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徐州,已经发展成二线经济强市,

年,对于徐州来说,

是一个绝不平凡的一年。

年,根据官方最新数据,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

比年名义增长13.64%,

发展速度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徐州,已经从普通地级市发展成二线经济强市,超过了70%省会城市,成绩令人瞩目。如不出意外,徐州今年全国排名能进入前30,超过哈尔滨,排到28位!

徐州,怎能“被遗忘”?

大风起兮云飞扬。一场新时期的“大决战”打响,淮海大地四省20市矢志一心:打一场区域协同发展的“淮海战役”。

一个战略,呼应1.2亿百姓期盼

打造淮海经济区,这是一声持续了30年的呼唤。

纵观中国区域经济的几大增长极,珠三角的崛起得益于深圳特区改革开放;25年前浦东新区横空出世,才有了长三角跻身世界六大城市群长期繁荣。如今,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国家战略近在咫尺,淮海经济区不能再错过。

“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正符合这一区域的发展实际。”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陈耀看来,淮海经济区在新一轮国家战略分工中,必将承担更多重要使命。

两张地图,区位反转“抬龙头”

即使在更近的周边,安徽的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山东的蓝色经济带和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带,都已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唯独“淮海”还在苦苦等待。

一片经济洼地,徐州率先突围。过去十多年徐州艰难而持续的经济转型,为跻身“中心城市”打下扎实产业基础。徐州拥有国内43家银行金融机构,入驻物流企业多家;徐州商圈吸纳跨省消费量占中心商圈总量的三成;以徐医附院为代表的医疗卫生资源惠及周边万人;14所高校的20万大学生构筑起人才高地……徐工集团党委副书记陆川说,企业多名技术人才,有七八成是来自淮海经济区的外乡人。

年5月,在徐州召开的淮海经济区协调发展专家咨询会上,山东社科院政策研究室专家石晓艳直言:“冲锋陷阵看大将,区域发展看龙头。徐州有基础、有能力担当区域协同的‘领头羊’。”

徐工巴西制造基地现代化的产品生产线

三张标签,老工业基地又担新使命

“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淮海经济区应找准国家定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孔令刚认为,走进“十三五”,国家战略布局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再局限在一地一市甚至一省,更加强调区域协同。他为淮海经济区贴出三张标签:国家省域边缘区域联动发展样板区、跨省连片资源枯竭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欠发达革命老区转型发展先行区。

跳出“云龙湖”,放眼“中南海”,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找准新坐标。

四省同心,决战小康共圆“淮海梦”

共建淮海,四省共梦。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吴先满充满感情地说:“这不是徐州的事,不是江苏的事,甚至不是苏鲁豫皖四个省的事,它是国家发展战略填空补缺的‘棋筋’,关乎1.2亿淮海人的福祉和期盼!”

新时期“淮海战役”冲锋号再响,徐州一马当先——抓紧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这条主线,打造区域经济、金融服务、商贸物流、科教文化“四个中心”,淮海兄弟手牵紧,全面决战小康。

看淮海,大风起兮,云飞扬!

看徐州,能看到中国

徐州——

————————

一个里程碑式的一年,一个华丽丽的战略性突围,它的伟大意义,将在未来历史中日益凸显。

世界著名的财经杂志《巴伦周刊》最近发表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强烈建议未来投资一批中小城市,其中重点举了三个城市作为例子:徐州、泰安和潍坊!

文章指出,根据世界顶级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的预测,类似徐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将成为未来15年内中国最热门的投资区域。到年,以徐州为代表的一批城市将成为新的特大城市。

罗志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多年来致力于城乡规划与发展、旅游规划与发展、国家空间系统新思维、中国圈、京沪鲁豫大十字等研究课题。特别是他的国家空间系统理论,逐步得到现实的印证。

罗志刚教授在6月25日凌晨推送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yy/6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