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是世界上最奇特的花一

由于上个世纪兰花大亨疯狂操作与炒作,以至于兰花经济一夜之间崩溃了。其阴影一只笼罩在想借兰花发财而没有能够发财,相反折了不少血汗钱的普通人的心理。现在,兰花玩家之外,几乎是谈兰花而变色。而游离于兰花玩家和希望兰花发财又不懂兰花的人,又还做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梦:希望有朝一日,兰花大潮再度来临,而且有些玩家还预测,兰花涨跌是12年为一个周期。他们相信:有一天自己的兰花园子里就是石头也要变成金元宝。其实,这就是兰花炒作留下的噩梦。

但是,由此去否定兰花这种植物的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也是不对的。

我认为:兰花是一种花和种子、甚至叶片都特别神奇的植物,而且还是明显地正在变异中的植物。兰花是比一般花卉值得栽培的植物,但也不应该是价格离谱的神物。下面从各个方面谈谈我对兰花的认识。

一、花之奇

兰草的花是兰的生殖器官,因此与其他单子叶植物花有共性。同时,兰花又是花卉天地中别具一格的花朵,与其他单子叶植物花有明显的不同:第一,雌雄蕊柱合为一体;第二,处在花朵内轮下方的一枚花瓣转化为唇瓣,色彩艳丽,以便吸引昆虫采花,帮助授粉,繁殖后代;第三,花的各部分在数量一般情况下都是一致的:由蕊柱和六个花瓣组成。但是,兰花又是花卉中形态变化最丰富的物种之一,其千奇百怪的形态异变成了赏兰爱好者鉴赏兰花的重要内容。第四,兰花的色彩因种类不同有差异,同一类兰种自身也千差万别,这是其他任何花卉都无法比拟的。第五,兰花开花的时间因种类不同而不同,战国时屈原第一次按照兰花的开花季节把兰花分为两大类:春兰和秋兰。

⑴花芽

花芽,指刚从球茎上长出来可以发育成花的嫩芽。春天类开花的兰花,花的孕育期一般长达半年,夏秋季开花类的兰花孕育期一般在一月左右。花芽出土2~3厘米时,多数兰花就看得见与草芽有明显区别的壳,其上筋纹明显,薄柔而发亮,这叫兰花的鞘片,俗称“箨”、“壳”或“包衣”。古代艺兰家常常凭借鞘片的色泽和筋络选择兰花。

中国当代兰花专家陈心启考证认为唐代末年诗人唐彦谦的诗句“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才是兰科植物中的兰花,所以认定晚唐及以后文献中记述的“兰”才是兰科植物兰花,以前的“兰”都是不知名的野草。但是唐彦谦之前的很多涉兰文字都反映了兰花开花季节在春天,这证明兰花专家的考据是错误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早在春秋初期,齐国的宰相管仲就说“祭尧之五吏,春献兰”。屈原也明确把兰按开花季节分为“春兰”和“秋兰”,他在《离骚》中说“纫秋兰以为佩”,在《九歌·礼魂》中言:“春兰兮秋菊”。

汉代开始,直接描述兰在春天和秋天开花的内容就更加具体,甚至还有记述到初夏开花的兰,这些记述所反映的古兰生物特征和今之兰花完全一致。下面摘录一些汉代至唐末的一些写春兰开花的诗文,帮助读者了解古人对兰的认识。

(这类花就符合屈原“绿叶兮素枝”的春兰)

1、汉末繁钦曰:“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阴崖(太阳上午不能够直晒的山崖或少见阳光的山崖)侧,夙夜惧危颓。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葩叶永彫悴,凝露不暇晞。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不能够和其他正常感受阳光的花草一起开花)。比(等)我英芳发,鶗鴃(即子规鸟,又叫杜鹃,春夏之间鸣叫,其时百花开始凋谢)鸣已哀。”此首汉代古诗运用了《离骚》“恐鶗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典故,大意是说:蕙兰生长在少见阳光的山崖,得不到正常的日照,长势不健康,花开会很迟,等到美丽的花朵开放时,百花都已经开过了。

