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痤疮医院 http://pf.39.net/xwdt/150707/4651560.html
菊科植物是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最大的一科。菊科植物在中国约有属近种。我们主要从花来分辨菊科植物:菊科植物一般有一致的小花结构,花瓣呈辐射状散开,多数小花密集排列,外覆以总苞片而形成一致的头状花序。头状花序即花生长在顶端或枝叶未端,些菊科植物在夏未或秋季花会变成冠毛或刺毛状种子以利于远距离传播(如蒲公英、千里光和鬼针草),花色多为黄色或白色,少数属有紫色、紫红色等其他颜色(如蓟属植物的簇状花有紫色、紫红色、粉红色)。菊科植物大多数无毒,能作为食物食用,且全国性分布。菊科植物种属众多,分辨也较困难,但是至少你要懂得分辨以下几种。
野菊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又名山菊花、路边菊、野黄菊等,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为多。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厘米,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下面较密;叶柄下有明显的假托叶;高达1米。头状花序直径2~2.5厘米,排成聚伞状;花小,黄色,边缘舌状,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野菊花耐早且耐寒,对土质要求不高,因此多见于田边地头、渠边路边、山坡野地、草甸、草地、黄土地、灌丛、河边水湿地,海滨盐渍地及岩石上等处,在树林中和蕨类植物茂盛的地方较少见。
野菊花的嫩茎叶可生食,花常用于冲泡茶饮,老的茎叶苦味较重,要用沸水焯1~3分钟再换冷水浸泡一小时左右,去除苦味再食用。在野外,野菊花常用于与肉类食物炖煮,可去除肉腥和鱼腥味。平时家中小聚,打个火锅那也是非常不错的配菜。野菊花的花为药用部分,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疏风平肝,常用于清热解表和清热解毒。对治疗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对眼热、目赤疼痛、长距离行走的头痛脑热、中暑前的眩晕效果极佳。
野菊花泡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醒脑茶饮。毫升开水放入3~5片野菊花常作为保健茶饮,若作为治疗,量要加大2倍,或用野菊花熬水饮用。将野菊花用沸水浸泡一个小时,再煎煮30分钟饮用,可预防感冒。
野菊花可治疗疔疮肿痛、无名肿痛:老野菊花茎叶或加菊花克至克,加水~毫升煎成浓汤,分两次内服,外捣适量鲜品外敷,干即换,病情较重者可用野菊花茎叶和花捣碎绞汁内服,药渣外敷。治疗眼热、目赤疼痛,除可以常饮用野菊花茶外,病情较重者可用野菊花(也可用茎叶)50克,加水毫升文火熬至30毫升,药液放凉点眼。野外长途劳顿常会引起劳累性的高血压症状,造成头疼、头胀,野菊花泡茶饮用可缓解和治疗此类症状。
日常饮用野菊花茶,对预防高血压和辅助治疗高血压有良好效果。野菊花还有杀菌消炎的功效,也常用于治疗伤口发炎。取适量的野菊花茎叶(最好用老的),加水煎煮至浓汤,洗涤患处或用药棉、布掩敷伤口和患部,可杀菌消炎。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适量的野菊花药水可作为个人清洁的良药。野外常见的还有小野菊、岩香菊、雏菊和小雏菊等,这些都为野菊花的同属植物,食用和药用部位和效果相同。但野菊花及同属植物性微寒,脾胃弱者食用过多或长期食用会伤脾胃阳气,偶会出现胃部不适、胃消化功能减弱、肠鸣、大便稀烂等肠胃反应。故脾胃虚寒者酌量食用。在野外,野菊花常配以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如野蔷薇、月季、金樱子或鱼类、其他肉类同食,以中和野菊花的寒性。
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蒲公英,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分布之广是许多植物不能比拟的,除极热的沙漠地带和极冷的高山寒地,世界几乎每个地方都可见到蒲公英的身影。蒲公英的适应性极强,无论是山坡荒地、草地、河岸沙地、荒野、树林、丛林空地,都能采集到它,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经常食用的野菜。
