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八省联考结束了,语文作文的题目,是“抗美援朝”精神。
23.阅读下面的材,根据要求写作。(60分)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据说写惯了“探险者与蝴蝶”“拒绝平庸”“怀想天空”的江苏卷考生,看到这题目是崩溃的。
就像突然从“我手写我心”的文学社,进入了大学思修课堂,“没有一句真心话想写”。
但是,生活最奇妙的事请大抵如此,抗日战争可以拍成“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也可以拍出让姜文导演拍出《鬼子来了》。
“朝鲜战争”背后的故事
1.
朝鲜战争结束后,参战的多方只签署了停战协议,并未签署和平协议。从技术角度,这场战争还未停止。
2.
参与朝鲜战争的,是中国华东野战军第中最精锐的第九兵团,总计15万人,司令宋时轮。
年,第九兵团正在福建省备战。彼时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大陆的军事力量远高于台湾,在年前后,大陆必将派军收复台湾。
而就在年11月10日,宋时轮得到命令,紧急率全军参加朝鲜战争。
3.
兵贵神速,得到命令的宋时轮第一时间组织全军北上,但这也造成了一个大问题——战争储备物资不足。
11月的福建省,正是秋高气爽,将士们也身着单衣。而11月的朝鲜半岛,气温低至零下-30°C。
以刚刚建国后国内的物资水平,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调配大批量冬季作战军服。
听说将士们此次要去比东北更冷的地方,沿路的老百姓拼了命的往火车上扔棉衣棉被。
4.
当第九兵团经过边境线时,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贺晋年看到九兵团战士身上的棉衣(并不是纯粹夏装,只是不是北方的御寒的大棉衣,当时南方的棉衣棉花含量非常少),大惊失色: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能把你们冻死!
当时,贺晋年立刻把库存的数万件日军棉大衣和棉鞋拿出来分给九兵团战士,由于时间紧迫,很多东北边防部队的干部和战士直接就在车站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棉裤,给九兵团的官兵换上。
但由于时间实在太紧,除了最后一批入朝的二十六军换上了一些冬装,大部分的九兵团士兵,有的分到一件棉衣,有的分到一条棉裤,但更多的就是穿着单薄的衣裤,戴着根本就不能抵御风寒的大盖帽,脚踏单薄的胶底鞋,进入了北风呼啸的朝鲜。
与美军每名士兵都有一件大衣和一个鸭绒睡袋不同,九兵团每个班十几个战士,只能分到两三床棉被。一入夜,战士们就把棉被铺在雪地上,然后十几个战士躺在上面,抱团取暖。
入朝第一周,二十军一个师就有多名士兵因为严重冻伤而失去战斗力——志愿军还不知道,严寒的天气接下来会成为他们最大的噩梦。
即便是这样,十多万人的九兵团夜行晓宿,居然就在美军侦察机的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指定位置。
美国的著名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戈登后来感慨:"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中国军队的强行军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
5.
在朝鲜战争中,与志愿军交战的是美国军队,相比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军队,美国军队的战术素养,和战略手段之先进,是志愿军完全未曾想象的。
日本军人普遍个头较矮,徒手搏斗能力不强,在巷战中,我军较为有利,近年来的抗战电影、电视剧,也经常展现我军徒手搏斗的场面。
但美军个个人高马大,吃得饱穿得暖,饥寒交迫的志愿军发现,近身搏斗完全不是对手。
6.
其次,与美军相比,志愿军的火力就实在差太多了
美军的一个陆军师,师属炮兵有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中国军队入朝时从各部队多方抽调器材,才使每个军的电台达到数十部,勉强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联络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军号、哨子及少量的信号弹等。
美军运输全部实现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0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之初,三十八军拥有汽车辆,二十七军只有45辆。
单兵火力方面,志愿军每个排只能分到一挺轻机枪,每个班只能分到一把冲锋枪,其他士兵大多拿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正式」步枪和缴获的日本「三八大盖」,甚至还有士兵在用晚清名臣张之洞当年兴办的汉阳兵工厂设计制造的「汉阳造」。
至于重武器方面,志愿军配备最普遍的就是轻型迫击炮——但在朝鲜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很多炮弹打出去都成了哑弹。炮兵们看着哑弹就不停地哭,因为他们看到,没有火力掩护,拼命向前冲的步兵战友们只能成为美军的活靶子。
再次,志愿军从来没有和美军交过手,也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强大的火力。很多原先在解放战争中屡试不爽的攻击队形,在美军的严密火力网面前根本没有任何用处,甚至出现过一整个营呈战斗队形全部阵亡在美军阵地前的情况——短时间内他们就被快速射杀了。
7.
在战术上,志愿军常常炸毁了桥,布置好了阻击阵地,才发现美军使用的是他们之前从未见过的空降兵战术,大量美军突然出现在身后,造成战术布置上极大的困难。
美军的空军力量十分雄厚,我军却相形见绌,没有空军的侦察与支持,地面军队经常是抹黑前进。
白天,凭借飞机和坦克的掩护,美军猛打猛冲,拼命向南突围,晚上,志愿军趁着夜色反突击,把白天丢失的高地和阵地再抢回来,然后在天亮后,用血肉之躯阻挡美军的进攻。
在朝鲜战争全期,我军的战损都远远高于美军。
8.
