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蓝字
我的生辰在秋日,就与这个季节有了缘分。
季节轮回里,人就长大了,也离我生辰所在的那个秋天越来越远。频频回首,心中就浮起深深惆怅,就如罗大佑的歌里所唱:回头望望沧海茫茫。然而由此我也悟到了,人往前走的过程,其实也是向着起始之地的回返。由是言之,那最早的与我共在的秋天就不会消逝了,它依然在遥远的地边透明地存在,属于它的那轮秋阳悬在天际之外,一缕一缕的光线,悄悄感应着我的生命。所以,当每一度秋天来临之后,于我,都如一次美丽而亲切的重逢!
我常常在宁静的夜晚因为惊恐而感悟到生存的虚无性:年我因生儿子难产,在绝望的痛苦里却奇迹般地生还;上初中时因为意外事故连人带自行车重摔在铺着石块的河水里,惊险过去,我看到了:虚无就像潜藏的深渊,人的出生,本身就是偶然的。只在此时,只在此地,令人无法析明地规定了独特的“一个”人,我就出生在九月里,九月十九日秋天乍到的日子。秋天的气息还很微弱,然而它微弱地围浸着我,然后就有了越来越浓的秋意,从此我从秋天开始了生命之旅。我相信秋天的气候里,一定有能被我领受的品性,如同颤动的光那样,在我愚钝蒙昧的时候就开始了传感……
年年轮回的秋天里,我生长着,成长着,从牙牙学语到认识第一个方块字,直到能生硬地读懂浅显的古典诗文,我就莫名其妙地爱读爱录那些咏秋悲秋的诗词短句。生活中也曾有种种艰难沉重地缠绕着我,在灰色的际运里也曾忧伤消沉过,但最终没有沉入悲秋的旧意里,反而愈加热爱并心情急切地期待着秋天的到来。只有在秋天,我才感到心内充满一股流泻的力量,一种创造的欲望。
年,我在战友宾馆搞黄河防洪工程设计,夜里未眠只听得秋雨淅淅沥沥滴着,敲打着梧桐,萧远的寒韵里,反而唤起我神秘的激动,仿佛听到了生我的那个秋天亲切的夜语,一种温和入怀的叮咛。翌晨,天空仍然絮云密布,但冽冽之风已从黄河之北飒飒而至。去载秋季,从井冈山去南京的途中,列车在辽阔的平原上奔驰着,人在铺上懒懒微瞑。过午,走至安徽,当我把窗帘拉开,倏然映进来的是绝美的晴空。天蓝得透着青光,青光里又透着嫩寒的绿意。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俄罗斯作家伊凡·蒲宁在他的作品里,常常用绿松玉来形容他故乡冬日雪雾的天空之美。瞧那湛蓝炫目的高远和深邃,如同超验般的玄思。几团白云,脱俗一样在天风里冉冉而行,洁白如同仙化的哲人——他们的灵魂在春天沾染上浊秽,在夏天里经受了烈日炎炎的熬煎和豪雨之濯洗,又被雷电之蓝光的击射,终以这善美的形象翔人了天穹。
这或许是秋对我的召唤了,是灵对灵的导示。
秋空之下,坦荡荡的原野上,收割后的田垄,随着列车的行驶,缓缓向后转动,如同巨大的轮辐。远远近近的白杨林在悄悄地落着叶子,那垂柳,仍然满树黄叶,秀眉般的叶子被雨水洗润后又被阳光照着,被料峭之风飘扬起来,无数光点烁烁颤颤,迷迷幻幻,如无数的华丽的金钻。在沟坡上,在河堤的侧面和基下的平面,一丛丛茅草带着淡红,衬着一根细茎举起的白穗,穗在阳光里摇动着轻盈的透明的朦胧;而成片成片的巴根草,茸茸地展铺在土表上,艳红亮泽,高贵如赤狐的毛皮。谁家的砖墙上垂长着常春藤,成簇的鹅掌似的叶子,沉红得暗紫,有着鸡血石的红斑那种冷味。不用亲睹山野里那些枫树、黄栌,那些柿树和棠棣,怎样经秋神的点化,把橘黄、朱红、绛紫斑斑斓斓混合成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柒”,只随处田野就可以领略到秋天的非凡风采了。
我突然想到,这是我生辰的那个秋天来到车窗外了,它穿越了几十个相隔四季的时空与我相见,邀唤我作尽意地回游。于是,我的思绪透过那扇玻璃,最后落在我故乡那个贫瘠的小城里,还原成童年之我。我踽踽地,从窄窄的小巷里走出来,鼻孔和微张的嘴里呵出热气,不知为什么忘记深秋之晨的寒冷,径直走向城东沿河的那片树林。地上凝结着霜,初起的太阳红光透林,那霜末全如闪着微光的金砂。当我穿过疏林走下了河床,走近了一泓秋水。盈盈的水里无滓、无垢、无色,只是澄澈空灵的洁净,无风,水面就无涟、无漪、无纹,寂然中显示出纯粹与绝对,恍如美神的幻梦。秋水如在眠睡,又如在冥想或者无眠无想,只在明澈的静态里,含着唯有睿者才有的慧光,只有净养的禅心才可比拟的存在。当时的我心窍未开,只以童眸与那秋水灵眼默默相对着,秋水里映出了我的瞳仁,我永远记住了秋水之美,或者说那泓秋水就贮在魂壳里了。多少年后,我能透过那片秋水看到了只有秋天才有的“静”的品性。这种静美不在听觉、视觉或其他感觉里,不在表象而在深深的蕴含里。雨来也静,风生也静,云动雁去也静——秋天让所有的瓜果和庄稼在它的节气里成熟,谷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流风里有苹果的清香,有葡萄酒的甜味,甚至一棵野菜,一株小草,都在这时季里鼓突了种子,甚至小得像鲫鱼籽一样的种子。唯有秋天最热闹、最充实、最丰富、最具有容量和重量,所以它被人颂赞最为辉煌与神圣。但是它充实、丰富、容有重量是为了完全交出,直至一枚豆荚,一枚豆粒大的浆果,一根最粗糙的毛穗——即使被人被兽被禽鸟忽略在田头坂坡,它也要用风将其籽粒反复摇落下来,让它回归。秋天因为丰富,曾为物所累,为有所羁,最后又因为挣脱了物欲而超然万物之上,它能不“静”吗?这时候的秋天之静,实乃是天地之大静也。
