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进入夏季,我们今天的行程是游览徐州市经济开发区大庙村,在村里见到了民俗专家李文俊老师,李文俊老师退休前从事初中、高中教育,退休后,从事大庙村民俗及历史研究,今天在村里走访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据村民介绍,在这个村里还有一位烈士墓,不知姓名,当时我们都感到很奇怪,现在知情人仅有一位老奶奶。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暂时放下其他的活动,我们一行几人来到了这位老奶奶家里,老奶奶虽然已经95岁了,但依然精神矍铄,但毕竟年事已高,有些事情记忆模糊,在和老奶奶聊天中,我们大概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老奶奶娘家姓乔(同音),婆家姓李,17岁嫁入这个村庄,家里早已儿孙满堂,平常有儿媳及其子女照顾,安度幸福晚年,老奶奶的住房离这个坟地仅有二、三十米,现在这个坟地的周围都是农家大院,早年这里都是低矮的房屋,现在这处坟地杂草丛生,当地村民都不知道这座坟的来历,都认为是一座极为普通的坟墓,因为不知道来历,也不知道坟墓里埋的是什么人,也没有人进行打理,也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大庙村很快将面临整修,我们这次寻访,希望能寻找到烈士的后人及亲属,接英雄回家,或者进入徐州的烈士陵园,当然,在做这些工作之前,首先要断定烈士的身份。
从老奶奶断断续续的回忆中,我们知道了当年烈士牺牲的原因,说是在解放前后有坦克训练,解放军的战士牺牲,就掩埋在这里了,因老年人的记忆有偏差,我们几个人判断,应该在解放前后几年的时间,当年老奶奶还年轻,烈士下葬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围观,但是不让妇女围观,老奶奶只能从远处看看,后来去老奶奶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烈士的父亲,还有他哥哥曾经来过,按照山东泰安习俗,接烈士的魂魄带回去,后来再无音信,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遇到了困难,很多地方生活艰难,估计当时的烈士家人经济窘迫,很难成行。
据老奶奶介绍,后来有吴老师,每年带学生来扫墓,正好李文俊在场,吴老师正是他当年的老师,大李老师30多岁,据李文俊老师介绍,他跟吴老师读书那会儿,就没来过这里,吴老师已经去世30多年,因为老年人都认识吴老师,从吴老师带学生来祭扫,说明这里是烈士。
根据这些线索,说明了几点,烈士是山东泰安人,我联系到了山东泰安的退役军人事务局,因为年轻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的告诉我,关于烈士的情况,以前属于民政部门负责,他们刚交接,泰安以前的区划和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要寻找烈士亲属,断定烈士身份有一定难度,他会向上级请示。
烈士家乡的线索会继续跟踪,在徐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解放前后,在徐州的驻军变化很快,我们知道最多的就是68军驻徐州,我联系上了68军的老同志,他们对徐州的之前情况不甚了解,有邀请朋友查了徐州的驻军,解放前后,有几支部队驻军轮训后离开,比如68军,年住大庙附近,年离开,最关键的是刚解放那几年,没有驻军记录。
由于网络信息的高度发达,我们也想借助网络寻找烈士的亲人,证明烈士的身份,现在仅能知道的是,烈士的家乡在山东泰安,希望山东泰安的朋友或志愿者,看到这篇文章后,我们共同努力,寻找烈士的亲人,证明烈士身份,让烈士荣归故里,或长眠在徐州的烈士陵园。
雪松随意行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