造成战损的,不仅是阵亡,还有伤病,尤其是冻伤。
一位叫海洛德·摩尔豪森的美军下士,曾这样回忆撤退途中对志愿军一座阻击山头的进攻:「出乎意料,攻山的战斗并不激烈。山上的志愿军没组织什么有力的抵抗。他们的火力分散,而且多是近距离射击,对我们的攻击部队没有多大阻击力和杀伤力。他们的弹着点和手榴弹只落在几个地方。只要你绕着走,就可以完全避开志愿军的火力。他们也没有重武器和火力点,我们团仅以很小的伤亡,就攻到山顶,占领了志愿军的阵地。
「一到山顶,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小小的山头上到处是死亡的中国士兵,大约有一二百具志愿军的尸体。每走一步都会踩到尸体。我从来没有一次见过这么多的死人。我的上帝,真是恐怖极了!我们攻击时并没有这么激烈的战斗,不会造成中国军队这么大的伤亡。他们好像大多是在空袭和炮击时被炸死的,尸首不全,肢体四散。
「但是班长根据他们铁青的肤色和无血的肢体推断说,很多志愿军士兵在我们的空袭和炮击前已经被冻死了。有些尸体三三两两地抱在一起,可见他们是想借同志的体温维持生命。他们都是身着薄衣、薄裤、单鞋,没有棉大衣。要不是冻死、冻伤这么多的志愿军,那一二百具尸体就可能不是中国人的,而是我们美军陆战队的。」
9.
战场上是严寒,战场下,还有严寒之后的严重减员。
由于九兵团的兵大多来自江浙沪地区,没有什么防寒防冻的经验,冻僵的手脚直接放在火边烤着取暖,造成大量的冻伤和截肢。
原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六团一营机炮连指导员陈兰风回忆:「当时一连连部和我们连部住一个房子,一连一个通信员,上衣、裤子都冻硬了,那时不懂冻坏了不能烤,反而让他上炕里边,因为坐里边暖和。烤了一阵,他要脱鞋——在上海发的翻毛皮鞋脱不下来,他一使劲,连袜子带腿腕子上的肉皮一起给脱下来了——后来他被锯掉了一条腿。」
原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九师保卫科副科长龚欲民回忆,由于被截肢的志愿军战士实在太多,他曾被派去医疗队「把关」,当时他看到的情景是:
「那里的负责医生听后什么也没说,领我到棚子里看伤员。
「先看了一个:脚穿着翻毛皮鞋,腿是黑的,他把伤员的鞋伸手拿下来——连脚也一起拿了下来,脚就在鞋里。
「又看另一个伤员:鞋子倒是脱掉了,可是他上去握住伤员的脚趾轻轻一掰,那几个脚趾头像是掰红薯一样就给掰了下来。我当时就忍不住流泪了,而那个伤员却感觉不到疼,睁着大眼呆呆地看着我们。
「负责医生没更多解释,只问了一句话:『你看,要脚还是要命?』」
10.
时任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三连的指导员邹世勇,回忆起后来部队去公路沿线的高地阵地时看到的情景,说自己一生难忘:
「我上去一看,发现这是二十军的部队,带着大盖帽,拿毛巾把耳朵捂起来,穿着胶鞋和南方的棉衣。
「每一个战士都蹲在那个雪坑里面,枪就这样朝向那条公路。我想去拉一拉,结果发现他们一个个都硬了,他们都活活冻死在那个地方了,一个连。他们不是被打死的,是冻死的,枪都朝着公路。这—幕,我永远不会忘记。」
严寒的天气,连让志愿军战士拼死阻击的机会,都没有给。
九兵团有史记载的有三个连队,成建制地全员冻死在阵地上,他们分别是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七团二营六连、二十军六十师一八O团一营二连和二十七军八十师二四二团二营五连,他们以战斗队形在自己的阵地上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成为悲壮的「冰雕连」。
何止我们的官兵,很多美国士兵,对此都留下了让他们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照明弹下,中国士兵一群一群地从树林里冲出来,他们在树林里不知躲藏了多长时间,树林边有条小河,10多米宽,河水不深,河上的冰已经被我们的炮火炸碎了,河水冒着水汽在缓缓地流淌。
「中国士兵正在蹬水过河,上岸后,他们的两条裤腿很快就被冻住了,他们跑得很慢,因为他们的腿被冻住了不能弯曲。我们的火力很猛,他们的火力很弱,而且没有炮火掩护,枪好像也被冻住了。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
11.
