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是一座你来了
就会发现很多惊喜的城市。
虽处北方,却遍布大大小小十几个湖泊,
虽是地级市,却拥有排名全国第四位的高铁线路,
有超过10所高校、
20万大学生的高等教育规模,
有位居江苏省前列的医疗资源
……
徐州的战略定位去年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年修订)》,国家层面上首次对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予以明确认可。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徐州,聚焦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徐州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省委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列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独立板块,专门出台政策意见给予支持。
省委书记娄勤俭要求徐州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新时代方位、把握发展规律、以世界性眼光研究推进高质量发展。
“徐州地缘特殊、地位重要、使命重大。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徐州要成为苏北振兴的强引擎、全面小康的领头羊;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徐州要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节点。”这是江苏省委常委会对徐州的战略定位。
市委书记周铁根说:“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意义不仅在徐州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带动淮海经济区的洼地崛起、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等都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购物、就医首选之地
购物吸引力
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处处长张同华介绍,每当节假日,徐州市中心商圈的金鹰国际广场,30%以上的VIP客户都是外地客户,地下停车场50%以上都是外地车牌。这些外地消费者大部分来自山东枣庄、安徽宿州、河南商丘等距离徐州大概1小时车程的周边县市。
去年9月15日,由三胞集团斥资30亿元打造的徐州三胞国际广场开业,当天迎来30万人次的客流量。这是继淮海环球港奥特莱斯、苏宁商务广场、云龙万达和铜山万达之后,徐州的第五个大型商业综合体。
今年7月10日,全国第28家、淮海经济区首家门店——徐州宜家家居广场主体已全面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和市政配套施工,预计9月份完工,11月份正式开门营业。
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同比增长9.6%,总量位居江苏全省前列、淮海经济区首位。
医疗新引力
徐州的医疗资源对周边居民也有巨大的吸引力。据悉,医院住院病人中外地病人占三分之一以上,徐州现有近家医疗机构惠及徐州周边多万人。
年全市诊疗人次多万人次,服务量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辐射苏鲁豫皖四省、直接服务半径公里、覆盖1.2亿人的医疗服务圈。
为满足周围省市病人来徐州异地就医的需求,早在年,徐州市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新农合协作组”,在全国率先实施开展新农合跨省异地结报工作,并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和现场刷卡结报,涉及区域为4省9市63个县(市、区)的万人口。
便捷的购物环境和优质的就医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徐经商置业。
提高徐州首位度
年,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20个地级市组成了一个新的发展区域淮海经济区。如今,20个城市携手走过了32年。
从当前综合实力看,徐州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城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大幅领先区域其他城市,在交通出行、购房置业、就医上学、消费购物等方面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作为中心城市,如何提高徐州的首位度,真正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好龙头作用?
我市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总的目标是:
到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中心城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万人,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68%以上,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更加凸显;
到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淮海经济区“四个中心”基本建成,集聚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成为令人向往的区域首善之城。
经济中心
眼下,我市经济中心建设突出产业创新和重构,城市综合实力、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市场活力、生态环境等在淮海经济区大幅领先,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商贸物流中心
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重点抓好徐州现代商圈建设,加快建设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加快把综合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商贸物流发展优势。
金融服务中心
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重点抓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争创国家金融支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辐射淮海的金融机构集聚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科教文化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建设发挥徐州科技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扩大辐射影响范围,建设宜业宜居的民生幸福城市。
徐州的一些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也一直朝中心城市的方向作准备。
徐州高铁东站东侧站房及东广场正在扩建,建成之后徐州高铁东站站房的面积将达到4.6万平方米。
随着“米”字形枢纽的形成,徐州将形成与相邻省会城市1小时交通圈,覆盖人口1.2亿人;
与北京、上海、西安等国内中心城市3小时交通圈,覆盖人口4亿人。
徐州,这座百年煤城,正承载江苏和国家的历史使命站在新出发点上,肩负新使命扬帆再起航。
记者王正喜黄启源
摄影陈艳
编辑文佳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北京中科医院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