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年4月初,秦浩教授仙逝。我是辗转得到消息的。据说,其夫人遵嘱在办完后事后才通知主要的亲朋。秦先生就这样无声地走了,令我感伤!
年夏,秦先生陪同北大宿白教授带学生到陕西和山西大同教学实习,我和秦先生就是在大同相识的。此后断断续续来往不绝,直至年,这是在我日记上查到的最后记录。其实,后来我俩又为申报社科奖忙了一阵子,但未记下来。
回忆与先生的交往,有两点印象深刻:
一是先生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年上半年他输送到南京博物院五个学生,个个出类拔萃。巧了,他们都和我一起共过事。第一个是贺云翱,年和我共创学术期刊《东南文化》,后来担任编辑部主任;年主持创办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并担任负责人;年回南京大学任教,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有多项社会兼职,主持过二十多项国家和省市科研课题,发表有关历史学、考古学、文化遗产学等方面的论文和论著数百万字,还多次应邀为当时的国家和省、市领导人(如曾庆红等)授课,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另一学生殷志强,我担任南博陈列部主任时,提名聘他为副主任;年他调南京艺术学院任教授、博导;年任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女生许忆仙,也是我在陈列部时的业务骨干,年8月24日,我们欢送她去了美国爱荷华州,走前她领我去秦浩老师家拜访。另一个学生周晓陆,曾任南博保管部主任,业务上和我联系密切,现在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第五个是张敏,研究员,曾任江苏省考古所所长,我和张敏一同去安徽作过考古调查,现已退休。其他高足均是江苏省各主要城市博物馆馆长或考古部主任,在江苏乃至全国考古界名声显著。外省我见过的有天津某出版社负责人陈益民、南开大学教授和平、河南安阳市博物馆朱馆长等。
秦先生还有一个较年青的高足,名叫龚良。龚良,男,汉族,年4月生,江苏太仓人,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南京博物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馆员;兼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执行委员、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文物总店总经理;此外,他还是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我在省文化厅以及后来的省文物局期间曾和龚良共事多年。
二是先生治学严谨。他的专著《隋唐考古》于年出版,是国内最早正式出版的隋唐考古教材,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当然,我最清楚的是他和我共同参与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的编辑工作,他的细致、认真、刻苦令我敬佩。例如:年7月12日下午,王惠芬局长、龚良、秦浩、韩品峥和我前往中心大酒店向国家文物局地图集总编辑组叶学明老师汇报江苏省《地图集》工作近况,希望总编辑组可以尽快来江苏初审我们的稿子。叶老师说最近排满了,这时秦先生递上他修改的古遗址和古墓葬部分打印稿,请叶老师阅看。只见打印稿周围空白处,写满了补充内容,蝇头小楷,红白字相间,不仅内容详实,而且形式整齐,极富美感。叶老师赞不绝口,最后说:你们编辑班子稳定,工作认真细致,稿子和要求越来越接近,应尽快安排你们通过初审。此书出版后拟申报省社科奖,局里委托,以秦教授为主、我协助,进行具体运作。秦教授和我多次带着书送到评委家中,他还作详细的介绍。记得我随秦教授去黑龙江路胡福明家,是我第一次见到学者型的大领导。(胡福明,原南京大学政治系教授、副系主任,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年退休)
在《地图集》编辑工作持续的近十年中,为了赶送审或印刷工期,秦教授、韩局长和我时常有三五天的小集中,一般是到宾馆(大部分是在省测绘局旁边的小旅店)讨论、核稿,大家工作、吃饭、休息都在一起。在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里,秦教授既是学者又是长者:他深厚的学识,严谨、认真、细致、刻苦的学风对我们有引领作用,是可敬的学者;他年长我们几岁,生活上时常关照我们,是亲近的长者。
斯人已去,风范犹存!