各地不同种类的蒲公英叶片大小以及形状变化都很大。我国约有22种蒲公英,蒲公英为直立茎,根出叶(少量蒲公英种类茎上也生叶,但大多叶片贴地面发散生长),簇生排成莲座状,掐断茎叶会渗出白色乳汁。株高大多为20~40厘米,主根粗壮深长,根单一或分枝,入土深度可达1~3米,再生能力强。
叶片倒披针形或披针形,叶片边缘有不规则锯齿,花生于茎顶端,多为白色或黄色。花谢后结絮状种子,随风飘落,花期多在早春及晚秋。
人们常食用的是蒲公英的幼苗,在长江以北的地区,通常于3~5月睬集蒲公英幼苗,可生吃,也可用做汤或焯熟后凉拌。蒲公英的成体生食会有苦味,因此需要用水焯1~3分钟,然后用凉水浸泡半个小时后凉拌或煮汤。
蒲公英的药用:
治疗疔疮肿痛:蒲公英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效果极佳。感冒:蒲公英3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便秘、小便黄、小便时尿路刺痛:蒲公英50~60克,煎水至50~毫升服用。一-日一次,一般一到二次可解决尿路刺痛等症状,连服3~5天可治疗便秘。蒲公英根也是良好的野外茶品。挖取蒲公英根,洗净切成薄片,于光下晒干或用火烘干,肝水冲泡,能够提神醒脑,其作用类似于咖啡。国外有人将蒲公英根磨碎与咖啡一起冲饮,效果极佳。平时行进困倦时,可将1~2片干制蒲公英根舌下含服,可抑制困乏,帮助提神。
马兰
菊科马兰属植物马兰,别名马兰头、马兰菊、路边菊、田边菊、泥鳅串、衰衣草、小野菊等。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细长根状茎,匍匐平卧,白色有节。茎直立,高30-50厘米。叶披针形或倒卵长圆形,单叶互生,近无柄,叶长3~7厘米,宽1~2.5厘米,初春仅有基生叶,茎不明显,初夏地上茎增高。黄色头状花序疏伞房状,直径6~9毫米,边花舌状,白色或紫色。瘦果扁平倒卵状,冠毛少,易脱落。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见于山间、溪水边、草丛、路边、田野等处。马兰全株可食,通常于3~4月采摘马兰嫩茎叶做蔬菜,食用时先用开水烫过,再用清水漂洗去除苦味。马兰味辛,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湿、消食、消积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十-指肠溃疡、小儿疳积,肠炎,痢疾,吐血,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疮疖肿痛,乳腺炎,外伤出血;痢疾或湿热腹泻;咽喉肿痛,痈肿疮疡;血热衄血、便血;湿热黄疸;或水肿,小便不利;饮食积滞,脘腹胀满等疾病。
止血:鲜马兰茎叶捣烂外敷。鼻血不止:鲜马兰揉碎塞鼻。痈疮疖肿:马兰嫩叶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亦治蜂、螫、蛇咬。咳嗽:鲜马兰30~60克,水煎服,效果很好。消炎杀菌:鲜马兰适量,水煎,清洗伤口或身体。菊科马兰属植物马兰有几个变种:原变种马兰、狭叶马兰、多型兰、狭苞马兰以及裂叶马兰,它们的功效都相同,在野外常煮马兰汤(马兰适量煮汤,汤菜同服,吃的同时就预防和治疗疾病),有清热祛暑、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和预防感冒、咳嗽、燥热腹泻、痢疾、消炎杀菌等常见的疾病,马兰花也是极好的茶饮,马兰花数朵,开水冲泡半小时,具有提神醒脑,平衡体内电解质等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根、叶,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本草正义》记载:”马兰,最解热毒,能专入血分,止血凉血,尤其特长。凡温热之邪,深入营分,及痈疡血热,腐溃等证,允为专药。内服外敷,其用甚广,亦清热解毒之要品也。若谓其破宿血而生新血,则言之过甚矣。
相关阅读:
户外可食用植物科普(1):蕨类植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