这首诗为我们研究繁钦描述的屈原提出的植物“蕙草”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蕙开花的时间晚于春兰。这个现象仅仅是如作者所说,因为蕙生长于山崖才晚开于百花的呢,还是因为繁钦所言之蕙属于今之巴茅兰一类,因而和兰的开花时间有差异呢?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因为,从植物之性来说,巴茅兰一类的兰花,开花时间就是在春末夏初,此为植物之本性。另,植物生长的海拔高度和植物属性也能够影响植物开花时间,白居易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游庐山大林寺》)。那么繁钦诗中之蕙是今之春兰还是今之巴茅兰一类呢,仅从繁钦这首诗是无法断定了,但是繁钦之蕙长在阴山崖,其花开在了春末夏初的记述,却为蕙不是薰而是兰科植物提供了宝贵的证明材料。

张衡和曹丕诗文中写到的黄色兰蕙应该就是下面这种生长在河南北部的蕙兰之花。今天的山西境内、以及洛阳附近山区都有这种开黄花的野生兰蕙。

(这就是开花在晚春或初夏的蕙兰之花,符合繁欽笔下的蕙兰开花的时间特征)

2、晋初诗人阮籍有《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一首曰: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的前六句化用《楚辞·招魂》的辞句,描绘出悲情浓郁的境界。接下两句用宋玉《高唐赋》的故事。借以指斥曹魏君臣荒淫误国。后四句又用楚人庄辛谏楚襄王的故事,哀叹曹魏统治者只知追求享乐,却不计后患,以至于被司马氏篡权夺国。诗歌全是据楚辞、本楚事而咏成,抒发出诗人对时事的深沉感慨。这里,笔者只是借阮籍此诗证明先秦屈原之后,历代诗人都有直接描写春兰之花的诗文。这首诗,虽然是用典故很多,但是“朱华振芬芳”实实在在地写到了长江边的山坡上,枫树林里,路旁的古兰开着红花,非常馨香。“春气感我心”说明写的是春天,那么这“皋之兰”就自然是春之兰,而且开着红花,这就决不会是泽兰、佩兰了。因为泽兰、佩兰类菊科植物是秋季才会开花的,这是常识。当然,诗人阮籍的兰花也就是开在汉末晋初的春天开花类兰科兰属植物了。如果说管子的“春献兰”、屈原的“传芭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都不能够算是写到古兰有春花的话,阮籍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记述春兰开花的诗人。难道,还有谁能够把这春兰花改成秋季开花的泽兰或佩兰吗!

(这花就符合阮籍朱华(花)振芬芳的描绘)

3、晋初挚虞《思游赋(并序)》:“鸾皇耿介而偏栖兮,兰桂背时而独荣。”此处之荣,是开花的意思,“背时”,是说兰在春季开花,桂在秋季开花。

4、西晋潘岳《杨仲武诔》“春兰擢茎,方茂其华(花)。荆宝挺璞,将剖于和。含芳委耀,毁璧摧柯。”“猗猗春兰,柔条含芳。落英凋矣。从风飘?。”杨绥,字仲武,清才俊茂,盛德日新,然不幸短命,只活了二十九个春秋。所以作者以春兰比喻杨仲武。此诗虽是悼亡诗,言兰之句是比喻之辞,但是喻体所反映的特征是自然之属性,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春兰之花茎不向上生长(拔),兰之花也就不会开放。作者以此比喻亡者正值青春年华,也是十分恰当的。

5、潘岳《京陵女公子王氏哀辞》“如彼春兰,吐葩(花)含芳。葩以霜陨,芳以歇尽。”此诗之兰也是以兰喻人,但春兰“吐葩含芳”不是凭空之想象,必作者见过春兰开花,方能有此比喻。另,《皇女诔》也这样写道:“猗猗春兰,柔条含芳。落英凋矣。”

6、晋王淑之《兰菊铭》写道:“兰既春敷(开花),菊又秋荣(开花)。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敷荣”指开花,例如嵇康《二琴赋》曰:“迫而查之,若众葩敷荣”(引自《辞源》“敷”字条)。这段铭文的意思大致是:春天开花之后,菊花又在秋天绽放,芳香和色彩都超越百草,芳馨的资质在愈幽的环境中,就更加美好。此铭和屈原“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互为应证,证明中华民族在屈原时代就认识了春兰、秋菊二物开花一个在春,一个在秋的植物属性。