没有浮艳气(春),没有浮躁气(夏),秋天经过了减删和舍弃之后,便无赘饰和矫饰,抛去了那些繁溽琐碎的、大大小小的、形形色色的身外之物,剩下的只是山川大地厚朴本真的风骨。经过了孕育、繁殖,经受了沉重而获得富有。然而物极必反,过程便是周流复始的轮回和提升,得到之后又意味着失去,却又是一次复归天道中的间歇与休闲——它通过秋水无声地向人昭示了“水静犹明”,庄子如是说,“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静中有虚,静里至淡,大天之下,如果没有外物扰心,无碍心之蔽,不就能宁静而致远麽?庄子在形容处世道德的最高境界时说过:“夫虚胸怡淡,寂寞无为,天地之平。”想想秋日的碧澄之天和轻洁云影,想想它空旷坦荡的大地田亩和清峻山脉,还有皎皎冷月对应着白水,那带霜的黄菊、赭红的枫林、素淡的芦花……种种物象、意象,都在诠言着秋天的疏放、旷达、虚涵、澄明与淡泊。因此,也只有在秋天的天地之间才产生清正、凛然之气。大气流布,汇而趋之,滂沛成风。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
当人们把生命的晚年比喻秋境,就不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时序类比了,它更寓意着远离未来的秋天和遥对着秋天而进行的漫长而持久的修炼。我想泰戈尔,这生于佛祖国家的智者,慈善、仁厚而又高雅的老人,就在一片秋天叶子上深邃地看到了生命的美。他说: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所有的人都在向秋天走着。
人都能走进深远的秋天吗?我能走进那深远的秋天吗?……
我感谢将我生在秋天的母亲,当她带着产后的疲惫和母爱看着我,要为我寻找一个有别其他婴孩的符号时,在无限的选择里,以自然季节为我命名为“华”。既然后来的我对秋天爱得那样热烈而深沉,既然我从秋天里感悟出种种于生有益的规箴和意义,既然我的秉性气质,我的审美情趣都与秋天的风景、秋天的境界有着契和,那乳名又何尝不是母亲先验般为她女儿的一生点出了标题,设定了今生的基调?我就带着那个乳名,穿过一重一重的秋天走到了老年边缘,还要向未来的秋天走去。
我常常想象,当我垂垂老矣,我独自走在秋天的旷野里,在收割之后的畎亩上,在山河之间信步走着,这信步不再有既定的目标和方位,完全由着心性,无遮无累,生命处在轻松之中——她已经与秋天相合,她自身就是充满深度的秋境。当走累了的时候,我就背倚着一棵老树,膝下是烂漫的雨点般的秋菊,我眯起双眼迎对秋阳,静静谛听着光的微粒从天空自远而近,如同从星际间飘来的泠泠的鸽哨……
作者简介:
海怡,本名李新。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黄河论坛老人,曾担任多年超版。喜欢散文,小说的写作,多有文字见诸于报端杂志,文字以真情见长,数篇散文被选入《山东散文(--)》年卷。出版《灵台第几重》散文集、与别人合著出版《原野牧歌》。
海怡作品链接:
海怡
百姓传奇征文3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海怡
那一束束火把照亮的元宵夜
海怡
此爱绵绵无绝期
海怡
天堂里的父亲
海怡
您不会再回来
海怡
布谷声声故乡情
海怡
我心灵的故园——周庄
海怡
雨荷
海怡
情系太行山
李新
大漠无声
海怡
故乡蛙鸣是否依旧
海怡
河南郑州:照片以外的思绪
河南郑州海怡《树》系列之一:院子里的香椿树
河南郑州海怡“树”系列之二:亲亲的老槐树
河南郑州海怡《树》系列之三:石榴花开
河南郑州海怡“树”系列之四:高高的白杨树
郑州海怡:大美青海系列之一塔尔寺与宗喀巴
郑州海怡:大美青海系列之二“花儿”与湟源
郑州海怡:大美青海系列之三
郑州海怡:大美青海系列之四
郑州海怡:大美青海系列之六
海怡散文
《灵台第几重》
评论集萃
马芳老盖娄光
读李新老师
散文集《灵台第几重》随感
马芳
我上周接到文友送来李新老师的散文集《灵台第几重》,因为不认识,又听说是外地的女作家,难免要福建白癜风医院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