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中英鸦片战争激战正酣。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厦门、定海、镇海等海防要地相继失守,英军逼近上海,就快打进长江了。北京紫禁城中的大清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却为此坐卧不宁了。听说坐镇杭州的扬威将军奕经从广东引进了两名翻译,于是道光命奕经审问英军俘虏:从英国到中国内地要经过几个国家?英国与克什米尔是否有水路可通,为什么这次有来自克什米尔的雇佣军出现?英国女王怎么能服众?女王的老公是谁?这时,台湾总兵达洪阿送来捷报,说有三艘英军三桅船驶入台湾水域,被当地驻军击沉一艘,生俘英军49人。这在道光看来是了不起的大捷啊。除了重赏有功人员外,道光又命达洪阿审问英军俘虏:英国到底有多大?与新疆有没有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道光皇帝(修庆饰演)翻来覆去地审问俘虏,无非是些有关英国的地理常识。虽然乾隆、嘉庆两朝,英国曾派遣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分别率团访华,但对于道光而言,英国依然只是一个传说中的蛮夷国度,地理详情非但道光不清楚,满朝文武也都懵然无知。两千年前的《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历了康乾盛世的大清帝国,这时居然对已然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一无所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这场战争的结局也就令人毫不意外了。然而,道光并不知道,其实当时在紫禁城中,就有一幅非常精准的世界地图,那上面不但清清楚楚地标明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位置,而且对各国民风民情也有所介绍,甚至还绘有精美的外国海船和珍奇动物的图案,堪称一幅百科全书式的地图。这幅图就是《坤舆万国全图》。《坤舆万国全图》,南京博物院藏,国宝级文物这幅世界地图并不是英明神武的康雍乾大帝们留给子孙的秘笈,而是那位被清修《明史》极力歪曲,又遭红卫兵焚骨扬灰的大明万历皇帝所珍爱的宝物。明清易代之后,这幅地图随即在大清国的盛世中被举国遗忘。明神宗万历皇帝画像虽然是在道光朝二百多年前绘制的,但这幅世界地图在当时并不落后。如果道光能从尘封的宝库中重新发现这幅图,一定会脑洞大开。那这幅地图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又有哪些传奇故事呢?1利玛窦的礼物晚明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位。利玛窦精通中文,长期活跃在南京、北京两大中心城市,在大明学术界与政治界交游广泛。利玛窦画像后来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相当于副总理)的著名学者徐光启更是利玛窦的莫逆之交。利玛窦与徐光启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获准从南京移居北京。他为万历皇帝进献了诸多“新鲜”玩意儿,如自鸣钟、圣像、十字架、玻璃三棱镜等等。万历对其它东西不感兴趣,对自鸣钟倒是情有独钟,可惜不到几天,自鸣钟就停止了转动,原因其实很简单,发条走完了。但万历以为它坏了,只能把他的进献者找来。于是,利玛窦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走进紫禁城的欧洲人。 在教会了皇帝如何给自鸣钟上发条之后,他又献给了皇帝一份更为隆重的礼物——一幅长3米、宽2米的世界地图,由多个类似屏风的长条拼成。在这幅地图上第一次出现了如今我们熟悉的一些汉语名词,如“亚细亚”、“欧罗巴”、“大西洋”、“罗马”、“古巴”、“地中海”、“尼罗河”等等。更为惊人的是,这幅地图与我们如今所熟知的世界地图在总体样貌上相差无几。万历被地图上奇异的图案所吸引,他甚至还命人将其织成丝帛地图,镶入画屏,甚至希望赐给自己的皇子每人一幅。 万历三十年(),在太仆寺少卿(相当于国家畜牧局副局长)著名学者李之藻主持下,这幅地图正式在北京出版刊印,取名《坤舆万国全图》。坤舆,就是大地的意思。从此,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展现在中国人眼前。李之藻刊本《坤舆万国全图》,现藏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原为六幅条屏,今装裱为一大幅。