8、南朝刘义恭《感春赋》末四句曰:“风淑穆而吹兰,雨蒙蒙而洗茎。草承泽而擢秀,花顺气而飞馨。”刘诗后这四句都是写春兰的,诗句写出了春风春雨之后春兰的清爽、秀美,表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色。这篇赋不仅写了春兰之叶经春雨更加秀美的姿态,而且“花顺气而飞馨”一句生动地写出了春风中兰花馨香传播的特点,是咏兰香的绝唱。这馨香之花就是开在刘宋时期刘义恭笔下的春兰之花,就是朱熹、李时珍转世也无法改变其自然属性的春兰之花。

9、唐太宗李世民的《芳兰》就写到:“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根据全诗所写,“春晖开紫苑”就是指春兰在春天的阳光下开着鲜花;“风传轻重香”,非常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兰花馨香似有若无,时浓时淡的特点。另,李世民《赋得花庭雾》又说:“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新蕊半妆丛”还写出了兰花花朵低于兰丛叶面的特点,这是菊科泽兰绝对不会有的景象。

10、初唐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光风摇动兰英紫,淑气依迟柳色青。”“兰英”就是兰花,而且是偏紫的红色花;“淑气依迟柳色青”表明写的是春天,那么崔日用所写的兰花当然也就只能够是春兰之花了。

11、初唐李义府《杂曲歌辞·堂堂》:“蕙花已老桃叶长,禁院悬帘隔御光。”桃树叶片长长之时,蕙花已老,正是农历二月之时。郭璞给《山海经·西山经》“番冢之山……有草焉,其叶如蕙”作注说“蕙,香草,兰属也。或以为薰叶,失之。”此蕙花肯定不是陆玑、朱熹、洪兴祖和李时珍等胡说的薰草、零陵香或佩兰之类了。古人不察,情有可原;今人不察,则失之矣!

12、中唐元稹《春别》:“幽芳本未阑,君去蕙花残。”唐代及唐代以前常常兰蕙不分,蕙花也就是兰花,从题目《春别》可知,元稹所写的蕙花只能够是春天的兰花。

此外,还有谢灵运、刘峻、庾信、王勃、石贯、陈子昂、郭震、无可、刘禹锡、白居易、李贺、刘驾、杜牧、唐彦谦、温庭筠等不少诗人都写到兰在春天开花的内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屈原是提出“春兰”这个名词的第一个中国人,他把春兰与秋菊对举,显然是言古兰之花,但是朱熹、李时珍不顾季节常识,却一口咬定这些春天开花的古兰也是秋天开花的泽兰类菊科植物,这是赫赫的人物作出的荒唐判断。不过古人已已,已经不可能让他们来纠正重写结论,但是我们当代兰花方面的研究专家、特别是现代科学工作者有责任纠正这一历史错误。

⑵花茎

花茎,由球茎上生出,古人称之为“枝”“茎”

“干”。屈原说“绿叶兮素枝”“绿叶兮紫茎。汉代到李时珍生活的明代诗赋文人所写的诗文,仅笔者所见,写兰花花茎为“紫茎”者三,言花茎为“枝”者三,用“茎”“干”称呼兰花花茎者五。显然李时珍认为屈原用“枝”写兰,兰就只能够是泽兰的推理是不合历史实际的。现在汉文化圈的艺兰界还称花茎为“花箭”、“花葶”、“花莛”、“花枪”、“花梗”。可见古人与我们对兰花花茎称呼是有差异的,那种认为屈原用“枝”

写兰,就只能够是泽兰的推理可谓肤浅。花茎的高度因种类而不同。春兰类的花茎较矮,多数春兰的花茎不能够高出叶的弧形面,有碍观赏花容。所以,古人把兰花高出叶的弧形面的叫“出架”,是好花的一个标志。蕙兰类的花茎就较高,很多都能够高出叶的弧形面。

