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错买假药著文章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在他众多著作中有一篇短文辨茯神文。说起这篇文章的来历,还有一段柳宗元买假药的故事。柳老先生患有心悸、胸痛病,当地名医嘱其将中药茯神二两煎汤,分三次服。柳按医嘱从市场上买回“茯神”煎服。那知服后不久胸中烦闷燥恼更甚,头昏欲吐,精神恍惚。家人急将柳送至医生处,柳怨其医道。
老医生甚感奇怪,遂让柳的家人取来药渣审视。原来柳买来的哪是茯神,分明是老芋。老医生说:“非我医方有错,是老先生被江湖药贩所骗,错买了毒芋。”老医生又介绍说,毒芋又叫蹲鸱、野芋,主产于钱塘一带,食之有毒,形叶相似如一根,可杀人;而茯神则是补益上品。二者一补一毒,天壤之别。
图为:大枣茯神粥
老医生将上等茯神取来让其按法服用。半月后,柳先生病体康复。
假药野芋冒充茯神出售,可致人中毒,甚至致人于死,老百姓如何识得真假?柳宗元欣然运笔于纸上,写下了《辨茯神文》一文。文中写道:“茯神之神,在于舒肝愉心,解积化滞,调和阴阳,君子食之,其乐扬扬。野芋多生于低温之地,于水中潜藏繁盛,常与蝗虫混杂滋生。单夫施计伎,刮野芋皮,削于茯神状,中空而外泽,以假乱真,敝之误服之,险遭不测。乱真之世,无力挽救,药物既多假,知之者甚少,故蓍词意,以悟来者。”
孙思邈巧用蚂蝗疗眼疾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有不少诊疗奇闻。一天,一个小伙子的一只眼睛被什么东西撞了,肿得就像一个熟透的桃子,痛得直叫唤,来找孙思邈治疗。孙思邈一看患处充满瘀血,应该排除瘀血后再用药。但是伤患的地方在眼部,用针挑吧,不小心就会刺坏眼球,他灵机一动有了一个好办法。急忙跑到后院去,在水池边捉了几条蚂蝗拿回来,叫病人躺在炕上,将蚂蝗放在瘀血上边。
眨眼之间,只见那蚂蝗叮破红肿的瘀血,吸吮起来。一会儿,蚂蝗的身子越来越粗,病人的瘀血越来越少,快要吸完了,孙思邈马上把蚂蝗拿掉,用清水洗净患处,再给敷上些药膏。不过一个时辰,小伙子就完全轻松不痛了。他起身感谢道:“真是神仙一把抓呀!您这种治疗方法真是奇妙!”孙思邈笑着说:“这也是从百姓中学来的,今日恰好用上。”嗣后,孙思邈蚂蝗吸血肿的神奇妙法一时盛传。
荔枝核治好白居易疝气
炎夏的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忽一南方友人来看望他,还带来了一些新鲜荔枝。于是,两人边谈诗,边吃荔枝。白居易对美味的荔枝赞不绝口,当即挥笔写了一首荔枝诗:“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吃过荔枝,其妻春兰进来收拾核、壳,无意中将核包起来置于抽屉中。一个月后,白居易因过累而疝气发作。妻听人说,荔枝核煮水喝可治疝气,便如法炮制,果然灵验。白居易大为感慨,逢人便说“荔枝核治疝气”有特效。
中医学认为,荔枝核入肝肾,有舒肝、散结、止痛功效,善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痛等症。
朱元璋赐名“千里光”
话说王冕自母亲死后,一直隐居九里山,以画易米,过着自足自乐生活。一天,王冕忙到鸡鸣头遍才上床。谁知,睡醒后,只觉得双目红肿,刺痛不已,起初并没在意,谁知一连三五天不见好转,且肿且痛,这才急了起来。九里山缺医少药,王冕持棍杖下山求医。
途中,一位采药老人见他红赤的双目,就顺手在路旁采了一些草药,“能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煎服后药渣勿弃,加热外洗双眼,二日可愈。”王冕取药谢过,回家一用,不仅药到病除,而且视力大增,他将这种不知名的小草画了下来。
公元年夏,朱元璋领兵到婺州,听到隐居的王冕博学多才,就再三相邀,王冕感其诚意,下山应为咨议参军。时值盛酷暑,军中兵士多患目疾,疮痈,朱元璋十分焦急。王冕初为幕僚,正欲立功,于是,他将画好的千里光图案交付兵士,让他们上山采集,连服带熏加洗,果奏奇效。为此朱元璋十分高兴,亲自书下“千里光”。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至今,仍不失为一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好药,除了对疮疖肿毒,皮肤湿疹,皮肤搔痒外,还可治疗感冒,慢性记扁桃腺炎,痢疾,阑尾炎,胆囊炎,淋巴结炎等炎症。