根据美军战后公布的资料,陆战一师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阵亡人,伤重死亡人,失踪人,伤人,战斗伤亡总数为人,另有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如果加上陆战七师和韩国军队,整个伤亡和减员数字大概在人左右。
中国方面,根据年公布的官方资料,长津湖东线的九兵团战斗死亡人,伤员人,冻伤伤员人(没错,伤亡人数加在一起还没冻伤伤员多),总减员人(据《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卫生勤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年3月第1版,第页)。
而根据《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一书的数据,长津湖一战,光冻死的志愿军战士就有多人,战死1.1万人,合计减员多人。
12.时间线
年起,朝鲜半岛被日本统治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主要战胜国苏联、美国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建立北朝鲜、南韩政府。
年6月25日,南朝鲜、北韩国建立不到5年,朝鲜战争爆发,起因无法追求,起初是北朝鲜、南韩之间的军事冲突。
年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已经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即将胜利。
年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韩国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年10月,不到1个月的时间,美军组织的反攻迅速夺回损失领土,并越过北纬38度线,开始进攻朝鲜领土。
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参战,经过漫长的战斗,再次将战线打回到北纬38度线附近。
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13.
年下半年,这本是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大陆会收复台湾的日子,但对当时而言,收复已经不太可能。倒并不是因为我军在朝鲜战争中伤亡过重。
而是经此一役,美军充分意识到了中国的强大,停战协议签署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持日本的经济发展,以制衡亚洲局势,并派出舰队协防台湾。
这注定是一场有阴影的战争,我军获得了胜利,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亚洲各国的国际局势,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4.
如果不打这场战争,或许会少牺牲很多志愿军战士,但不打这场战争,世界可不会更和平。
15.
为什么要讲朝鲜战争背后的故事,因为它是一个跳出课本看世界最好的例子,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开始,希望你了解这样的朝鲜战胜,希望你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有更多元的理解。
如果有机会,也推荐你去看看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再想一想那句老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八省联考作文试题解析
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对联考作文题进行了点评,认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70年的时空、历久弥新,并对考生如何作文提出建议:本次新高考八省联考采用的是“新材料题型”。凝练丰富的材料呈现,突破了命题作文对考生思维的拘囿;主题的明确“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等,回避了材料作文的泛主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70年的时空、历久弥新,此次作文材料关联个人与国家,民族与世界。让考试铭记历史,迎接挑战,方能厚植国家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这则材料让我们想起了一首老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它就是抗美援朝时,中华儿女的精神写照。考生在作文中可以思考下述问题: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当代价值?现在和未来,国际和国内面临什么挑战?如何以抗美援朝精神去应对挑战?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代社会应如何培育?捕捉关键词凸显民族的铮铮风骨与血性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捕捉关键词。诸如国家安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万众一心、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世界和平等,通过这些关键词,领悟材料中蕴含的抗美援朝精神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捍卫。抓住这些关键词,考生写作就有了主旨。材料中一组组显赫的数据——“余万志愿军将士”“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30多万名英雄功臣”等,揭示了战争的血腥,历史的疤痕。一位美国大兵回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就像原木一样在行动,一批批冲上来,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冲上来,又一批批倒下……这种血性让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这些数据是要告诉我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之下,举国上下,凝聚成一股绳,才能拼来山河无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种民族性的舍身忘我的壮举,这种群体性的保家卫国的精神,这种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力,是考生写作落笔于迎接现实挑战中要提及的。中华民族这只沉睡的雄狮呼啸着、呐喊着,用自己的激情与生命,捍卫自己的主权,呼唤世界的和平。投身火热现实镌刻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考生在审题时,可以联系年以来举国严阵以待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找到这个切入点,写作大致不会偏题。要落脚在抗美援朝精神上,落笔在迎接现实挑战上。“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一样的世界上回响着一样的呼唤,一样的是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在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举国筹谋物资,全国一心,自觉居家隔离阻断病毒传播,无数医疗队奔赴疫情重灾区前线,这中间也有很多数据,足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抗美援朝精神一脉相承而来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面对民族困境时的民族凝聚力、行动力。今天,我们的现实仍然是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尤须以精神对决、用意志较量。“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在现实火热,时代紧要之时,唯有团结一致的精神,才能冲破险阻、闯关夺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材料中要求考生“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那么写作中就要有思考与感受,不能一味煽情而浮在思考的表面,也不能一味挖掘深度而无情绪的激荡。只有感性与理性交融的文章,才能令人眼前一亮。回望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壮阔历史,正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浴血奋战,“拼来山河无恙”,激情燃烧的岁月孕育和凝结了抗美援朝精神与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不是隔岸的观望者,而是投身风雷激荡的拼搏者;这种精神不是冰冷的评判者,而是踌躇壮志的践行者;这种精神不是岁月静好的闲适者,而是舍身忘我的奉献者。(以上内容摘自《重庆日报》21年1月24日《西南大学董小玉教授点评作文题:学会捕捉关键词,不能一味煽情或只挖掘深度而无情绪的激荡》)命意简析语文学科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战场,作文更是排头之浪。本次八省联考的作文命题正如靠前预测呈现以下鲜明特点。(1)培根铸魂导向,彰显立德树人;(2)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