花茎的上部是花朵。花朵数量因种类而异。我国“兰”的记述始于春秋的《管子》,战国时屈原创造了“蕙”字,从此“兰蕙”并存,没有人区分解释。宋代黄庭坚、张绰等人才正式将兰蕙明确分为两类:一茎一花的叫“兰”,一茎多花的叫“蕙”。现在不再用古人的这个粗略的认识划分兰类了。兰花每茎上生长的花实际上都是两朵和两朵以上的,只是春兰的第一朵花多数已经退化。现在,你去观察那些只有一朵花的春兰,花朵在花茎的生长处都有一枚十分清晰的小小的肉刺状物,那就是退化的花朵。

⑶花序

兰花属不整齐花范畴,其排列成总状花序。但是,有的蕙兰畸变为伞状花序的聚花,有的花中生花,还有个别蕙兰类兰花畸变为圆锥花序,也就是花梗再分别长出若干分支花梗。有的稳定成为品种,有的则只是某年偶然出现。这种现象在其他植物中几乎没有。

1、正常花序(总状花序)

春兰的两朵花,多数退化为一朵花,但另一朵花却还残留着一个小肉刺:

上面的春兰就是保持了祖传特性的双花春兰。

这是只有单花的春兰,其实花朵下面的杆节处那块肉刺,就是退化了的另一朵花。

2、圆锥花序

圆锥花序是花枝上再发花枝,类似于油菜之类的植物。近年来,在多花性兰花中,几乎很多花型兰花中都有发现。

3、兰花罕见的伞状花序的聚花:

⑷花形

兰花的形态大同小异,正常花都是由花萼、花瓣、合蕊柱组成。花分内外两轮,外轮由3枚萼片组成,上方的一枚为中萼片(dorsalsepal),艺兰界叫“主瓣”或“顶瓣”。两侧各一片为侧萼片(lateralsepal),艺兰界叫“副瓣”。兰花的内轮为花瓣,也是三枚。长在合蕊柱左右两侧上部的两枚花瓣(petals),艺兰界叫“捧瓣”、“捧”、“捧心”。合蕊柱正下方的一枚为唇瓣(lip),艺兰界还叫“舌”、“舌片”。唇瓣分为三裂,两边的叫侧裂片,中间前端的叫中裂片。唇瓣的中部叫唇盘,唇盘的中央有两条纵向平行排列的褶片,与侧裂片等长,便于昆虫立足授粉。花心是兰花的蕊柱(column),俗称“鼻”或

“鼻头”,是兰花的直接繁殖器官。因为兰花雄蕊的花丝和雌蕊的花柱合生一体,所以叫“合蕊柱”。兰花经昆虫钻进花心帮助完成受精之后,子房逐渐膨大,发育成蒴果,艺兰界叫“兰荪”。

下面是兰花蕊柱受粉后形成的兰荪(兰果)

下面是兰花的种子(细小如灰,成熟即爆裂,古人不知道那是种子,所以屈原等人认为兰无子“华而不实”):

中国栽培的传统兰花的花朵形态变化是十分丰富的,在自然变异中,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合常规的兰花。除去前面谈到的花序变化,还有萼片、花瓣和蕊柱的万千变化:有的萼片圆短如梅花,有的萼片和花瓣如池中荷花;有的萼片或花瓣多达几十乃至上百枚,状如菊花;有的全是鲜艳的唇瓣,有的根本分不清萼片和花瓣,状如牡丹;有的整个花瓣如若干树叶长在花葶上。兰花形态和色彩都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几乎大自然有的花形和花色在兰花中都能够有对应形态产生。所以明清时期,兰花欣赏过程中,瓣形理论诞生了。今天瓣形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绝大多数兰花的花瓣形态,因此称为兰花的标准花瓣“竹叶瓣”,也就是普通花瓣:

这是荷瓣:

这是梅瓣:

这是水仙瓣:

以上荷瓣、梅瓣和水仙瓣,明清时代被江浙玩兰花的人看着珍品。其他兰花在那个时代,有钱人是不会欣赏竹叶瓣之类的无品之花。

以下是各种异形的花瓣,在兰花大潮中,人们开始猎奇,把其中的怪异花型看着上品,有的价格超过了传统的荷瓣、梅瓣。同时这些花型花色的出现,充分表现了兰花花朵、花瓣、花色的多样性、复杂性。这种特征在植物界,也该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兰花是神奇之花的重要依据。