李之藻刊本是黑白的,不够生动。又过了几年,万历三十六年(),万历又下诏摹绘12份。这次的摹绘本做成了彩绘版,以供御览。这便是南京博物院所藏的这幅地图的来历。这幅彩色摹绘本地图,全长3.8米,宽1.92米,原为6幅条屏,后装裱为一图。图面由主图、附图和说明文字构成,内容丰富。主图为椭圆形的世界地图,涵盖五大洲——欧逻巴(欧洲)、利未亚(非洲)、亚细亚(亚洲)、南北亚墨利加(南、北美洲)、墨瓦腊泥加(南极洲),四大洋—大西洋、大东洋(太平洋)、小西洋(印度洋)、冰海(北冰洋),以及赤道、昼长线、昼短线(即南北回归线)、极圈、南北极等地理信息。附图散布在主图四周,包括8幅天文和地理小图。说明文字是对地名、主图、附图的解释和利玛窦本人和他人所作的序文题跋。整幅图颜色淡雅,主图各大洋绘有不同类型的船只9艘,各大洋和南极洲绘有鲸、海狮、犀牛等各类动物23头,图中摹有2个椭圆形印记和1个正方形印记,皆是耶稣会会徽。《坤舆万国全图》为了迎合明朝人“中央之国”的思维习惯,将中国绘制在地图之中,开启了后来世界地图的绘制模式。利玛窦献图之时,距离麦哲伦完成环球旅行已经过去了80年。当时欧洲最为精确的地图是年的《奥特里乌斯世界地图》,而利玛窦带来的这幅地图居然有将近一半的地名是奥特里乌斯地图所没有的——这幅地图并不是对欧洲世界地图的照搬照抄,而是结合了中西最先进的地理研究成果,堪称当时世界上最为精确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被西方称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意指这幅地图稀罕如黑色郁金香,因为以当时的测量技术来看,出现这样精确及详细的地图显得不太科学。经过几百年风雨,目前《坤舆万国全图》万历摹绘本全世界仅存南博这一件,且系宫廷旧藏,弥足珍贵。其他刊本或绘本则流失于海外。2图上画了什么?由于南博的《坤舆万国全图》甚少露面,下面我们根据日本摹绘版的《坤舆万国全图》,对这幅巨制一探究竟。大明帝国这幅地图大明帝国直属区域被命名为“大明一统”,图中清楚地标注了明朝内地的主要城市、河流、湖泊、山岳及长城,对于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还作了大量文字说明。明朝在内地设有南北两京和十三个布政司,相当于两个直辖市和十三个省。我们在图上能清楚地看到首都京师(北京)和陪都南京,这两京附近区域分别被标注为“北畿”和“南畿”。北畿和南畿其实是别称,正式称谓应该是“北直隶”和“南直隶”,由中央直辖。其他省份,则标注了省城和重要都市,如河南,不仅标注了省城开封,还标注了河南府,也就是名城洛阳。我们发现当时的黄河在今天江苏北部有一个入海口。古代黄河水患频繁,经常改道。在金朝明昌五年(),黄河改道,夺取了淮河的河道,从苏北入海。徐州废黄河和平桥直到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再次改道,夺取了大清河的河道,从山东入海,这就是现在的黄河。如今苏北的徐州一带依旧有“废黄河”的景观。我们注意到,这幅图上并没有湖南和湖北两省,而只有一个“湖广”。这时两湖地区还处在同一个省份当中,湖广的省城设在武昌。而当时广西的省城则在桂林,而不是后来的南宁。各地的名山大川历历在目,如在上图中,可以看到华山、嵩山、三峡、洞庭湖、衡山、庾岭(即大庾岭)。贵州有一个地名“水西”,今人有点陌生,但在当时却是一个有名的地方。水西是明朝在贵州彝族聚居区设立的一个宣慰司,也就是俗称的土司,相当于今天的自治州。著名的奢香夫人就曾经担任过这里的宣慰使。电视剧《奢香夫人》剧照,著名演员宁静饰演奢香夫人。上图中最下方是安南,图中注释说这里是“旧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但地图颜色与内地各省并无二致。这是怎么回事呢?越南在宋朝之前,本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古称交趾。据说当地人脚很大,脚趾向外张开,如果并足而立,双脚的脚趾就会交会。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军阀割据。当时越南地区归静海军节度使管辖,他们也趁机割据一方。北宋消灭了割据两广的南汉,但进一步统一交趾地区的军事行动遭遇失败。这样越南地区就逐渐游离于中国之外。直到明朝初年,明成祖出兵平定越南内乱,当地父老请求重归中国版图,于是明朝设立了交趾布政司,也就是交趾省。不过好景不长,后来有一个叫黎利的人,起兵造反,势力越来越大。越南黎利塑像交趾回归二十年后,明朝被迫放弃该地,承认黎利的统治地位。这个黎利就成了越南黎朝的太祖皇帝。但在明朝人眼中,交趾地区和其他外国不同,依然是中华的一部分。放眼海洋,我们发现东海被称为“大明海”,气魄宏大。