下面摘录我的日记中有关秦教授的记述,虽然简要,也不是很全面,又像个流水账,但从中不难看出秦先生的刻苦认真,令人钦佩。
年7月17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宿白教授带学生到大同参观实习,我作为大同市文化局文物科的干部负责接待工作,同时边听课、边认真作笔记。
年7月19日宿白教授到云冈石窟讲课。(笔记略去)
年7月23日下午,在下华严寺举行学术讲座,宿白教授主讲大同古城考古。本市文物工作者我也通知他们来听,陪同宿白教授一同来的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秦浩教授也作了发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秦教授)
年2月2日去南京探亲在岳父家住了几天,其间参观了南京博物院,作了详细笔记。
年2月4日去向阳北巷8号3楼6室拜访了秦浩教授。秦教授写了条子让我去朝天宫市博找他的学生朱兰霞,让她陪我参观市博物馆。
……
年7月18日我和南博梁白泉院长、东南大学刘叙杰教授、南京大学秦浩教授到镇江甘露寺遗址考古工地考察,事后我们还接受了采访。
年12月5日开《地图集》会,秦浩教授、贺云翱、谷建祥、束有春、邹厚本、韩品峥和我到会,龚良主任主持。
年12月10日《中国文物地图集》审稿组专家黄景略一行六人到南京来审稿,入住东郊国际会议中心,审阅《江苏分册》的条目、专题图文字。我和秦浩、韩品峥等陪同入住,回答专家提出的问询。
年4月10日与秦浩一行到中山陵暗香阁,审“中山陵”“明孝陵”条目。
年6月11日和秦、韩等去扬州核稿。
年1月23日龚良召集唐云俊、韩品峥、秦浩、贺云翱、谷建祥、邹正玉,讨论概述和重点文物图照片问题。
年7月12日下午4时与王惠芬厅长、龚良、秦浩、韩品峥到中心大酒店见总编辑组叶学明老师,汇报《地图集》编辑进度。看到秦浩出示他修改的古遗址和古墓葬部分的打印稿条目旁所加密密麻麻的文字,如同蝇头小楷,甚为工整,(叶老师)表示首肯,答应近期来宁审稿。
年7月17日与秦浩和韩等去镇江核稿。
年7月18日到常州核稿。
年7月23日去苏州核稿。
年7月25日去无锡核稿。
年10月13日总编辑组黄景略一行六人到宁,入住国际会议中心。
年10月14—16日专家们审稿。
年10月17日下午,秦浩和我等人陪总编辑组专家去南京大学参观。
年10月18日上午,我和秦浩去请总编辑组专家到南博参加文物节暨南博70周年庆典活动。
年10月19日专家继续审稿。
年10月20日在中山陵永丰社开始地图集江苏分册文字条目初审,经一天专家评议,通过初审。
年10月21日安排专家们到无锡,我和秦浩等人陪同看文物单位寄畅园、第二泉、鼋头渚。
年10月22日到苏州看拙政园、忠王府、西山镇八公山、明湾。
年10月23日上午看同里退思园,下午看沧浪亭、文庙。(专家们)5日乘火车回京。
年11月3日和韩、秦赴连云港核稿。
年11月6日到徐州核稿。
年11月16日去盱眙看明祖陵。
年11月17日到宿迁核稿。得知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吴建民不幸身亡。(吴和龚良都在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任教,又先后调离南大。)
年11月18日到淮安核稿。
年11月20日我和秦浩去石子岗殡仪馆,向吴建民遗体告别。
年12月1日去泰州核稿。
年12月2日去扬州核稿。
年12月3日去盐城核稿。
年12月4日去南通核稿。
年12月15日和秦、韩碰头会。
年12月24日和秦、韩去江宁,考察阳山石窟。
年2月23—28日在茅山,唐云俊、秦浩、谷建祥、韩品峥四人闭门改稿,重点加工概述、专题文物图说明文字(去茅山静心审稿是秦浩的建议)。
