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徐州这8个市,牵手越来越紧你真不一定

8月17日,山东济宁,

来自4省8市的政府相关负责同志齐聚一堂,

商讨区域一体化建设大计。

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

徐州、淮北、济宁、连云港、商丘、宿州、枣庄、宿迁,这是一份特殊的城市名单,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

年5月,

第一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

在徐州召开,

标志着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

如今,8市“牵手”走过了9年,

8市的心贴得更近、

手牵得更紧

……

去年8月,第七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上,8市共同签署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互联互通,加快区域融合发展的框架协议》,积极提升淮海经济区开放水平。

战略支点·试验田

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在连云港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中格共同市场合作区综合开发项目落户徐州,致力打造中格自由贸易协定的“试验田”。

宿州淮北

宿州、淮北等核心区成员城市“无水港”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推进货运铁路连接新亚欧大陆桥。

商丘

豫东唯一保税仓储物流中心——商丘保税物流中心获批,成为商丘外向型经济平台建设的重要引擎。

徐州宿迁连云港

徐州、宿迁等核心区城市与连云港签订了共建共用连云港口岸的合作协议,徐工集团、悦达起亚等企业的货源从连云港港出口。

济宁市

济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与沿线6个国家的9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宿州市

宿州市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累计已批境外投资企业13家,协议对外投资额1.06亿美元。

淮北市

淮北市制定出台《打造苏鲁豫皖交汇区域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引导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方面开展贸易合作交流。

各核心区城市立足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以推进交通联通为出发点,加快重点项目实施步伐,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

水运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吞吐能力达到3亿吨。

商丘-淮北-宿州的水运通道、京杭运河湖西航道、京杭运河枣庄段升级扩容工程、济宁至台儿庄航道“三改二”工程、沱浍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开工建设;

徐宿连运河、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物流

依托海河、海铁联运的济宁港梁山港区寿张集作业区、徐州港双楼保税物流园区等重要物流场站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形成苏鲁豫皖四省腹地纵横交错的物流运输网络。

铁路

淮北至萧县北高铁联络线开通运营,连盐铁路建成调试,连云港、淮北跨入“高铁时代”,融入了京沪“4小时经济圈”。

鲁南快速铁路曲阜至临沂段建设顺利,徐宿淮盐铁路、徐连客专、连青铁路、淮宿蚌城际铁路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高铁网络雏形初现。

机场

淮北通用机场、连云港花果山机场、宿州机场、枣庄机场、商丘机场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高速

连霍高速商丘至兰考段扩宽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徐宿、徐淮、徐萧快速通道快速推进;

连云港-宿州、淮北-砀山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进行,区域城市间的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完善。

产业协作前景良好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产业发展门类齐全,各具优势,具有良好协作前景和空间,各城市通过园区共建、跨区投资等方式积极推进产业协作。

淮北积极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聚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和高端碳科技产业。

徐州市大力培育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亿元。

连云港“中国药港”的品牌进一步彰显。

商丘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和认证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绿色食品产业走向高端化。

产业合作日趋热络

淮北利用杜集段园工业集中区的“飞地经济”优势,加强与徐州市铜山区产业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年引进项目3个,总投资近11亿元。

宿州市萧县-泉山工业园年新签约项目8个,其中徐州市产业转移项目4个。此外,核心区企业加强区域布局,跨市投资合作日益频繁。

优势互补日益提升

宿迁先后组织企业与淮海经济区内中国矿大、淮海工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累计达成合作意向14项。

连云港市举办各种产学研对接活动25场次,市内企业与中国矿业大学建立校企联盟19家,江苏师范大学建立校企联盟两家,选派徐州高校3名科技人员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

此外,各成员市在区域警务合作、生态建设、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不断深化交流合作。

年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这对于淮海经济区区域发展意义重大。

江苏省委把徐州作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独立板块,出台意见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特别是去年12月12日、13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视察就来到徐州,对徐州振兴转型发展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为徐州新时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徐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系统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发展能级,瞄准大城市能级进行自主规划,推进互联互通放大同城效应,努力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

市委书记周铁根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说,要着力提高核心区城市的同城效应,着眼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大力推进淮海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年以来,

淮海经济区5座城市密集来徐参观考察。

淮海经济区各城市间合作交流愈加频繁,

共建共享日益密切,

一体化发展显著提速,

同城效应正在放大。

记者魏宁

编辑文佳

制图吴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yy/7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