负盛名,是山珍之极品,3年产量4.57万千克。年狗街镇中营村率先实行“包山拾菌”,干巴菌的成熟度和产量有了较大提高。狗街镇的小哨依托野生食用菌及其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丰富的食用菌带动了旅游和饮食文化的发展,4年,经云南省旅游行政部门批准,小哨成为以野生菌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村。
属山珍之佳品,味鲜甜可口,可鲜炒、煮汤食用,油炸鸡枞油是煮品和凉拌菜最好的调味品之一。主要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的云南松、华山松和少量杂木林地之中。盛产于九乡乡的德马、九乡、铁厂、明月、甸尾、月照、陇城,马街乡的兴隆、洋喜、华家营、西边、前卫、马家冲,耿家营的石子、尖山、尼龙、扯郎、保功、羊桥,狗街镇的小哨、中营、槽沟、高古马,竹山乡的左列、叠水、麦地山、团山、尼者、路纳、路则、班庄、白车勒,匡远镇的金星、黄保、瑞星,汤池镇的龙池、地马、黄尼、草甸、后所、土官、鸡街,北古城的北羊街、龙兴、合兴、米户、贾王、吕广营,南羊镇的新庄等村委会。“包山拾菌”后,鸡枞的成熟度和产量有了较大提高。3年产量37万千克。
属民间调味品,起源于数百年前。元朝末年,汤池设鹅塘驿,明清改称汤池驿。由于汤池南来北往的人骆绎不绝,有人将老酱的制作工艺带到汤池。汤池老酱之所以成为宜良名特食品,关键取决于制作老酱取用的水质。其他地方制作的老酱不论下多大的本钱,花多少功夫,无论如何也制作不出汤池老酱的品味来。汤池老酱虽然历史悠久,前,一直没有成为商品,而是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礼尚往来的佳品。20世纪80年代后,汤池镇有40余户进行家庭作坊式生产和销售,年全镇汤池老酱产量仅有7万余千克,市场上供不应求。年汤池街苏建文筹建云南宜良旅游食品厂,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改进包装,主要生产汤池老酱,年产量达40万千克。该厂生产的“汤池老酱”年获“云南省优质产品奖”,除在省内外销售,还远销香港、台湾、日本、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
清光绪年间(~年),县人祝士学在站工场(里仁街)开店专营。祝氏烧卖店有一规距,从不挂牌经营,每日生产一定数量,顾客每人只能购买10个,不能多食,而且一视同仁,卖完之后即打烊,吸引了远客近邻。民国10年(年)云南总督顾品珍路过宜良,慕名而食,因而得名。都督烧卖选料精良,做工精细,用本地籽麦二面与鸡蛋揉成面团,切成1~2厘米厚薄,用面棒杆制成馅皮。以冬菇、玉兰片、竹笋、火腿、肉皮、鲜猪油等拌匀,加煮熟剁碎的五花肉和少量生瘦肉、净白葱末等加工成馅,做成石榴状蒸熟,再佐以醋、酱油、油辣子、芝麻油、芫荽等食用。祝士学之后,由长子祝国清继承经营。民国28年(年),次子祝国佑在昆明绥靖路(今长春路)设店专营。年后祝氏停止经营。年县城有数家食品店售卖,但与祝氏的烧卖相差甚远。现在,县城仅有少数几家饭店在售卖。
宜良人称粑粑,是大米经过深加工而制成的。宜良以盛产优质大米而名扬省内外,素有“滇中粮仓”的美誉,因此制作的饵块也很有名。宜良制作饵始于明清时期,当时,现在的匡远镇发达村委会的发达村(俗名粑粑村),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舂粑粑,村因此而得俗名。粑粑村加工的饵块做成圆形的小粑粑。之后,粑粑村加工饵块的技术传到今南羊镇的樊官营村,该村对粑粑村制作饵块的技术加以改进,制作成椭圆形的童子粑粑,每年的腊月间童子饵块销售十分红火。随后,饵块加工技术在全县传播开。宜良县通电前,加工饵块主要是用石棒头、石碓窝,木碓窝或木棒头,将蒸煮熟的米饭放在碓窝中用棒头由人工反复舂粘,最后揉合做成椭圆形状的饵块。由于人工制作饵块费力,产量又低,保质期较短,宜良县通电后用碾米机替代棒头、碓窝及人工舂碓的制作方法,虽然加工效率提高了,但做成椭圆形仍需人工制作。年狗街镇狗街村村民陈兴国将米线制作机进行改进用于生产饵块,省去了手工制作过程,加工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在市场销售,消费者反映口感好,存储期达半年。随后,陈兴国又前往蒙自参观学习,引进真空包装机,并注册“德浦饵块”商标。现在狗街已有4户专门从事饵块生产经营,年产量吨,生产的饵块销往省内外。
详情查看"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疯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