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他为无缝融入徐州,将通跨省地铁

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今年以来,隔壁宿州的萧县,为融入徐州都市圈动作频频。在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之后,萧县亟待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融入徐州,寻找新的突破口。

年6月8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网站发布来自徐州市铁路建设发展服务中心的消息称,为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巩固徐州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推进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6月3日下午,徐州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轨道交通等部门会同安徽萧县发改委、交通部门,共同就对接两地地铁、市域铁路、公路建设召开座谈会。双方就建设徐州市域(郊)铁路徐州至萧县线项目达成一致意见。

消息介绍称,市域(郊)铁路徐州至萧县线自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起点汉王新城站引出,向西南方向行进,经过G30、姚楼村,至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线路全长13.5km,沿线共设4座车站,平均站间距4.5km,徐州境内长度约5.3km。同时线路预留进一步延伸至淮北市条件,满足紧密都市圈层联系的需要。

这意味着,此前曾因跨越苏皖两省而一度推进工作缓慢的徐州市域(郊)铁路徐州至萧县线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条条大道连通起来,我们有理由确信:未来的淮海经济区,徐州一定是其中心城市,并且淮海经济区也一定能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数千年来,萧县一直属于徐州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年。50年代中期,洪泽湖泛滥,治理湖水泛滥的工作随即展开。

但是洪泽湖位于江苏、安徽之间,西属安徽,东属江苏。两省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同,且不属于一个省份,相互协调难度较大。

为更好治理洪泽湖,年,安徽省盱眙县、泗洪县划入江苏。而江苏徐州的萧县、砀山并入安徽宿州。

自此,萧县徐州,两分离。

然而,行政区划并无法阻挡两地民间交流的密切,由于萧县比徐州任何一个行政管辖县都要近,萧县人来徐工作、置业的不在少数。特别是近年来徐萧两地交通条件的改善,萧县作为徐州西大门和后花园的说法越来越多被提及。

年9月,萧县高铁北站与郑徐客运专线同步投入使用。仅18分钟,即可从萧县北站乘坐到高铁徐州东站,这条线路也被戏称为徐州地铁0号线。

年3月,徐萧城际公交线路通车。

年12月,萧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年,萧县将加快融入长三角、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发展战略,积极在道路交通、园区产业、城市建设等方面与徐州深层次对接,主动向东融入徐州,力促线型发展转变为扇形发展。

年3月,萧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工作实施方案》(审议稿)。根据方案,萧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目前的龙城镇迁移到凤城新区。

作为萧县对外交流的窗口,凤城新区是萧县积极对接融入徐州的主战场:郑徐高铁和国道贯通而过,规划建设中的萧县轨道交通,与徐州地铁1号线无缝对接。

萧县政府谋划的县政府驻地迁移等行政区划调整事项的背后,是安徽省萧县跨省与江苏省徐州市的深层次对接,是萧县主动向东融入徐州都市圈的战略决心。

无论是交通、经济、文化、民间往来,当下二者的关系,像极了上海和昆山。

借鉴南京与天长(南京地铁S8号线),上海与昆山(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的跨省地铁先例,此次双方就建设徐州市域(郊)铁路徐州至萧县线项目达成一致意见,将进一步推动两地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徐萧一体化也从客观上成为现实。

萧县加速融入到徐州都市圈,让两地人民满怀期待,但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有外省区域主动融入徐州了。1、年9月份,徐州宣布与周边7个城市(宿州、淮北、商丘、菏泽、枣庄、连云港、宿迁)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随后临沂与济宁也加入了,包括徐州在内,10个城市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

徐州与这9个城市的协议,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公积金异地互贷协议。之前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类似的跨省协议,比如深圳和长沙、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但是基本限定了一种情况:就业地缴存、户籍地买房。这次10个城市跨越4个省,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户籍壁垒、信息壁垒以及区划限制,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制度创新。

2、不仅是房地产,根据报道,5年前淮海经济区就领先全国率先实现了医保跨省结算。徐州下辖10个县区市,但是12家主要医疗机构和周围58个县区签协议,允许万农民现场刷卡结算医疗费。到了年,到徐州的外地游客,每10人就有一个来看病,医院的门诊病人40%是山东、安徽和河南人,住院病人也有30%。

这些合作协议对大家都有好处,但是毫无疑问,受益最大的肯定是徐州:

房地产具有集聚效应,几个城市互相放开,经济最发达的,肯定占便宜。因为谁都知道发达地区的房子最保值,这样徐州相对周围的地区发达一点,土地价格就会有明显提高,政府就有更多的钱修基础设施,又能带来新的买房资金,最后即使房地产市场滞涨了,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起来了,城市也发展了。周围城市的人都来徐州看病,首先要在徐州消费,他们要吃要喝,要住,要行。其次医院,医院可以购置更多更多的医疗设备,雇佣更多的好医生,增加很多高端就业。对于其他市来说,身边有个相对发达城市,普通人的生活可以更便利,地方经济也能给发达城市做一些配套产业。

于是,双方互取所需的目的阶段性达成。

淮海经济区城市群,指望北上广是指望不上,自己省内的南京,济南,合肥,郑州也鞭长莫及。如果自己注定不能成为中心城市,靠近中心城市也不错,所以,他们做出的选择是: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指望不上的城市身上,还不如扶植自己身边相对发达的兄弟城市——徐州,让徐州做淮海经济区中心,这起码市民看病的路程更短,企业产业升级的成本更低。

总的来说,徐州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自身实力决定的,而周围的城市也乐于扶植把其建设成中心城市。

文章最后,我们看一张中国分线人口密度图,徐州处于大淮海地区中心,这里几乎是深红色,但是这个地区非常缺大城市,徐州和周围几百公里内的地区是一个明显的空白区,缺乏大城市,那就必然会制造一个大城市。徐州目前拥有不少优势,多所高校(包括院校)、医院、多地实现了医保跨省结算、多个城市实现住房公积金贷款异地互认互贷,以及地铁、高铁的建设等等,当然还有周边的淮海经济区城市群......现在中国基本的都市圈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其他地区的人口都已经被都市圈瓜分完毕。淮海经济区城市群有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尚在发展洼地的城市群,徐州则有可能在周围城市的扶植下由二线升至1.5线城市,至于升至一线城市恐怕只能永远停留在梦想阶段了。

(文章部分转载自马前卒、澎湃新闻等,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xl/6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