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荞麦那么好,你到底知道多少奈曼荞麦

奈曼旗荞麦概况

奈曼旗种植荞麦历史悠久,奈曼南部山区最早可追溯到秦汉以前,中北部地区也可追溯到辽代,记得小时候在朝古台一带风刮出的辽代粮窖中就有荞麦,即在奈曼旗这片土地上有农耕就有了荞麦种植。奈曼荞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侯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其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具有保健功能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B1.B2等。经国家商检局、中科院卫生研究所的签定和营养成份分析,荞麦籽粒中含蛋白质10.3—11.9%,淀粉63.3—75%,粗纤维10.3—13.8%,VBl,VB2、VE的含量均高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同时含有大量的铁、钙、铜、锌、硼、碘、硒等元素和各种氨基酸,据测定在蛋白质中合有18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氦基酸含量比较丰富,配比合理,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均超过大米,尤其是所含的芦丁是荞麦的特有成份,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能,对心血管疾病扣高血压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对控制和治疗糖尿病有效率达93%;另外,它还有健胃、免疫,消炎、防癌变之功能。

奈曼旗地处中国东北荞麦黄金种植带中心,荞麦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万公斤。荞麦种植已成为奈曼旗的标志和特产之一,其中南部为石质浅山区、中部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及北部为沙化漫岗区为重点荞麦重点产业基地。包括义隆永、黄花塔拉、沙日浩来、土城子、新镇等苏木乡镇。独特环境,造就中国荞麦之乡,并形成特色品牌。

荞麦是奈曼人主要的粮食品种之一,可加工成荞麦米和荞麦面。荞麦米常用来做荞麦米饭、荞麦米粥和荞麦片;荞麦面与其他面粉一样,可制成拨面条、饸饹、圪蚪、荞酥、凉粉、血粑和灌肠等十几种民间风味食品。如今,餐饮行业不断对荞麦食品进行改良,其做法多达20余种。其中拨面条最为特色,荞面馅饼、荞面锅贴、荞面蒸饺、荞面卷子、荞面懒汉饼、荞面卷饼、荞面猫耳汤、荞面饸饹、荞面牛犊面等特色食品,口味纯正地道,深受群众喜爱。

荞麦植物学特性

荞麦,学名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别名乌麦、甜荞、三角麦、花荞、荞子。荞麦为蓼科植物荞麦的种子,中国栽培的主要普通荞麦和鞑靼荞麦两种,前者称甜荞,后者称苦荞,由于苦荞的种实含有芦丁,所以也称芦西苦荞。公元前5世纪古代称莜麦,部分少数民族称“额”。荞麦属一年生草本,高4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淡绿色或红褐色。叶片呈圆肾形,基部微凹,具掌状网脉;叶柄细长。真叶分叶片、叶柄和托叶鞘三个部分。单叶,互生,全缘,三角形、卵状三角形、戟形或线形,稍有角裂,全缘,掌状网脉。叶片大小在不同类型中差异较大,一年生种一般长6—10cm,宽3.5—6cm,中下部叶柄较长,上部叶叶柄渐短,至顶部则几乎无叶柄。托叶鞘膜质,鞘状,包茎。花序为有限和无限的混生花序,顶生和腋生。簇状的螺状聚伞花序,呈总状、圆锥状或伞房状,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的花序轴上。花多为两性花。单被,花冠状,常为5枚,只基部连合,绿色、黄绿色、白色、玫瑰色、红色、紫红色等。雄蕊不外伸或稍外露,常为8枚,成两轮:内轮3枚,外轮5枚。雌蕊1枚,三心皮联合,子房上位,1室,具3个花柱,柱头头状。蜜腺常为8个,发达或退化。有雌雄蕊等长花型,或长花柱短雄蕊和短花柱长雄蕊花型。瘦果,卵形,有三锐棱。是秋季主要蜜源植物。