⑸花色

兰花花色、花茎颜色在古文献中早有记载,但是先秦到汉唐文人对兰花的色彩描绘则较少,只谈到了黄色、素色(近全白色)、翠绿色、紫色和红色五种。

1、汉张衡《怨篇》:“有馥其芳,有黄其葩。”张衡笔下的兰花是黄花,其色绝不与泽兰同类。

2、魏文帝曹丕《秋胡行》:“府折兰黄,仰结桂枝。”同张衡所言,黄花之兰。

3、唐刘驾《兰昌宫》:“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刘驾之兰开翠绿花。

4、晚唐唐彦谦《兰》:“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苍玉,指翠绿色的兰花。

5、晋阮籍有《咏怀诗》“皋兰被径路……朱华振芬芳。”朱华就是红花。

6、唐陈子昂《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朱蕤也是红花。

7、唐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光风摇动兰英紫,淑气依迟柳色青。”

8、唐郭震《二月乐游诗》“绿兰日吐叶,红蕊向盈枝。”

9、仲子陵《幽兰赋》说:“扬翘布叶,舒翠错红。”

此外,古代诗赋文人还使用了“兰花”“兰蕊”“蕊”“兰英”或“兰苕”来记述兰花的花朵和花茎。

最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写到:“兰眼抬露斜,莺唇映花老。”诗中“兰眼”一词很值得研究,这里的“兰眼”应该是兰花描述上第一次用眼睛来形容兰花即将打开时的形象,指外三瓣含苞待放前,主瓣与副瓣瓣尖互相搭连,在主瓣与副瓣一侧瓣缘相互隆起而中间露出空隙的形态,这应该是清代兰花鉴赏术语“凤眼”的前身。大泽兰的花是没有这种景象的。再,《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说:“百末旨酒布兰生。”《辞源》单列“兰生”为词条,解释为“兰花开放,香气四溢”。

兰花的颜色十分丰富,可以说应有尽有。但品种不同,花色主调不同。江浙的春兰和蕙兰主色调,普遍是绿色,大西南的春兰、春剑主色调是青麻和红麻,莲瓣兰主色调是白色和红麻色,建兰主色调是青麻和红麻。但是每类兰种都有比较纯净而又层次不同的绿色、黄色、红色、白色、粉色、紫色和黑色的兰花,只是这类花色兰花比较少见而已。这说明,兰花就是奇特,这是其他花卉少有的特殊现象。

二、兰香

兰香指兰花的花香,神奇而奥妙。多数地生兰的花香有如“幽灵”一般,时有时无,时浓时淡,飘漫悠远,沁人肺腑。无论是食品香、化妆品香,还是卫生香,都会使人产生腻感,惟有目前还难以仿真的兰香,不仅使人久闻不厌,反而觉得心旷神怡。

在古文献记载中,兰香和泽兰香、佩兰香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

泽兰和佩兰之香和性质是怎么样的呢?《神农本草经》的整理和传承人梁代陶弘景说:“泽兰,今处处有,多生下湿地。叶微香。”《唐本草》说:“泽兰,茎方,节紫色,叶似兰草而不香。”《本草图经》载:“泽兰,叶生相对,如薄荷,微香。”明代名医卢之颐的《本草乘雅》载:佩兰(大泽兰,泽兰的同属,李时珍等因为屈原有“佩兰”之诗句而名之)“臭香,味辛,气化中药也。”《纲目拾遗》:“泽兰,今人呼为奶孩儿者是也。……省头草……罗勒……又有孩儿菊,此四种皆香草,惟奶孩儿草香尤峻烈。”《本草便读》:“佩兰,功用相似泽兰,而辛香之气过之。”《本草述钩元》说:“臭香气烈。”下面再看当代的现代科学著述是怎么介绍泽兰和佩兰的:《中国药典》载:佩兰“叶片多皱缩,质脆,易破碎。……气微香,味微苦。”“切片后,不宜曝晒或烘干。孕妇忌用。”“佩兰药理作用:1、佩兰挥发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2、佩兰能引起牛羊慢性中毒,侵害肾、肝而生糖尿病。3、鲜叶或干叶的醇浸出物含有一种有毒成分,具有急性毒性,家兔给药后,能使其麻醉,甚至抑制呼吸,使心率减慢,体温下降,血糖过多及引起糖尿诸症。4、口服佩兰能引起小鼠动情周期暂停,排卵受到抑制。”