年4月19日和秦浩去苏州,见苏博考古部主任丁金龙(秦的高足)核稿。
年5月31日总编辑组史俐敏寄来批改后的概述、专题文章。
年6月1日和秦、韩开碰头会研究修改事。
年6月3日史俐敏来电话让寄南京、扬州的条目,进行抽查。
年6月6日在通苑长城大酒店,龚良主任召集唐云俊、秦浩、谷建祥、韩品峥,对概述、专题文物图文字、重点文物图通审一遍。
年6月29日碰头会。
年6月30日将概述和专题文物图文字特快寄北京总编辑组。与龚、秦、韩到南图,与马宁馆长谈提供方志中有关古城图事宜。10时将概述、专题文章快递寄总编辑组。
年7月10日图片扫描基本完成。
年11月2日召唐云俊、秦浩、谷建祥赴北京,在沙滩红楼听总编辑组六位老师对《江苏分册》文字稿的意见。回宁后遵照所提意见进行修改,年底将赴京参加终审。
年11月3日会后唐云俊和秦浩到石家庄,唐的堂侄女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唐小燕接站。文研所在黄鹤楼饭店招待晚餐,巧与国家文物局张柏副局长、河北省文物局长谢飞见面。
年11月4日随古建保护会议参观高碑店开善寺、定州开元寺料敌塔。
年11月5日参观(河北)省博。12时离石家庄去安阳市,秦教授女弟子朱馆长陪同去看袁世凯墓,晚宴是烧鹅仔。
年11月6日朱馆长陪同参观殷墟遗址。中午,与湖北及省文物局张处长共进午餐。然后坐火车到郑州,秦之学生张建华接站并安排晚餐。晚8时T次火车去徐州,午夜1时半抵徐,秦之好友徐州市委丁部长已联系好车站附近的宏达宾馆住下。
年11月7日上午,丁部长来宾馆和秦聊了一阵,共进午餐。下午5时抵宁。
年12月22—24日在北京国谊宾馆,《中国文物地图集》总编委对《江苏分册》送审稿进行终审,组长黄景略主持,江苏省文物局龚良、唐云俊、邹正玉、秦浩、韩品峥、谷建祥参会。副局长龚良做有关《江苏分册》编纂工作的汇报,并放幻灯片。然后,评委先后发言,黄景略几次插话,其中提到前日张柏局长在全国文物局长会上谈到地图集时表扬了江苏。
年12月24日上午继续评议,最后张柏局长总结,肯定我们的工作,终审顺利通过。下午,我带秦教授、韩品峥、邹正玉、谷建祥赴天津。秦的学生、谷的同学陈益民等二人接站,入住凯特宾馆,在迎宾楼设晚宴为老师一行接风。
年12月25日上午,陈益民用别克车,另一学生和平用奔驰车载老师一行游天津五大道名人旧居,午宴在川鲁饭庄,下午逛文化街、天妃宫,之后秦等四人返京。
年1月25日与秦、谷、韩、朱蕾、申宪去总统府核稿后参观,中午馆长刘晓宁在府内饭庄请饭。
年1月31日我和秦、韩、谷到省测绘局江苏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讨论许玉英所拟的出版计划书。
年2月4日讨论概述。
年3月8日龚良主持讨论地图集出版事宜,唐云俊、秦浩、韩品峥、谷建祥等参会。
年5月12日开会,龚良副局长宣布成立出版工作班子,今后工作重心转向出版工作。
年6月9日“中心”的李明巨总工程师、季广森科长一行4人来谈出版事宜,刘处长主持接洽,唐云俊、秦浩参加。李总表示将此书做成精品。
年12月14—16日与“中心”联合召开全省地图集出版工作会议于戎苑宾馆,到会市县文物干部百余人(又称“百人大会”)。在秦浩等专家指导下由各市县文物干部逐条核正各自的文物条目,并进行编码,然后将文物点标在地图上。为下一步制图、排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会后编辑组将文稿条目和点过的草图整理规范,以备移交。
年1月23日下午3时,在省测绘局大会议室,召开书稿移交会议,省文物局龚良副局长、刘处长、秦浩、韩品峥、唐云俊、谷建祥、陈朋光参加。省文物局将整理后的文稿和草图移交“中心”,《江苏分册》书稿进入出版程序。
年3月14日韩带我和秦教授去云锦研究所,与古都学会领导王能伟、马伯伦、胡阿祥聚餐并赠领带。