荞麦喜凉爽湿润,不耐高温旱风,畏霜冻。积温0—℃即可满足其对热量的要求。种子在土温16℃以上时约4—5天即可发芽;开花结果最适宜温度为26—30℃,当气温在-1℃时花即死亡,-2℃时叶甚至全株死亡。

荞麦是短日性作物,当日照长度由15—16小时减少到12—14小时,生育期就缩短,晚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敏感。每株可开花多朵,但结实率很低。仅10%左右,加之叶片同化能力弱,花果脱落严重。

荞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需水量比黍多两倍,比小麦多一倍。种子萌发时约需吸收其自身干重50%的水分。在开花结果期间需消耗大量的水分。从开花到收获比出苗到开花需水要多一倍。开花盛期是需水高峰期。其蒸腾系数一般为—。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能低于30—40%。

荞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弱,种子顶土力差,要求土层疏松,以利幼苗出土和促进根系发育。生殖生长迅速,吸肥力强,适于新垦地种植。要求土壤酸度为pH6—7,碱性较重的土壤,不宜种植,每产千克荞麦籽实,约从土壤中吸收氮3.3千克,磷(P2O5)1.5千克,钾(K2O)4.3千克。

荞麦是一种对肥料敏感的作物。施肥充足茎能产生大量分枝。磷肥可促进籽粒的形成,并能增加蜜腺的分泌。利用蜜蜂辅助授粉,从而提高产量。对钾肥的需要量较多,但含氯的钾盐易引起叶斑病。

荞麦开花时要求昼夜温差大;夜间较冷而白天气温高,晴朗无风,开花多,泌蜜丰富。早晨开始泌蜜吐粉,中午时泌蜜最多,以后逐渐减少,14时后停止。但由于高原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泌蜜能延迟到下午。雨后早雾即晴的天气,泌蜜最盛。泌蜜最适气温是25—28℃。气温在25℃以下时,随气温下降而泌蜜递减。

中国荞麦种植历史

荞麦,中国各地有栽培,有时逸为野生,生荒地、路边。亚洲、欧洲有栽培。荞麦在中国分布甚广,南到海南省,北至黑龙江,西至青藏高原,东抵台湾省。主要产区在西北、东北、华北以及西南一带高寒山区,尤以北方为多,分布零散,播种面积因年度气候而异,变化较大。是部分少数民族的主要粮食作物。世界栽培荞麦的国家还有苏联、加拿大、法国、波兰等。中国居世界第二位。据年统计,世界种植面积.6万公顷,其中苏联种植万公顷,波兰是3.5万公顷,日本是2.2万公顷,加拿大是1.9万公顷,美国是1.3万公顷,法国是1万公顷。平均产量约千克/公顷。80年代初统计,中国常年种植面积约50万公顷。

荞麦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很久远。荞麦自古受人重视,主要是由于它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能经济有效地利用光热水土资源,能春播、夏播,秋播,也能冬播。在稻麦收获以后,天旱失收,甚至在秋粮收后,都可插种一熟。也可以同苜蓿,油菜混播。这对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复种指数和防灾济荒,都具有很大作用。其次,在用途上,荞麦子粒可作米、面供食用外,叶可含,稿秆可作药,还可充作饲料。关于荞麦的栽培技术,如密植,施肥、收获,以及荞麦畏霜,陈种子不宜种等生物学特性,古人也都有记载。