以上是历代名医、名著对泽兰类植物叶香味的认定,其矛盾之处不必讨论了,单就泽兰或佩兰这种“微香”“不香”“臭香”或“辛香”“峻烈之香”,且含有一定毒素,“能引起牛羊慢性中毒,侵害肾、肝”的有毒植物,那么其香肯定不是沁人心脾的馨香。因此,泽兰或佩兰之叶香怎么可能被左丘明称为国香?被屈原称为幽香?荀子怎么会言“养鼻”?又怎么可比“君子之言”和仁政美德?现代药理还警告说佩兰“孕妇忌用”,那《左传》郑文公带兰幸燕姞,还生了公子兰(郑穆公)的故事怎么讲?郑国青年男女带上能够“孕妇忌用”的佩兰驱邪或借机“淫奔”,该不会是看好佩兰能够避孕的这一特点吧?

在中国的文化典籍里,《左传》第一次提出“兰有国香”,孔子说“兰为王者香”,屈原第一次创造“幽兰”一词。唐太宗李世民《芳兰》篇说“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以后,无数诗人都极力颂扬兰花之香,因此后世兰又被称为“香祖”、“天下第一香”等多种美称。

据笔者组略统计,从先秦到唐彦谦之前,描写古兰幽香的诗文家不下40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兰香从深谷、林丛或园圃、庭院飘漫而出,时有时无,时浓时淡,沁人肺腑而不浓烈张扬,传播幽远而经久不息的特点“幽”。

自屈原提出“幽兰”的用语之后,以“幽”写兰的诗文就比比皆是。仅笔者所见,用“幽兰”一词的作家就有刘彻(汉武帝)、张衡、曹植、王璨、陆机、杜育、夏侯湛、袁宏、陶渊明、柳恽、左思、傅玄、贾彬、李世民(唐太宗)、玄烨(康熙皇帝)、郑燮、曹雪芹等80多位作家。可见屈原创造的“幽兰”一词,何其深得千古文人赞赏。尽管李时珍始终不肯承认兰花是真兰,但是还是不得不说“今人所种如麦门冬者,名幽兰”。看来,李时珍很清楚,“幽”是兰花的特征而不是泽兰的特点。

兰花有无香气,成了我国传统品评兰花优劣的第一标准。兰花的清香优于异香和淡香,纯正的幽香是兰花的灵魂,屈原早就说过“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现在人们虽然很多人追逐兰花的外在品相,但是同类花相比时,人们还是欣赏有香者。特别是普通兰花爱好者,多数人是因兰香而喜欢赏兰和养兰。

兰花的种类不同,花香也有差别,有的很浓,有的几乎没有香味。例如,中国传统栽培的地生兰香味纯正,其他附生兰就几乎无香;又同是春兰,因其原生种的差异,豆瓣兰简直无香,江浙传统栽培品种之香又远比四川和贵州的春兰香味清淡。此外,兰花的香气浓淡与兰株的壮瘦强弱和日照长短等也有关系,从人们的实践经验知道:光照较足、温度稍高,兰花香气就浓,反之则淡;同一品种兰,株体大、花朵大者香气较浓,反之亦淡。

根据现代科学的知识所知,兰香并非神秘莫测。它是来自兰花花朵中蕊柱内蜜腺体分泌出来的挥发油。由于植物的生理作用,分泌出这些挥发油可能有间隔性,所以人们感到香气时有时无、若隐若现、或轻或重。但是,至今人们还没有完成兰香的化工合成,这说明兰香非常独特。

