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区是个什么东东?
云龙区属于株洲市,不属于行政区划里的县级行政区,正确的全称是云龙示范区,是国务院年批复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五大示范区之一。云龙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于年,作为株洲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合署办公,对示范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云龙的地盘,位于株洲市域的最北部,绝大部分来自石峰区,有少部分来自荷塘区。上溯到年,现云龙的大部分地盘是那一年从长沙割的。不要奇怪,株洲市区的地盘就是解放后从长沙、湘潭、醴陵三个县都割了一块拼成的。在千年历史里,长株潭三地的土地割来割去,玩过各种组合,能写一本《三城演义》的。
要说有什么遗憾,就是当年长沙没有将跳马一起割给株洲,导致跳马像一个楔子深入石峰区,搞得石峰区有些路不好修,要从长沙借道而过。而跳马离长沙市区远,离株洲市区极近,却因行政上属于长沙而不能开发,而且与长沙市区隔着广袤的绿心而永远不得开发。跳马居民只能怀着羡慕嫉妒恨,眼睁睁看着在边界线的株洲那边的邻居被征收土地,洗脚上岸摇身一变为市民。晨曦君建议,长株潭一体化这个大课题下,要考虑行政区划的微调,将深入石峰区的那块跳马的地割让给株洲,这对跳马、对株洲石峰区是双赢。
湖南的官方地图中株洲市市区的行政区划,并没有标注云龙区。统计年鉴里的很多统计类别,云龙区与石峰区年才分开统计。所以,云龙不是一个区,在某种意义上却又是一个区。
云龙从石峰区分出,是双输结局
年株洲中心城区各区的土地拍卖总价.8亿元(见下图。图片来源:株洲楼市头条),石峰区只有6.8亿,占3.9%,几可忽略不计。年开年,石峰区清水塘片区的四块土地流拍。
石峰区作为株洲的产业最强区,竟然没有什么土地可卖,少量能卖的土地又还没有成熟到引起开发商的购买欲望,这让石峰区如何更新旧城,如何留住人口和人才?难道这不是个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吗?难道只有我觉得这是个大问题吗?
年,我在一个研究课题里特别谈到了这个问题(以下蓝色文字):
我们建议将石峰区作为新技术、新产业的核心孵化基地,不仅是因为它有株洲最好的产业和企业,是株洲产业创新的核心载体--中车企业所在地,更因为石峰区是面临人口和产业双流失危机的唯一的中心城区,急需政府倾斜投资予以提振。石峰区作为老城区,市容破旧,拆迁成本高,旧城改造缺钱,提升中车企业所在的田心和麻塘坳的片区品质十分困难。同时石峰区是面积最小的市辖区,只有60.2平方公里(倒数第二的云龙都有.8平方公里),基本没有未开发的土地。我们调研发现,石峰区工业用地严重不足,田心片区与长株潭城市绿心重叠,已经几乎没有可供开发的产业项目用地,只剩部分零散用地,无法落地大型产业项目。石峰区留不住人、产业潜力因没有土地而无法爆发、破庙装不下金菩萨的危机已经十分明显,已经容不得株洲不作为,或者慢作为、小作为。
针对基本没有土地储备的问题,石峰区的应对措施是希望市政府支持,尽快向省政府申请长株潭绿心调规。我们认为这治标不治本,问题的根本在于不合理的行政区划顶层设计,导致最好的马配备最差的鞍,工业最强的石峰区配备土地资源最少。株洲应考虑石峰和云龙合并(合并后的面积仍为市辖区倒数第二),解决石峰区产业强却没有发展腹地和土地资源、云龙人少土地多却产业羸弱的问题,这是一个互补和双赢的方案。合并后,选择一片山清水秀之地,参考东莞松山湖华为园区模式,建设轨道交通新城,以最好的风景、最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四通八达的路网、便利的城际交通(快速路、城铁)容纳中车在株各子公司的总部、研发中心、员工小区。
综上,石峰与云龙,合则两利,分则双输。上述建议,从操作上来说并不难,因为云龙还不是真正的行政区,而且它原本就是石峰区的一部分。合并这件事,越往后拖会越难,因为云龙的公务员队伍会越来越庞大,合并会有损他们的利益。
政协委员提议:石峰和云龙联合申报国家级经开区
今年一月份,株洲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召开。在诸多的政协提案中,来自政协委员齐晓武的提案引起我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