早年的古文献中,如《神农书》,《齐民要术?杂说篇》均有记载,成书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经》中有“视尔如荍,贻我握椒”的诗句,荍即荞麦,说明距今年前,我国就已有种植荞麦的记载了。较晚的文献如《备急千金要方》、白居易诗亦有荞麦记载。到了宋、明、清代,荞麦种植自东北至西南,全国无处不有。《神农书?八谷长生篇》(原书久佚,撰人不详)荞麦生于杏,出于农石之山谷中,生二十五日秀,五十日熟,凡七十五日成。南北朝后魏?贾思勰(6世纪30年代或稍后)撰《齐民要术?杂说》凡荞麦,五月耕,经三十五日,草烂得转并种,耕三遍,立秋前后皆十日内种之,假如耕地三遍,即三重着子,下两重于黑,上头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满似如浓,即须收刈之,但对梢相答铺之,其白者日渐尽变为黑。如此乃为得所,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以)下黑子尽落矣。南北朝梁?顾野王揖《玉篇》(北宋?陈彭年等重修)荞,居妖切,大戟也,音桥,麦也。唐?孙思邈撰《备急干金要方》荞麦味酸微寒无毒,食之难消,动大热风,其叶生食,动刺风令人身痒。黄帝云,作面和猪羊肉热食之,不过八九顿,作热风,令人眉须落,又还生仍稀少。泾邡以北,多患此疾。五代晋?刘煦等(10世纪中)撰《旧唐书?吐蕃列传》,其地气候大寒,不生杭稻,有青麦,绿豆,小麦,荞麦。明?李时珍撰《本草纲目》荞麦(宋嘉佑年间见之),也叫荍麦(音翘)、乌麦,花荞(吴瑞语),荞麦之茎弱而翅然,易长易收,磨面如麦故曰芥曰荍,而与麦同名也,俗亦呼为甜荞,以别苦荞。“苦荞,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能炼五脏滓秽。”明?宋应星撰《天工开物》荞麦实非麦类,然以其为粉疗饥,传名为麦,则麦之而已,……荞麦则秋半下种,不两月而即收,其苗遇霜即杀,邀天降霜迟迟,则有收矣。

荞麦医疗保健功效

荞麦亦食亦药,是是深受欢迎的保健食品。荞麦种子含丰富淀粉,供食用其蛋白质含量11.2%,每克甜荞米含赖氨酸—毫克,胱氨酸毫克,比所有谷类作物均高。脂肪含量2.4%,并富有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特点是高度稳定,不易氧化。淀粉含量72%左右,纤维素含量1.2%,除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之外,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草酸、柠檬酸、苹果酸、芦丁与维生素E。荞麦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成分,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谷物丰富,而且含有丰富膳食纤维,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所以荞麦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烟酸和芦丁(芸香甙),芦丁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它含有的烟酸成分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解毒能力,还具有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荞麦含有丰富的镁,能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使血管扩张,抑制凝血块的形成,具有抗栓塞的作用,也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荞麦中的某些黄酮成分还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因此,荞麦还有“消炎粮食”的美称。另外这些成分还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祖国医学认为,全草入药,荞麦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的功效,治高血压、视网膜出血、肺出血。茎叶:酸,寒。降压,止血。用于噎食,痈肿。种子:甘,凉。降气宽肠,导滞,消肿毒。用于肠胃积滞,泄泻,痈疽发背,烧、烫伤。

《日用本草》称荞麦为乌麦、荍麦,《草木便方》称荞子,《植物名实图考》称净肠草。《千金要方?食治》称“荞麦,味酸,微寒,无毒”,《嘉祐本草》“味甘,平寒,无毒”,《随息居饮食谱》“荍麦,罗面煮食,开胃宽肠,益气力,御风寒,炼滓秽,磨积滞,与芦菔同食良。以性有微毒而发痼疾,芦菔能制之也”,《得配本草》“入足大阴、阳明经”,《本草求真》“荞麦,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烂、汤火灼伤、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且炒焦热水冲服,以治绞肠痧腹痛;醋调涂之,以治小儿丹毒赤肿亦妙;盖以味甘入肠,性寒泻热,气动而降,能使五脏滓滞,皆炼而去也。若使脾胃虚弱,不堪服食,食则令人头晕”,《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功用主治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汤火灼伤。孟诜“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本草备要》“解酒积”,《安徽药材》“治淋病”《中国药植图鉴》“可收敛冷汗”,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宜忌:《千金?食治》““荞麦食之难消,动大热风”,《本草图经》“荞麦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品汇摘要》“不可与平胃散及矾同食”,《医林纂要》“荞,春后食之动寒气,发痼疾”,《得配本草》“脾胃虚寒者禁用”。