中药:七叶一枝花——七仙女
很久以前,浙江天目山区住着一个青年叫沈见山,靠上山砍柴为生。一天,他在砍柴时,小腿被一条毒蛇咬伤昏迷在地。这时七仙女和王母娘娘驾祥云到此,便用沾有仙气的罗帕和碧玉簪救治了他。突然,只听“嗖”地一阵风响,罗帕和碧玉簪一起落在了地上,即刻变成了七张翠叶托着一朵金花的野草,沈见山惊呆了,看看自己的小腿,已无伤痕。下山后,他给村民们讲述被蛇咬伤后获救的离奇经过,并带村民上山认药。村民们认为,这药草蕴含有仙气,故每遇有蛇咬伤患者,都采挖此药。后来大家就叫这中草药为“七叶一枝花”。
七叶一枝花,又名七叶莲、重楼、铁灯台,是一味清热解毒草药,被誉为蛇伤痈疽药。当你被凶猛毒蛇咬伤时,不要惊慌,因为这种毒蛇只在解自己毒的“七叶一支花”旁边生长,冷静寻找,就能获救。中医有“七叶一支花,百毒一把抓”之说。
中药:地龙——赵匡胤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患了“缠腰火丹”病,太医院的医官们回春乏术,百无一验,太祖一怒之下,将其监禁起来。一位河南府的医官上章推荐了,洛阳一个外号“活洞宾”的药铺掌柜,擅长治疗皮肤病。“活洞宾”来到宫中,见太祖环腰长满了大豆形的水泡,像一串串一样,这时,太祖问道:“朕的病怎么样”。“活洞宾”连忙答道:“皇上不必忧愁,下民有好药,涂上几天就会好的”。太祖冷冷一笑:“许多名医都没有办法,你敢说此大话”。“活洞宾”道:“倘若治不好皇上的病,下民情愿杀头,若治好了,请皇上释放被监禁的太医”。太祖回答道:“若真如此,就答应你的要求”。
河南·清明上河园
于是,“活洞宾”来到殿外,打开药罐,取出几条蚯蚓放在两个盘子里,撒上蜂糖,使其溶化为水液。他用棉花蘸水液涂在太祖患处,太祖立刻感到清凉舒适,疼痛减轻了许多。他又捧上另一盘蚯蚓汁,让太祖服下。太祖惊问“这是何药,即可内服,又可外用”。“活洞宾”怕讲实话而受到太祖责罚,就随机应变地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下凡,民间俗药怎能奏效,这药叫做地龙,以龙补龙,定能奏效”。太祖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服下。几天后,太祖的疱疹落,疼痛消失。“活洞宾”因此而极尽荣华。从此,地龙的名声与功能也就广泛传开了。
中药:凤仙花——凄美爱情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在福建龙溪有个叫风仙的姑娘,长得亭亭玉立,秉性温柔善良,与一个名叫金童的小伙子相爱。一天,县官的儿子路过此地,见风仙这般漂亮可爱,顿生歹心,前来调戏。被风仙臭骂一顿灰溜溜地走了。风仙知道这下可闯了大祸,县官儿子肯定要来找麻烦。于是决定与金童一起投奔外地。
风仙只有父亲,金童上有母亲。两老两少连夜启程远走他乡逃难。途中金童的母亲患病,闭经腹痛,荒山野岭又无处求医访药,四人只好停步歇息。
再说县官听说儿子被村姑骂了一通,就命手下前来捉拿风仙,眼看就要追上,无奈之中风仙、金童拜别父母,纵身跳入万丈深渊,以示保洁。两位老人强忍悲痛,将风仙和金童二人合葬。晚上两位老人依坟而卧。风仙和金童夜间托梦给父母,告之山涧开放的花儿能治母亲的病。次日醒来,果见山涧满是、白花,红的似朝霞,白的似纯银。老人采花煎汤,服后果真药到病除。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花命名为凤仙花以示纪念。凤仙花具有活血消肿的功效,是妇科调经和外治跌打损伤的民间要药。
这些故事传说,折射出人民群众的丰富思维和生存智慧,寄托了对恬静从容生活的祈福,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那么,古人是靠什么发现不同植物的药效呢?例如:人参长在森林中终日不见阳光;雪莲长在高山雪地上。中医认为既然能在阴暗、寒冷的环境里成长,那一定有抵抗这种环境的物质,因此认为有滋补壮阳的功效。他们主要依靠的是哲学思想,也就是中医秉承的“天人相应”的自然平衡理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撰稿:王健行制作:贾生春
●来源:《平凉药品简史》(赵志飞等著),《大众卫生报》。
■备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