三、子实

兰花的子实是兰花传播的重要方式。但是,兰花的种子细如微尘,数量极多,每个果实里约藏有数十万粒,呈纺锤形,种皮有一层透明的薄膜,中央有个圆胚,种子内部有个气囊,可随风或随水飘往远方传播。但绝大多数都难以发芽,只有极少种子和兰菌结合后得以形成龙蛋,再长出龙根,发展成兰苗。所以,古人的文献记载中,兰花都是无子的植物。《离骚》说:“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此诗的大意是:我还以为幽兰最可依靠,谁知它花而不实虚有其表。)宋玉的《九辩》也写道:“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扬!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宋玉这几句的大意是:“暗悲那曾经花朵丰腴的香蕙,在华屋散播过浓郁芬芳。为何如此好花却不曾结出果实,遭遇到风雨就香消玉飞。原以为君王独爱这蕙花,哪知道待她和普通花一样。”)如果说屈原的诗句有什么歧义的话,宋玉的诗句就是没有什么歧义可言了。《说文》也解释说:“英,草荣(开花)而不实(结子实)者。”《尔雅》也注释说:“华(开花)而不实者谓之英。”而汉代到唐代,“兰英”一词使用是很频繁的,例如:王逸《九思》曰:“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汉代枚乘《七发》“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唐代崔日用《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说:“光风摇动兰英紫,淑气依迟柳色青”;唐代王绩(《赠李征君大寿》“兰英犹足酿,竹实本无粮。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这就足以证明“兰无子”不仅仅是屈原、宋玉两个人的认识。明代方宇专门写了《兰馨传》,文章开篇便说兰花“姓兰名馨,字汝清,号无知子,始祖国香,草姓也”。《康熙字典》“兰”字的解释也说:“《列子》宋有兰子,以技干宋元。张堪注曰:凡物不知生谓之兰。”那么,兰花明明能够结出蒴果,明明是通过子实向远方传播后代,为什么屈原、宋玉等人会产生“兰无子”的认识呢?其实就是今天的养兰人,很多人不要说看到兰花种子,就是看到兰花结果也不容易。没有成熟的兰果剥开是看不到兰花种子的,果实成熟了种子也只是灰状,没有植物种子的印象,并且成熟之后种壳就迅速爆裂,灰状种子也就随风而散。即使有意识把这些看不出来是种子的灰状物埋在泥土里,兰花也是不会发芽生根的。兰花专家邓承康先生说过“在自然条件下,兰花不易结果,而成熟的果实又会自然爆裂,极其细微的粉末状种子随风散逸,人们肉眼难见。”(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邓承康《养兰》第1版)笔者养兰多年,做过兰花杂志的记者,见过多种兰蕙之果,兰花种子确如邓承康先生所说,肉眼难见。兰花种子虽然细小如灰,肉眼难见,但是随风而去,粘到泥土之后如果有兰菌和兰花种子结合,就有可能慢慢形成生命团(龙根团),再慢慢形成兰苗。所以古人觉得没看见种子存在,却看见兰花出土成长,简直与灵芝一样不可思议,因此称呼兰为“芝兰”。我们国家的第一部汉字字典《说文》解释说:

“芝,神草也。”芝,实际上就是后人说的灵芝菌。其特点也是不见种子却能够看见灵芝莫名其妙地生长出来,所以在古人看来,很是神奇的,因此“芝”被看作神奇的植物;孔子、荀子等人就用“芝”修饰“兰”,称古兰为“芝兰”。综上所述,古人兰无子的误解,刚好证明古兰是兰花而不是泽兰,因为泽兰类植物的种子是明显的。所以古人“兰无子”的认识和文字描述,恰好证明古兰就是兰花,绝不是朱熹、李时珍说考证的菊科植物“泽兰”。

自然界中,兰花的繁殖有两种方式:一是自身球茎发芽分蘖发展,但无法向远处传播后代;二是种子发展,这是兰花在自然状态下向远方传播的唯一途径。而人为养兰在组织培养发明之前,是没法从兰花子实获得新苗的,那时只有分蘖繁殖这一办法,而且这种办法还能够较好地保持兰种的基因遗传稳定,也就是能够保证所得兰花幼苗的特性和种苗一致。

下期再谈兰花的叶片和兰根。

因为本号内容包括汉字解读、诗赋散文、字画鉴赏、奇石鉴赏、旅游见闻、蓉城夜话(故事),历史碎片等,加之本人居住成都,希望你继续







































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
白殿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st/2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