选方:①《简便单方》绞肠痧痛:养麦面一撮。炒黄,水烹服。②《坦仙皆效方》治禁口痢疾:荞麦面每服二钱。砂糖水调下。③《纲目》济生丹治治男子白浊,女子赤白带下:荍麦炒焦为末,鸡子白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日三服。④《兵部手集方》治小儿油丹亦肿:荞麦面醋和敷之。⑤《痘疹世医心法》荞麦粉治痘疹溃烂,脓汁淋漓,疼痛者:荞麦,磨取细面,痘疮破者,以此敷之;溃烂者,以此遍扑之。⑥《奇效良方》治汤火烧:荞麦面炒黄色,以井华水调敷。⑦《本草纲目》治蛇盘瘰疬,围接项上: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减半,和丸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临卧米饮下,日五服。其毒当从大便泄去。若与淡菜连服尤好,淡菜生于海藻上,亦治此也。忌豆腐、鸡、羊、酒、面。⑧《本草摘要》治脚鸡眼:以荸荠汁同荞麦调敷脚鸡眼。三日,鸡眼疔即拔出。⑨《仁斋直指方》治疮头黑凹:荞麦面煮食之,即发起。⑩《仁斋直指方》治痈疽发背,一切肿毒:荍麦面、硫黄各二两。为末,井华水和作讲晒收。每用一饼,磨水敷之,痛则令不痛,不痛则令痛。

荞麦在民族医药中的应用:

彝药。额齐,甜荞麦,荞麦,三角麦:种子治疗骨折,水肿,疮毒,外伤出血,虚汗,发痧等症《彝植药》。甜荞面:果实用于胸胁胀满,食滞胃痛,泄泻痢疾,疹发不透《哀牢》、《哀牢医药》。

藏药。查乌:根茎或全草治胃癌,肺癌,胃痛,消化不良,高血压眩晕,瘰疬,狂犬病;嫩尖鲜用捣烂外敷治痈疖肿毒,瘰疬《藏本草》。日介渣窝:全草主治疮疖,腹泻,消化不良《中国藏药》。

朝药。荞麦:叶、茎治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食欲减退,因尿路结石引起的发烧,恶寒,瘭疽,伤部因病菌感染发热甚痛等《朝药志》。果实治劳伤,咳嗽,水肿气喘;叶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各种出血症;地上茎治因尿路结石引起的发烧恶寒,瘭疽,伤部因病菌感染发热甚痛《朝药录》。荞麦:茎治肝硬化腹水,肝炎《图朝药》。美米尔基普,高卖克干:带叶的茎治疗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食欲减退,因尿路结石引起的发烧,恶寒,瘭疽,伤部因病菌感染发热疼痛;荞麦面治劳伤,咳嗽,水肿气喘;叶治高血压,脑出血,各种出血症《民族药志三》。

蒙药。《蒙药正典》萨嘎得主治:治奇哈症,创伤。

另外,荞麦还可作为绿肥种植。荞麦幼嫩的茎叶是富有营养的蔬菜。花期又是蜜源。茎秆糠壳和麸皮中含有丰富而易消化的蛋白质,可做牲畜的饲料。荞麦皮可做枕心。

荞麦为蜜源植物,常年每群可采蜜30—40千克,强群可采50千克以上。荞麦花有8个蜜腺,位于雄蕊茎部,圆形,黄色,呈暴露型。荞麦蜜腺能分泌丰富的花蜜,雄蕊也含较多的花粉。每朵花里的花蜜含糖量为15.2毫克。每公顷荞麦花蜜里含糖量为千克左右。蜜呈褐红色,有异味。营养价值高,甜度大,易结晶,结晶粒粗。荞麦蜂蜜成分如下:葡萄糖33.%,果糖37.%,蔗糖3.%,粗蛋白0.%,水分18.0%,灰分0.%;酸度0.,酶值8.3。

