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尾的爱情故事

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说起

从前,有一个读书人,和同伴一起到西湖游玩,漫步于桃红柳绿,泛舟于碧波荡漾之间。

这日,这个读书人忽偶遇一女子,长得是明艳动人,令这个读书人一见倾心,心神荡漾,谁知一眨眼的功夫,就被人群冲散,不见了踪影,哪里又能寻得见,托朋友多方打听,准备了贵重的礼物,就是求之不得,空留遗恨。

五年以后,读书人重寻旧游,四处张望,祈盼能再见女子一面。一连数日,这个读书人在西湖边闲逛,终是无功而返。

一日,读书人怅然空返之时,又忽遇女子,于是向女子表白爱慕之情,并邀女子同游西湖,女子欣然并行,之后两人不舍分离,投宿客店,共度了半年春宵。

然后,这个读书人就提出了携手同归的要求,女子听后黯然,幽幽说到:“我一向对你也是爱慕有加,五年前一见到你就魂牵梦绕,一眼即一世,怎奈你离去后,我因对你思念过度而一病不起,感疾而亡,现在的我是个女鬼!我们朝夕相处半年,缘分已尽,我不能再害你,你被我的阴气浸淫已深,回去后必会腹泻大作,当服平胃散才能化解!”读书人听了之后又惊愕又惋惜,好一会儿才问道:“平胃散都是些平和无奇的药味,如何能治好我的阴湿之气呢?”女子道:“其中有一味苍术,乃药之上品,可以燥湿和胃,祛除邪气!”书生返家后果然腹泻不止,依言服平胃散,腹泻渐止,气色渐润。

苍术

苍术,始载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神农本草经》只有“术”的记载,列为上品,但未明苍术、白术之别。梁代陶弘景于《本草经集注》中始分为苍、白术。考其所述“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其所云之赤术当为苍术。以其根干、枝叶之形态似篆文“术”字,故名。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南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前者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名茅苍术。

菊科约属2.5-3万种,约为被子植物的十分之一,广布全世界。主产温带地区。我国约属0多种,全国均产。菊科植物常含有菊糖、挥发油、生物碱、甙类、苦味质等成分。

菊科常见药物:白菊花、黄菊花、野菊花、青蒿、艾叶、茵陈蒿、蒲公英、大蓟、小蓟、紫菀,红花、南北苍术、白术、木香、千里光、牛蒡子、款冬花、佩兰、旋复花、苍耳子、鬼针草、豨莶草、水飞蓟、一枝黄花、漏芦等。

苍术味甘、微辛,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燥土利水,泻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满,化癖除癥,理吞吐酸腐,辟山川瘴疠,起筋骨之痿软,回溲溺之混浊。

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泻水开郁,则苍术独长。盖木为青龙,因己土而变色,金为白虎,缘戊土而化形,白术入胃,其性静专,故长于守,苍术入脾,其性动荡,故长于行,入胃则兼达辛金而降浊,入脾则并走乙木而达郁。白术之止渴生津者,土燥而金清也,苍术之除酸而去腐者,土燥而木荣也。白术偏入戊土,则纳粟之功多,苍术偏入己土,则消谷之力旺,己土健则清升而浊降,戊土健则浊降而清亦升,然自此而达彼者,兼及之力也,后彼先此者,专效之能也,若是脾胃双医,则宜苍术、白术并用。

茅山者佳,制同白术。

新制双术法列下:选于茅二术坚实肥鲜者各一斤,别器泔浸,换水,令润透,去皮,切片,晒用。黄芪、沙参、生姜、半夏各八两,煎浓汁,浸白术。大枣、龙眼、砂仁各八两,煎浓汁,浸苍术。各用磁盘,隔布铺盖湿米,砂锅蒸透,晒干。再浸再蒸,汁尽而止。量加暖水温中之品合煎,久饵实能延年却老。

戊已转运,水火交济,环铅聚汞之理。医家不解,妄以滋阴之药,促命夭年,甚可恨也!黄土炒白术,芝麻炒苍术,无知妄作,不通之极!

《本草汇言》:汉人钟离氏曰:苍术,处处山中有之,惟嵩山、茅山者良。苗高而三尺,其叶抱茎而生,梢间叶似棠梨叶,其脚下各有叉,三五出,边有锯齿及小刺,花开紫色,根如老姜状,苍黑色。气味辛烈,古人用术,不分赤白,自宋人始分。白者曰白术,赤者曰苍术,但气味有和暴之殊,则施治亦有补利刚柔之别。……按:二术白者补中有燥,气平而和;苍者燥中有补,气雄而烈。苍者发汗,与白者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如欲补脾中之虚,必用白术;如用燥脾中之湿,必用苍术。

苍术,健脾燥湿之药也。其性燥辛烈,纯阳,从火化也。为除湿痹之上品,安脾胃之神方。盖脾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喜温而恶寒,《本草》主健脾胃,疗泄泻,消宿食,行滞气,利水湿,辟瘴气,散寒温中,用不可少。若风雨山蒸,瘴雾湿气,或头重目眩,胸腹胀满,或四肢困倦,腰疼重坠,或阴疝虚浮胀痛,或足膝痹肿不仁,是皆湿气之所致,惟苍术可以治之。又如瓜果鱼腥,有伤脾胃;或腹痛泄泻,胀满痞塞;或积聚不清,霍乱吐利,是皆积湿停寒之症,惟苍术可以理之。凡病属阴虚血少,津液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衄血,咽燥便塞,下痢、大肠涩闭,欲通不通之证,法咸忌之。

马瑞云先生云:苍术治湿,上中下皆可通用。入平胃散,运脾去湿;入六郁汤,又能总解诸郁。如痰、火、湿、食、气、血六郁者,皆因脾胃传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苍术为燥胃强脾,能发越中焦陈宿水谷之气而疏散之。在里者能利,在表者能散,在上者能降,在下者能升,在中者能化,郁散气平,脾胃通调,能食而运,力不补而自强,气血不培而自健也。

《本草求真》:苍术甘苦辛烈,气温无毒。虽有升阳散郁、发汗除湿、燥痰、辟恶、治肿之功,然甘味少而辛苦重,不似白术性禀中和,直固清阳中气之为妙耳。故同香附则为散郁而气平,同黄柏则能治下部之湿热,同大枣则能治胁下饮癖,同二陈加白术、升、柴,则能以治脾湿下流,肠风带浊。然必禀体肥盛多湿者始宜,若形瘦多火切忌。至云服能轻身长生,不过因其湿去之谓,岂真能入仙境之地哉?

春、秋均可采挖,以8-9月采收质量为好。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等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国内苍术规格均为统货,一般不分等级,但要求茅苍术中部直径在0.8cm以上,北苍术在1cm以上。按《中国药典》(年版)规定:本品呈类圆形或条厚片,灰屑不得超过3%;总灰分不得超过7%。

滕磊·长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pf/7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