年5月、6月、7月省编辑组秦浩、唐云俊、韩品峥三人多次去“中心”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7月下旬“中心”出文字稿校样,省编辑组三人集体审校8天。
年5月26—8月2日住徐州食府,集体审稿。
年8月18日唐、秦、韩三人与中心同志共审20篇专题文物图。
年8月31日—9月1日在省测绘局大会议室召开《江苏分册》图版审看定稿会。省文物局专家邹厚本、林留根、秦浩、韩品峥、唐云俊等参会。共同研究修改后,争取早日送北京审图。
年9月20日在中心开会研究赴京审图事。
年9月25日在北京沙滩宾馆开第一次审图会。
年9月25日在北京沙滩宾馆召开《江苏分册》图版审定会,总编辑组组长黄景略主持,总编委副主任陆用森、中国地图出版社(丙方)责任编辑邸香平、总编组老师6人,省文物局刘谨胜处长、省编辑组三人(秦浩、唐云俊、韩品峥)、“中心”李明巨、季广森、许玉英参会。
年10月20日唐、秦、韩三人到中心,议定每周一在此碰头。
年11月2日碰头研究照片问题。
年12月7日在文物局研究重点文物图。
年12月26—31日第二次审图会在北京沙滩宾馆进行。总编组六位老师、陆用森总工程师、邸编辑到会,总编组组长黄景略主持,省文物局刘谨胜处长、唐云俊、秦浩、“中心”的季广森、许玉英参会,为时两天。
年1月4日、18日两次碰头研究落实北京专家对图版的修改意见。
年1月26日唐云俊、秦浩、韩品峥去南京明日酒店,拜访黄景略先生,汇报了工作近况。黄老嘱咐要尽快出书。议定:所有文字稿全面审校一遍,由省编辑组负责,图版修改由“中心”负责。
年4月19—20日三人在中心集中两天改稿。
年4月26日到文物局向刘汇报。
年9月26日在“中心”,唐、秦、季、许、徐五人研究北京寄来的图与文字如何阅改分工:文字稿由省文物局编辑负责,图版由“中心”负责。
年1月17日下午,在华盈国际大酒店七楼召开《江苏分册》编委会。参会者:王慧芬、刘谨胜、唐云俊、秦浩、韩品峥、邹厚本、刘叙杰、戚德耀、谷建祥、贺云翱、束有春。大家传阅样书。刘谨胜副局长主持,编辑组唐云俊、秦浩、韩品峥汇报成书艰辛历程和体会。编委们先后发言,表示祝贺和肯定,并希望不足之处抓紧改正,少留遗憾。
年5月7日刘谨胜副局长召唐云俊、秦浩、韩品峥研究《江苏分册》首发式暨新闻发布会筹备工作等事宜。
年6月14日上午9时,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大厅举行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江苏省系列活动开幕式,期间有关领导为《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出版发行揭绸。
年6月17日下午4时,在南京博物院贵宾厅举行《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编纂工作总结表彰会,与会者有省辖市文物部门负责同志及《扬子晚报》等新闻单位。会议由江苏省文物局副局长刘谨胜主持。首先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然后由省编辑组代表作编纂工作汇报,最后由执行主编、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做总结发言。
年6月19日在“中心”出席“中心”系统参加地图集工作先进个人表彰会。
年10月27日下午,去省测绘局,秦浩已到,龚院长和刘局亦到,共同看录像,讨论文物点如何展示。龚、刘根据文物部门的需要提出制作要求。
作者:唐云俊(原江苏省文管办副主任)
一校:李思洋
二校:安瑞军
本期责编:安瑞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