荞麦花粉暗黄色,花粉粒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3裂圆形。大小为32.6(30.3—35.7)×20(18.1—24.4)微米。具3孔沟;沟细长而明显,内孔圆形,轮廓不很明显,直径大大超过沟的宽度。外壁两层,外层厚于内层,具有与轮廓明显的棒;表面具网状雕纹,网孔近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0.62—0.91微米,网脊宽,由细颗粒组成,网至沟边和两极不变细。其花粉成分中氨基酸含量较低,为11.05%;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较丰富,而铜、钴、铁等重要微量元素含量比一般花粉高出数倍,含量如下(毫克/克):铁,铝,钙,镁,钡2.9,铍0.,锰2.9,锆0.58,钛4.10,铅0.,锡0.,镓0.,铬0.,镍0.,钼0.,钒0.,铜2.00,镱0.,钇0.,锌1.20,钴0.,锶1.20;铋-,银0.0,硼1.20,钠≥60,钾,磷,硅,硒0.。荞麦花粉三萜烯酸含量较高(8.—11.06毫克/克)。荞麦花粉维生素P(芸香苷)含量较普通花粉丰富(17毫克/克)。荞麦花粉氨基酸的含量(克/克)是:天冬氨酸1.28,苏氨酸0.49,丝氨酸0.59,谷氨酸1.96,脯氨酸0.76,甘氨酸0.52,丙氨酸0.69,半胱氨酸-,缬氨酸0.65,甲硫氨酸5.78×10-2,异亮氨酸0.48,亮氨酸0.83,酪氨酸0.43,苯丙氨酸0.54,组氨酸0.53,赖氨酸0.73,精氨酸0.51,总计11.05。

