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融律所

?提示:点击蓝字↑订阅本刊,融资租赁界人士必备!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踏秋”,“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历史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西京杂记》中记汉代:“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方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重阳节”名称记载则见于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

南朝《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武林旧事》中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阳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宫从九月初一就开始吃重阳糕,初九重阳,皇帝还亲自到万寿山登高。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在民间,早期以登阜城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德外土城)、八大处等为多。据《燕京岁时记》载:凡登高,必“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

重阳节的习俗

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巳、即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居家不出时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登高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较早有关该习俗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人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上山游玩,躲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另一种说法是,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和药材。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

吃重阳糕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现在重阳节吃糕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也因“高”音同“糕”,取其吉祥之意。

九月正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重阳糕又称桂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最重要的风物之一便是菊花,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详细记载了重阳菊花盛开景况:“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日‘万龄菊’;粉红色日‘桃花菊’;白而檀心日‘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日‘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当时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云:“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合,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并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西京杂记》详细记载了菊花酒的制作过程,日:“九月九日佩茱萸,食篷饵,饮菊华(花)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食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说明当时已有饮菊酒的风俗。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流行的健身饮料。

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养身祛病,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重阳节诗词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此处择数首摘录如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日登山(节选)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对菊

(唐)齐己

无艳无妖别有香,栽多不为待重阳。?

莫嫌醒眼相看过,却是真心爱淡黄。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点绛唇·己已重九和苏坚

(宋)苏轼

我辈情钟,古来谁似龙山宴。而今楚甸。戏马馀飞观。

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筝声远,鬓云吹乱。愁入参差雁。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宋)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鬟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重阳后菊花二首

(宋)范成大

其一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其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长相思·对重阳感

(宋)程垓

对重阳。感重阳。身在西风天一方。年年人断肠。

景凄凉。客凄凉。纵有黄花只异乡。晚云连梦长。

望江南·重九遇雨

(宋)康与之

重阳日,四面雨垂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脐。濞浸倒东篱。

茱萸胖,黄菊湿齑齑。落帽孟嘉寻箬笠,漉巾陶令买蓑衣。都道不如归。

南歌子·道中直重九

(宋)赵长卿

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黄菊擎枝重,红茱湿路香。扁舟随雁过潇湘。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

沉醉东风·重九

(元)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今日重阳节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每到重阳,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与长辈到郊外活动。

①如本







































大型白癜风公益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st/1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