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志徐州籍中青年水墨邀请展middo

地理志——徐州籍中青年水墨邀请展

Geography:Xuzhouyouthinkpaintinginvitationexhibition

出品单位:汐乔文化

ProductUnit:XIQIAOCULTURE

学术主持:张正民

AcademicHost:ZhangZhengmin

策展人:胡电亮

Curator:HuDianliang

平面设计:杭宣羽

GraphicDesign:Blackim

参展画家(按年龄排序):

张正民、赵名釜、蔡芝竖、赵方方、梁雨、

胡电亮、卞媛、刘红、康一鸣、岳凯、

张腾、王梦晗、翟露薇、吴扬

开幕时间:/7/6(周六)15:00

Openingtime:/7/6(Saturday)15:00

展览地点:新华全媒体艺术馆

(南京市江东中路号新华传媒广场1号楼三楼)

Location:Xinhuaallmediaartgallery

展期:/7/6-/7/14

Showtime:/7/6-/7/14

展名题写:赵绪成

主持人语

文/张正民

艺术家自我原则不可动摇,艺术家也不排斥不同文化之间艺术相互作用的规律,在接受与转化过程中虽然取决于艺术家的自我选择,我们亦可以对这一选择理解为一种对新形式的回应,抑或突然激起的好奇心,就像三维立体与平面空间的相互引诱。

以地域命名的艺术展繁多,较之于他地,徐州有着自身的优势,譬如:汉文化发源地,兵家必争之地等。这种看似某种需要帮助“本土”艺术家成长的行为夹杂着狭隘,今天却被互联网时代的开放而使其观点改变。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对信息的采集与吸纳,其趋势不可逆转。占据新观点的创作欲望几乎成为他们的导体,也因此在接受新视觉新语言后敢于发声。

站在传播学的角度,技术和技艺可以传播更遥远的距离,而不留下传播痕迹。混杂着地理概念呈现的真实与想象看世界,由江河山川到世界奇迹,到古罗马圆形大剧场,到中国古长城,再到各色博物馆的陈设品,地域文化或者一种文化就像一个有机体,并因此处于更为广大的公共空间里行走生长。

策展人语

蔡芝竖笔下虚拟的云烟世界,屏蔽了人世的喧嚣,屋宇静卧,树影婆娑,虚实掩映在云蒸霞蔚的忽明忽暗之间,将视觉带入一种离尘的空濛之境。

蔡芝竖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九三学社社员。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作品参展:

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年全国中国画展、江苏省美术奖、“以心接物”——走进学院全国高校青年教师中国画作品展等展览;作品获文化部主办“年青年美术家提名展”优秀奖、首届中国美术教师艺术作品年度奖银奖、“第三届江苏省山水画展”优秀奖、“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首次新人美术作品展”佳作奖等奖项。

论文及作品发表:多篇文章发表于《艺术评论》、《美术》等专业核心期刊;多幅作品发表于《画院》、《中国美术教育》等期刊。

参与项目:

主持年江苏省教育厅哲社项目“工笔青绿山水画色彩语言研究”、主持年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一带一路·汉动中国—徐州青年美术大展暨两汉文献展”、主持年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一带一路——汉韵系列”等课题项目。

汲天地之造化发笔端之微妙

——创作随想

写生是创作的源泉,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优秀作品既给我们提供可以学习的标榜,也给我们创作提供了更好的资源,如何给自己的创作有一个更合理的定位,我觉得要汲取借鉴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以开放的心态按自己的审美及艺术追求去表达、去阐释甚至更为精微细腻的物像,乃是我创作中主要感悟,汲天地之造化,发笔端之微妙概其要义。

汲造化之养分。从造化去汲取养分,山水创作才会是有本之源,山水写生不光是素材的搜集,更多的是到真山真水中去观察、感受并按自身的审美和艺术追求把其表现出来,也是蒙生活、自然之养脱尽尘浊而得山水之韵,这样作品才可能达到古人所谓的“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物我交融境界。

汲高格之精神。山水创作既要汲高格传统的精神,亦要有自我精神上的内省。继承传统的不光是技法,更多的是高格的精神。时下的山水画创作可谓五花八门,我觉得这不要紧,要紧的是很多作品像大妈的广场舞,受众很多,格调低俗,我们创作应以真正的大师及经典作品为标榜,五代、宋、元、明清不乏其人、不乏其作,如董源、范宽作品给人何其震撼;倪瓒作品更是格高而仿若尘外;米氏云山又是如何平淡天真而变幻莫测等等。因此在这些高品位的作品要慢慢的找到自己的兴奋点或启发点并从中不断汲取养分,以确立自己创作的品味。在自我精神的内省上要有精神上的淡泊,作品所呈现的面貌是画家精神的外化,只有坐得住冷板凳,在不断内在修养的提升和技艺的完备中才能创作出高格调作品。

汲融汇之可能。山水创作要融会贯通,放眼世界,汲取一切可用之资源。当今是大一统而开放的时代,任何优秀的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不要被禁锢在自身的狭小圈子,被局限在自身自以为是的安乐窝里,以前的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是何等壮举,但对现在来说当时文化的交流是何等困难和缓慢,现在的网络交流几秒钟可以把信息传遍世界各地,随着更高科技的发展,亲临现场交流,距离都不是问题。那么只要是优秀的艺术资源我们都可以学习、借鉴为我所用,弥补自身不足,满足自身的创作需求。

发微妙之物像。传统中国画创作其实是百花齐放,面貌多样的,既有细笔重彩的写实表现也有痛快淋漓的水墨大写意的意像表现,但后来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对物像的表达多逸笔草草而更为程式化,缺少对真实物像的感受,因此对物像微妙的表现对创作来说更是有本之源,也可以一改笔墨粗头乱服的随意性。

发微妙之情思。对微妙之物像的表现更要表现出精微细腻的感受,也是情感的细腻阐述,在精勾细染和层层积染中表达一种情怀。

发微妙之图式。山水作品要通过独特的图式面貌体现出精微的感受,图式面貌是一个画家对自己艺术追求的最终呈现方式,是精神与表现方式完美结合而呈现出来的面貌,也是一个画家是否优秀的指标之一,虽然每个画家都在不断变化,从艺术追求到表现形式,但是全新的图式既和传统拉开距离,也在面貌上体现自身独特性,而精微细腻的表现方式融入到独特的图式里面会给创作带来更为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是以汲微为精神之统领,散议创作之感受。

——蔡芝竖

初雪50×50cm纸本水墨

寻境一38×41cm纸本水墨

烟雨皖南25×60cm纸本水墨

云山迷境一22×cm纸本水墨

云山迷境二22×cm纸本水墨

展览空间

监制:冯栋

排版设计:董子豪

采编:董子豪孙成庭胡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pf/5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