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出口迈入精加工时代

  “瓶瓶罐罐”广交会上唱主角

  

  深色的小瓶里,装着用大枣制成的浓缩酵素,一袋干枣国际售价不过数美元,但这瓶酵素的出口价格却高达美元。在日前广东省广州市举行的第届广交会三期展会上,山东双陵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我国台湾科技团队开发的这款产品,吸引了来自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大批国际采购商的目光。

  

  精加工领域

  

  农企主动迈入

  

  “从出口干枣到初加工的枣片、枣零食,再到去年的枣酒和现在的枣酵素,公司走过了一条从初加工到深加工、再到精加工的出口路线,仅酵素工厂的建设投入就超过1亿元人民币,未来精加工产品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山东双陵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天彪说。

  

  我国是全球农产品贸易大国。与往届不同的是,在此届广交会上,已经很难看到成串的大蒜、辣椒和苹果,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深加工、精加工产品,花样百出、精细别致的瓶瓶罐罐成了农产品展区的“绝对主角”。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戎卫东说:“农产品深加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种类很多,包括大蒜、生姜、花生、菌类、肉类等。深加工产品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利润率高,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进步。”

  

  受国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亿美元,同比下降4.8%。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2.5%。在这一背景下,从初加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脱身,进入技术门槛更高、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更强的精加工领域,成为中国农业企业的主动选择。

  

  深加工产品

  

  利润增长翻倍

  

  在此届广交会上,一些参展企业表示,和初级产品相比,深加工产品利润率可以增长一倍以上,而进入精加工领域将更有利于企业增加利润空间,从而抵御日益严峻的市场冲击。

  

  我国最大的大蒜出口企业——江苏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深加工厂负责人曹梦辉说,目前企业的出口产品涵盖保鲜蒜头、脱水蒜片和罐头大蒜等初、深加工产品,其中后者虽然只占10%的出口额,却贡献30%以上的出口利润。当前,企业正在立足大蒜开发生物医药产品,长远目标是开发出能够具有抑制癌细胞作用的功能食品和药物。

  

  经过30多年在国际市场上的磨炼和考验,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研发能力日益成熟,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借鉴国际同类开发经验、立足自身优势开发特色精细产品的市场能力。

  

  山东飞达集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奉良说,企业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覆盖辣椒、蒜、脱水蔬菜等多个种类。“以辣椒深加工为例,磨粉的细度和杀菌的标准都要靠企业自身的科研突破,仅杀菌工艺一项就投入超过万元人民币,开发的产品在北美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展望未来,参展的众多农业企业对精加工行业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崔天彪说,从初加工到精加工,企业最终形成的将是一条完整的枣产品开发产业链条。“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进而使其在国际竞争中继续保持主动。”据新华社

  

  来源:中国食品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st/5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