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海里的生物!
错——种类繁多,错综复杂!
图——图谱!
这个深受皇帝们喜爱的图谱,究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
书名:《呀!海错图》
原著:聂璜
编著:文小通
出品方:布克熊童书&
文化发展出版社.
??明末清初在钱塘江畔有个少年——聂璜,他特别喜欢这些形状各异的水生物种,这让小小的他非常着迷,他非常专注的观察它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他想探究事物的真相,通过读书,他知道遥远的大海有更稀奇的生物,好想和它们交朋友啊!
.
???痴迷阅读的他又爱上了画画,长大以后拜师学画,因为在画中融合了自己的思想,他成为了一个风格独特的画家。在远离家乡的二十年里,他在靠近温州和台州地区,画下了《蟹谱三十种》。
.
??在那个时代,人们都认为聂璜讲述的生物都是虚构的,因为从古至今都没有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图谱,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生物,他决定自己画一本,于是,喜欢螃蟹的他成为了画海洋生物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这本《海错图》,一共画了多种生物,每种生物都配有一段文字,有的是实地考察的记录;有的是关于文献的考证;还有生物的产地、习性、外形,以及食用方法等,
有的还会配上一个小总结。
.
书中画的生物真假掺杂,有真实存在的,有道听途说的,有神话中的,用了很细致的工笔画法,色彩艳丽,这些生物被画的有点卡通,又像漫画,但内容又是正儿八经的。这部作品得以保存还得感谢一个人,正是在雍正年间太监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皇宫,目前前三册《海错图》在北京故宫,第四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喜欢盖章的乾隆皇帝对《海错图》的喜爱,表现在他数次下旨修补、装裱图谱,还在每册开篇都留下了玺印。
.
本书以清宫旧藏为蓝本,精选了其中近百种生物,分为鳞部、兽部、虫部、介部、羽部、化生、传说七个部分,更有“验明正身”小环节,揭秘奇特生物的前世今生。
.
里面的历史故事也是相当有趣,你看,脑袋里面有两块石头的石首鱼,其实就是黄花鱼。在春秋战国时期,黄花鱼还救了吴军将士一命呢,后来吴王阖闾尝了晒干了的黄花鱼觉得味美,还创造出一个字来,上为美,下为鱼,后来演变成“鲞”(xiǎng),意为鱼干。
.
画风软萌,科普硬核,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碰撞,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说真的,你的书架上真应该有这样一本值得珍藏的科普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