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十兄弟以后怎么ldquo混

“南蛮子,北侉子,徐州是个炭渣子。”一句顺口溜道尽了徐州曾经的尴尬。

近两年来,对大多数生活在徐州的市民来说,切身的变化是细微的,但对于徐州这座冉冉升起的城市来说,发展和成绩却续写着徐州未来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进行调研

◆徐州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全省第一家: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认可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

◆徐州获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第一名

◆中国最安全城市徐州排第4

◆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

◆三环北路高架快速路工程获“鲁班奖”

◆……

◆年全球唯一: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中国城市产业竞争力第29位

◆《中国国家旅游》最佳优质旅游城市

◆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56位

◆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

◆中国最安全城市徐州排第4

◆承办“世界城市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

◆……

虽然行政区划归江苏,却在地理位置上离江苏经济引擎——长三角很远;长着北方大脸,操着浓郁的北方口音,但长期以来北边的事情又好像和自己无关。

“没关系,俺有淮海经济区。”一位徐州人如是说。也对,“南不疼、北不爱”的徐州,要想改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路径,甩掉“不南不北”的尴尬,少不了靠自己拉人组团。

年,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提议下,淮海经济区以徐州为区位中心,融合苏鲁豫皖四省20个城市,成为国内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然而,从现实看,行政区划藩篱牢不可破,诸多发展要素从省级层面都很难协调配置,亟需在国家战略层面谋篇布局,推动统筹发展。

直到今年10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共同参与的淮海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规划,以徐州为中心的北部淮海经济区包括来自四省的十座城市(淮北、连云港、商丘、宿迁、宿州、菏泽、济宁、临沂、枣庄以及徐州),总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

图片来源:《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前几天,这些城市的主要领导齐聚已被国务院批复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徐州,开了一场协调发展座谈会,会上签订了交通、产业、生态、社会事业等多领域的一揽子协议。由各地市党委一把手出席的高规格协调发展座谈会,这还是第一次。

这次,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老家,徐州当仁不让地当起了“大哥”。问题是,大哥怎样带着兄弟们“飞”呢?

“边缘人”抱团取暖

黄兰英老太太今年九十六了,到了这个年纪,最近发生的东西,一转眼就忘,但对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却能记得一清二楚。

虽然从山东来到徐州七十年了,但讲话还是一口浓浓的山东腔。她常常给几个孙子们讲起,七十年前,她是怎样靠着一双缠足的脚,从山东临沂的沂水硬是走到江苏徐州。

为什么当初要到徐州而不是济南?黄老太太的说法是,对他们来说,徐州和济南都是大城市,但相较而言,徐州距离沂水更近。

地图显示,淮海经济区除徐州外的九座城市,分别到徐州和各自省会的行车距离如下:

九座城市中有八座,距离徐州要比各自的省会近。换句话说,由于距离省会城市较远,这些城市很难得到省会城市的辐射效应。

在淮海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正平看来,淮海经济区不缺少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关键就看怎样进行组合。他认为,淮海经济区既是国家的政策边缘地区,在各个省内又是政策的边缘地区,双重边缘化的“叠加”,累积成淮海经济区的“政策塌陷”。

从四个省的发展重点来看:

江苏的重点是沿江和苏南,苏北成了江苏省的一个薄弱地区;山东的重点是胶济铁路沿线,从济南到青岛形成了“济南都市圈”和胶东半岛城市群,鲁西南被边缘化;安徽的重点是合肥和皖江沿线;河南的重点则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

于是,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四大欠发达板块“凑”到了一起,当然是希望能够抱团取暖。

“带头大哥”徐州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年淮海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在最新发布的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城市里唯一上榜前五十的城市,并超过了部分省会城市。

不过,即便如此,徐州自身的体量和能级也许还不够带动、辐射十座城市。年,徐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5亿元,仅列江苏第六位。

而在淮海经济区内部,整体上经济发展呈以下格局:

东部高于西部,苏北高于皖北,鲁南高于豫东。东部两个板块属于沿海经济带,西部两个板块是中部经济带。受区域发展非均衡理论的影响,从淮海经济区内部来看,四省都没有把这块边缘地区作为发展的重点。

当然,除了经济总量以外,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徐州也是域内最好的。在徐州的淮海路、中山路和解放路上,聚集着整个淮海地区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医院(老二院)、医院(老四院)医院就位于此。

去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徐州城市总体规划,“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在当中得以体现。7月18日的徐州市委全会上,与会代表告诉媒体,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早已初步体现。

比如医疗。这位代表说,“医院三分之二的患者都来自周边城市”。但纵观更多领域,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要想名副其实,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此次十城主要领导的座谈会上,提出了未来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机制,强化教育交流合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带头大哥”如何做

12月9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上,10个城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谋发展、共话未来,态度坦诚务实,话语催人奋进。

如何把淮海经济区区域发展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朋友越走越近,邻居越走越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铁根的讲话,让淮海经济区10市拉近了距离。

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徐州责无旁贷。周铁根说,为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常态长效,我们建议构建高位推动的战略决策机制、衔接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务实高效的合作运行机制,共同组建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办公室,努力以科学机制的有力支撑推动协同发展落地见效。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赋予徐州的重点任务

在打造生态廊道方面:提出了要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和沂沭泗河生态走廊,加强骆马湖、南四湖等河湖的生态保护,加快明清黄河故道综合治理等5大项任务。

在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方面:提出了要提升徐州内河主要港口枢纽作用,形成通江达海、干支相连、铁水联运、航港配套的现代航运体系,提升徐州铁路枢纽地位,等9大项任务。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提出了要推动徐州等城市通过产业链协同、专业化整合,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推进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等2大项任务。

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提出了要增强徐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依托合作基础和区位优势,支持徐州-连云港-宿迁-宿州-淮北-商丘-济宁-菏泽-枣庄联动发展。支持徐州创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4大项任务。

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提出了要推动徐州等高等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适时组建高校联盟,加强徐州大运河遗产区、遗产点联动保护开发等2大项任务。

在构建开放格局方面:提出了要推进徐州国际邮件互换局建设,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和徐州等节点城市,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资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领域合作等等2大项任务。

10个城市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机制建设、交通同城化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联防联控、社会事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协同发展机制是区域间协同合作的联系纽带。此次确定的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机制包含区域战略决策机制、区域沟通协调机制、区域合作推进机制和专家咨询参谋机制。

机制的完善让各市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山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转型办副主任孙来斌认为,区域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利于城市间要素资源的流动,有利于产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在《关于推动淮海经济区交通同城化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提出将加快构建“面向国际、内畅外联、便捷高效、智能绿色”的海陆空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蔡前锋介绍说,通过这样的会议,建立一个联席会议制度,有利于淮海经济区整个交通网络的建设以及服务水平一体化的提升,对于区域协同发展具有很大带动作用。

交通的互联互通是淮海经济区实现协同发展的前提,也引起了各市的高度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st/4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