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游玩,户部山是必选之地
触摸古民居群中的徐州历史
感受处于闹市中的安静
品尝周边地道的徐州美食老字号
附近住宿便捷有特色
寻一家然后寻梦户部山的前世今生
徐州民俗博物馆
徐州市户部山古民居始建于明代,历经清至民国,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了。五家大院,两百多间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房屋,近1万平米的面积,虽然经历了战火和洪水的洗劫,今天仍岿然屹立。整处建筑依山而建,布局巧妙,错落有致,既有北方建筑的雄浑,也有南方民居的秀美。南北结合,形成了徐州特有的建筑风格,成为了我们徐州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
户部山一直被认为是
徐州的人文家园和精神高地。
游览户部山古民居,
除了建筑美景,古人匠心外
背后还暗藏三大谜团
解开这三大谜团,才算真正来过
↓↓↓
而在提及谜团前
先用3句话读懂户部山生世
01户部山位于徐州古城之南又称南山
历史上曾有
“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的俗语
02项羽曾在山顶建戏马台
而成为徐州的第一胜迹。
03明末天启年间户部分司迁到戏马台
使得戏马台发生历史转折
变成官贵府第、商贾趋鹜、百姓辐集之地
有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之景象
户部山也因此载入史籍
在简单了解历史后,
跟着小游一起走进户部山吧
谜团1人们为啥费时费力在山上建房居住?
(图片作者:
徐州土著王琨)户部山古民居的形成,与徐州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不可分。户部山在徐州古代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云龙山,本应是文人墨客休闲游览的地方,人们为什么会费时费力地在山上建房居住呢?
这与明代天启四年(年)徐州所受的黄河水灾有关。黄河由奎山堤决口,将徐州城淹没,历时整整三年。洪水退去后,徐州城整整被抬高了三米,为了安全起见,有钱人自然选择在高处建房,距离南城门只有米的户部山自然成了“高档住宅区”。
户部山高档住宅区的兴起也与漕运有关。当时徐州有两条主要街道,一条是上街(如今的彭城路宽段),一条是下街(如今的解放路),户部山刚好位于两条街道之间。外运物资经奎河进城,徐州没有水门,就从奎河修了一条水道到户部山,将所有物资都运到户部山,然后再发放到城内各处。
总而言之,人们争相到户部山建房居住,是趋利避害的一种选择,就像鸟儿在树上筑巢、兔子在地下打洞一样自然。
谜团2兵家必争之地,这片古民居为何保存完好?
(图片作者:
cookie80painting)提到徐州,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句话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城位置特殊,但城市很小。站在户部山上,城区内的布署一目了然。所以,她只能作为战略要地,而不是战术要地。
身处一座经常被战火洗礼的城市,户部山上这么大规模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是如何能够保存下来的呢?徐州民俗博物馆馆长李春雷说,户部山可以说是一片“千年福地”,交战双方从来不打这里。这里位于徐州的政治中心之外,老百姓为了保命,也愿意舍财,没有必要破坏它。
户部山古建筑从明清时期屹立至今,也与它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有关。这些建筑都有2-4米高的石头垒就的地基、基础框架结构、里生外熟的砖头,十分稳固。主梁都是精挑细选的木材,不生虫、不变形、不开裂。特别是余家大院内明代兴建的集善堂,墙壁上每隔一段都会夹进一块石头,能够分解地震力。
谜团3户部山上住的究竟是什么人家?
户部山,明代天启之前,在山坡已经有人居住。天启之后,居民大户增多,绵延到土山剪子股,初步形成居民区。清代康熙25年户部分司迁走,乾隆年间崔家迁入,余家、翟家、郑家、刘家、阎家、魏家、李家陆续迁入,占据在户部山的中上区域。
其实,在明清时期,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也不一定都能住进户部山,还要看威望,排资格。
余家大院,坐拥山上最好的地块;翟家大院,变卖所有资产结清民工工钱;刘家大院,刘邦之弟的玄孙;郑家大院,几代人留下多首诗词。
一座户部山,不仅记载了半部徐州史,也集中体现了传统社会仁、义、礼、智、信等人文精神,游客来此不仅能看到清新文艺的美景,更能触碰到不凡厚重的历史,如果你到徐州,户部山,绝对值得你走进了解。
特色民宿01特色香包来这里,自然不能错过的便是独具地方特色的香包,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汉代时,徐州手绣香包已广泛运用到岁时年节等民俗生活中。
徐州香包在造型上多种多样,以新、奇、美、真为特色,形状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立体造型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从实用价值上来说,马庄香包添加了20种精心选制的中药材,如冰片、桂皮、薄荷、菖蒲等,香味独特、持久,具有预防感冒,驱蚊虫、安神调心等功效。02徐州剪纸最吸引小游眼球的莫过于徐州剪纸了,传承人凭借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纹样和图案。
它既融入了北方剪纸豪放、粗犷、浑厚的特色,又揉合了南方剪纸的细腻、清秀的艺术特色,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后再融入当地的文化。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徐州剪纸内容也由传统的表现手法转为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如农村的耕种、收打、除草、喂鸡放羊,编织、运输、建筑等,作品画面朴实,简洁明快。
03葫芦烙画葫芦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品。之所以称为“烙画”,是由于传承人用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使之融为一体。
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也可订做属于自己的特有画面或肖像,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04徐州泥塑在户部山古民居里,类似这种有趣的作品很多。能模仿鸡鸣的“叫虎”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