台湾则叫“东宁”,当时已有大量闽粤移民登岛开发。台湾以东则是琉球诸岛。当时是明朝的藩属国琉球王国的地盘。直到晚清时期,琉球才被日本吞并。横贯地图的一条长线便是今天的北回归线,当时叫“昼长线”。看世界这是近邻朝鲜、日本。朝鲜与明朝最为交好,是明朝的铁杆粉丝。所以图旁的注释说:“今为朝贡属国之首。”而日本则是当时东亚的不安定分子。地图对于日本的注解说:“俗尚强力。虽有总王而权常在强臣。其民多习武,少习文。”万历二十年()至万历二十六年(),也就在这幅图进献给万历皇帝之前几年,日本刚刚在丰臣秀吉的领导下对朝鲜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应朝鲜国王之请,明朝出兵,彻底驱逐了日本侵略军,光复了朝鲜国土。这就是万历年间的援朝抗日战争。中韩合拍纪录片《万历 》剧照从此,朝鲜对于明朝更是感恩戴德。甚至到了明朝被清朝取代之后,朝鲜国王依旧在大报坛祭祀明朝万历皇帝,这是朝鲜国家最高级别的祭典。很多朝鲜文人也坚持使用明朝年号,如朝鲜大学者朴趾源(—)在其名著《热河日记》中甚至使用了“崇祯百五十六年”这样奇特的纪年方式。这是西欧地区的情况。主要国家一目了然。如较早与明朝进行外交接触并租借澳门的拂朗机(葡萄牙)、把美洲白银运往中国贸易的以西把你亚(西班牙)、利玛窦的故乡意大里亚(意大利)以及后来的大国拂朗察(法国)。当时统治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中央集权瓦解,国家分裂为若干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大清道光皇帝与满朝文武们所不了解的英国,就清清楚楚地标注在图上。只是当时的英国的名称标注与后世不同,如英格兰地区叫谙厄利亚(Anglia),苏格兰地区叫思可齐亚(Scotia),这都是拉丁语的音译。即将召开奥运会的巴西,在这幅地图上也有标注。当时称为“伯西尔”,注释说:“伯西尔,此古苏木。此国人不作房屋,开地为穴以居,好食人肉,但食男不食女,以鸟毛织衣。”根据这段注释可以了解到,在利玛窦献图之前,中国就已经知道大洋彼岸的巴西了,古代称之为苏木。脑洞大开“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合为一球,居天球之中……”地是圆球!《论地球比九重天之星远且大几何》。好高深的论文!中文“地球”一词首见于此。日、月食形成原理。皇上乐了,原来日、月食的发生不是因为我德行有失啊,被这帮子儒生骗了两千年!
北极与南极。
基本轮廓是准确的。当时南北两极大部分地区人类尚未涉足,不知道这两幅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3一块大洋买国宝今天南博的《坤舆万国全图》在明朝灭亡后,一直被雪藏于紫禁城中,民国年间这幅稀世国宝流出皇宫。年的一天,一位16岁的少年在市场上看到一幅很大的地图,摊贩说是宫里出来的东西,要价20大洋,围观的人群均对此不以为然。少年却仔细的观察起这个地图,只见地图分六幅,第一幅右上角有《坤舆万国全图》六个字及长篇题识,全图彩绘世界之地貌,中国正居其中,还有大量的地名标注。少年看后不动声色向摊贩道,这东西就是学府里学习西洋地理用的世界地图而已,我给你一块大洋,我现在私塾里正好用的到。一块大洋这时围观的很多人异口同声劝阻少年:“小兄弟一块大洋买这个,不怕家人说吗?”少年笑道:“这位大叔也不容易,我正好需要用这个。”那摊贩见半天才来了个买主,虽然价格不高,但这件东西根本一直没有人过问,怕看热闹的再把这个小买主吓跑了,于是马上同意成交了。这位少年乃是北京琉璃厂古董商店“悦古斋”掌柜韩懿轩的儿子韩博文。韩博文(前排正中)晚年与弟子合影。韩博文将《坤舆万国全图》带回了悦古斋给韩懿轩看。韩懿轩也说不好这件东西的来历,于是将好友金梁请来过目。金梁是年的进士,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略加考证,即确认此图乃是利玛窦绘制的一幅世界地图,应为清宫内的收藏。此图的传本大都是黑白的,只有进贡给万历皇帝的是彩绘本。因此这副彩绘本《坤舆万国全图》是一幅极其珍贵的孤本。金梁(—)韩博文年纪轻轻就在晓市上收购到珍贵文物的消息一下就传开了。经常在悦古斋购买字画的一个美国人听说后,特意来到悦古斋要求高价收购此图。这时商务印书馆经理孙伯恒得知后立即告知了北平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时任馆长的裘善元立即派人与悦古斋磋商,并请金梁从中帮忙以重金将该图收购。究竟这幅《坤舆万国全图》悦古斋卖了多高的价格,按照老古玩行内的规矩,买卖双方均密不示人,今天也无从考证了。《坤舆万国全图》在抗日战争中随其他的文物南迁,得以保存。最终这幅地图留在了南京博物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