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年6月11日下午15:50发布地点:徐州市新城区行政中心政府新闻发布厅发布主题:徐州市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新闻发布会发布人员:郝本军徐州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主持人:于洪亮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6月11日下午,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于洪亮主持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郝本军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徐州市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于洪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现在进行第二场发布会。
大家都知道,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事关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把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救助保障机制、加大投入、提高标准,有效保障了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为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让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助力全市脱贫攻坚,经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自今年7月1日起对我市困难群众三项生活保障标准进行调整。本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郝本军先生对我市困难群众三项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情况进行解读发布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下面,请郝本军先生作专题发布。
郝本军(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徐州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郝本军,现在由我介绍市政府关于调整我市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标准的相关内容。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和市政府有关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要求,综合考虑自然增长有关规定、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全省最低要求以及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经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自7月1日起对我市困难群众三项生活保障标准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一是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我市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元调整到每人每月元,月增40元。这是继我市低保标准去年实现全市城乡一体化后,城乡低保标准再次同步提高。
二是调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年我市机构养育孤儿每人每月由元调整到元,月增元;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由元调整到元,月增元。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本地孤儿供养工作,可按照市级的标准予以提高,供养经费由本级财政负担。
三是调整城市特困人员生活保障标准。年主城区城市特困人员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元调整为每人每月元,月增元。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本地城市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可按照市级的标准予以提高,供养经费由本级财政负担。
兜住脱贫攻坚基本民生保障之底,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系到全面小康的成色质量。我市再次对低保对象、孤儿、特困人员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提标,将惠及我市困难群众14万多人,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困难群众生活的高度重视,是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落实惠民政策的暖心举措。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落实落细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标准调整这一惠民政策,精准精细做好提标补差扩面工作,抓实抓细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提升党和政府关爱困难群众的温度,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打造我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贡献民政力量。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于洪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感谢郝本军先生。下面,把时间交给记者朋友,欢迎大家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第一个问题。
徐报融媒记者:您好,我是徐报融媒记者,请简要介绍如何做好“提标补差扩面”的政策落地工作?
郝本军(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目前受疫情影响,各级财政下行压力非常巨大,市委市政府仍决定再次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督促各地认真抓好政策落实落地,对原低保对象逐户重新核定收入,逐人重新核定补差水平,将家庭人均收入介于-元之间的困难家庭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0元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低保政策的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盲视力残疾人和临时救助中的重大疾病人员纳入低保范围,督促主城区以外的其他地方按规定制定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确保低保、孤儿和特困等困难群众7月1日享受新的保障标准。
于洪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下一个问题
新华日报记者:您好,我是新华日报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加之受疫情影响,请问我市在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方面还有什么利好政策?
郝本军(市民政局四级调研员):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下一步我们仍将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来抓好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落地落实。
一是做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年底我市与全省同步在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62.8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员全部脱贫,但他们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这部分人极易返贫,我们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将返贫人员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二是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探索建立相对贫困救助机制。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基本社会救助,健全专项社会救助,完善急难救助制度,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促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大救助格局。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为此,我们将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在有条件地方,将社会救助给付确认权下放到镇;加强基层经办服务能力,解决基层经办人少、事多、压力大的难题;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办理,畅通社会救助渠道。
于洪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由于时间关系,本场发布就到这里。请大家稍作休息,接下来进行第三场发布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