古人赞颂荞麦的诗词

白居易《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圣代元和岁,闲居渭水阳。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时康。朝野分伦序,贤愚定否臧。重文疏卜式,尚少弃冯唐。由是推天运,从兹乐性场。笼禽放高翥,雾豹得深藏。世虑休相扰,身谋且自强。犹须务衣食,未免事农桑。薙草通三径,开田占一坊。昼扉扃白版,夜碓扫黄粱。隙地治场圃,闲时粪土疆。枳篱编刺夹,薤垄擘科秧。穑力嫌身病,农心愿岁穰。朝衣典杯酒,佩剑博牛羊。困倚栽松锸,饥提采蕨筐。引泉来后涧,移竹下前冈。生计虽勤苦,家资甚渺茫。尘埃常满甑,钱帛少盈囊。弟病仍扶杖,妻愁不出房。传衣念褴褛,举案笑糟糠。犬吠村胥闹,蝉鸣织妇忙。纳租看县贴,输粟问军仓。夕歇攀村树,秋行绕野塘。云容阴惨澹,月色冷悠扬。荞麦铺花白,棠梨间叶黄。早寒风槭槭,新霁月苍苍。园菜迎霜死,庭芜过雨荒。檐空愁宿燕,壁暗思啼螀。眼为看书损,肱因运甓伤。病骸浑似木,老鬓欲成霜。少睡知年长,端忧觉夜长。旧游多废忘,往事偶思量。忽忆烟霄路,常陪剑履行。登朝思检束,入阁学趋跄。命偶风云会,恩覃雨露滂。沾枯发枝叶,磨钝起锋芒。崔阁连镳骛,钱兄接翼翔。齐竽混韶夏,燕石厕琳琅。同日升金马,分宵直未央。共词加宠命,合表谢恩光。厩马骄初跨,天厨味始尝。朝晡颁饼饵,寒暑赐衣裳。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青缣衾薄絮,朱里幕高张。昼食恒连案,宵眠每并床。差肩承诏旨,连署进封章。起草偏同视,疑文最共详。灭私容点窜,穷理析毫芒。便共输肝胆,何曾异肺肠。慎微参石奋,决密与张汤。禁闼青交琐,宫垣紫界墙。井栏排菡萏,檐瓦斗鸳鸯。楼额题鳷鹊,池心浴凤凰。风枝万年动,温树四时芳。宿露凝金掌,晨晖上碧珰。砌筠涂绿粉,庭果滴红浆。晓从朝兴庆,春陪宴柏梁。传呼鞭索索,拜舞佩锵锵。仙仗环双阙,神兵辟两厢。火翻红尾旆,冰卓白竿枪。晃漾经鱼藻,深沉近浴堂。分庭皆命妇,对院即储皇。贵主冠《村月》(储嗣宗)月午篱南道,前村半隐林。田翁独归处,荞麦露花深。鹧鸪天《秋》(长筌子)乍觉西风吹葛衣。萧萧秋色满华夷。催排荞麦花开日,点勘梧桐叶落时。鸦噪晚,客思归。一川禾黍正离离。蝉声莫向高枝叫,切恐宾鸿苦皱。《踏歌》(河中鬼)河水流溷溷,山头种荞麦。两个胡孙门底来,东家阿嫂决一百。《农舍》(陆游)三农虽隙亦匆忙,穑事何曾一夕忘。欲晒胡麻愁屡雨,未收荞麦怯新霜。神农之学未为非,日夜勤劳备岁饖。雨畏禾头蒸耳出,润忧麦粒化蛾飞。万钱近县买黄犊,襏襫行当东作时。堪笑江东王谢辈,唾壼尘尾事儿嬉。杜门虽与世相违,未许人嘲作计非,长绠云边牵犊过,小舟月下载犁归。《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陆游)城南城北如铺雪,原野家家种荞麦。霜晴收敛少在家,饼饵今冬不忧窄。胡麻压油油更香,油新饼美争先尝;猎归炽火燎雉兔,相呼置酒喜欲狂。陌上行歌忘恶岁,小妇红妆穗簪髻。诏书宽大与天通,逐熟淮南几误计。《秋郊有怀》(陆游)漫漫荞麦花,如雪覆平野;离离豆子荚,数枝忽堪把。颇忆故乡时,屏迹谢车马,水宿依蟹舍,泥行没牛骻。作劳归薄暮,浊酒倾老瓦,缕飞绿鲫脍,花簇赬鲤鮓。弃官虽未决,世念亦已且,浩歌续楚狂,幽怀欣独写。、《秋日村舍》(陆游)会稽城南古大泽,霜晴水落烟波迮。寒风萧萧凋榉柳,暖日晖晖秀荞麦。传闻新诏募新军,复道公车纳群策。忠诚所感金石开,勉建功名垂竹帛。《纵步近村》(陆游)病去身轻试杖藜,满村荞麦正离离。照溪自叹尚微瘦,趁渡人言殊未衰。草塞瓶头沽浊酒,花篸笠顶引群儿。裴回不恨归差晚,正爱青灯映竹篱。

文章为网络转载,小编向原创者致敬。

饸饹

原始饸饹床

铁制饸饹床

改良铁制饸饹床

简易饸饹床

饸饹

饸饹

饺子

水饺

蒸饺

羹匙汤(疙瘩汤,又称懒汉子汤)

羹匙汤

羹匙汤

四棱汤

四棱汤

四棱汤

猫耳汤

猫耳汤

猫耳汤

牛犊子汤等。面片汤拌嚼克称牛犊子汤,加榆树钱叫榆钱汤,加芝麻叫芝麻汤。

榆钱汤

卷子

卷子

卷子

卷子

馅饼

馅饼

懒汉饼

懒汉饼

懒汉饼

懒汉饼

如何







































中药清热解毒治白癜风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pf/2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