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徐州最不能忘怀的美食博爱街

徐州市永安南路(博爱街),博爱街曾叫“幸福街”

位于欧洲商城附近的博爱街,老徐州人应无人不知。现在的博爱街是欧洲商城建成后,整体南移的。原先的博爱街,基本上成一个不等边的直角形,它的短边是南北走向,南起杨家路,北止精忠巷口。

根据记载,早年,西关外有一大悲庵(俗呼代佛庵)。北伐成功后,为了给这个西关外定个街名,便以庵喻大慈大悲之义,转意为孙中山的博爱之说,所以从此它就有“博爱街”之名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附近幸福豆腐厂工作的周女士告诉我们,“博爱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被改名幸福街。所以后来街上及其附近有好几家商店及加工厂用的是‘幸福’之名。”

但年整顿地名时,根据群众意见,街名恢复为“博爱”。欧洲商城开工建设时,博爱街在拆迁范围内,为保留“博爱”地名,而将商城建成后南面的一条街整体移植了这一古老而有历史意义的地名。

小编在去拍摄这条街道的时候几度查找博爱街的路标却没有找到,后来才知道,原来博爱街只是永安南路上的一条小街道。虽然已经有路标路牌正名这里叫“永安南路”,但大家还是习惯称这条街为“博爱街”了。关于博爱街的历史就是以上这些,而博爱街上脍炙人口的美食也相当多,最有名气的莫过于“十三中蛙鱼”“博爱街蜗牛”“中华板面王”等等。今天我们又会给大家带来哪些令人难忘的老味道呢?

在一排拥挤的门面房中看到了一家小小的店面——博爱理发店。有种七八十年代的感觉,店虽不大,里面却挤满了排队剪头发的客人,客人们的年龄也大致在50岁以上,应该都是住在附近的老街坊。这里剪个头发也许不超过10块钱,但是它存在的价值却远远不止这些。

博爱街刘老二炒蜗牛店,被广大徐州人简称“博爱街蜗喽牛”,这家店在博爱街上具体有多少个年头了也没有人细细的盘算过,只知道这家店越做越火,媒体采访过、报纸刊登过、还被无数次的“山寨过”,大家只要一听说是“博爱街蜗喽牛”就是疯狂的追逐。但是事实上正宗的博爱街蜗牛目前只有这一家店,所以大家想吃到真正的博爱街蜗牛一定要博爱街。有人说其实博爱街蜗牛好吃的原因是它的独门配方——老汤,各种辣椒,花椒,大茴,葱,姜,蒜等作料放一起煮,熬制出秘制的香料才能做出这一份精心烹饪的蜗牛,如此用心制作的美食怎么能不火呢?

看到这个门头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陌生,但是一说这家店,大家一定都不会觉得陌生,这儿就是传说中最好吃的“十三中蛙鱼”“十三中油泼面”的新门面。原来干了几十年的老门面就在街对面,现在已经租给别人做羊肉汤了,新店的门面显然比老店大了十几倍都不止,环境干净了敞亮了整洁了许多,听说还配备了现代化的网络工具“wifi”。但还是好怀念老店的景象,一到中午吃饭的时间,周围写字楼的上班族,还有对面十三中的学生们,全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买蛙鱼和油泼面,店里的几位老阿姨也是忙得不亦乐乎,热热闹闹的就能忙乎一整天。不过新店新气象,万象更新,人们总要接受新鲜的事物,老店能维持固然是好事,但是换了新店也等于是迈出了勇敢的一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况且味道还是以前的老味道,人气依然爆满,大家有时间一定要这里尝尝咱们徐州名不虚传的十三中蛙鱼。

四合院饭店,也是这条街上的老店了。如果不看门牌的话这家店还真是不好找,在一条狭窄的小巷子里,小编也经常来这里吃饭,三五个好友在这里小聚一下,人均消费大概在30元左右。菜味是徐州特色的家常味道,价格不贵,老板也特实在,就是人多的时候上菜比较慢,经常是眼巴巴的看着别桌的菜一盘子一盘子的端上来,然后饿的咽口水。

想来这儿尝尝的亲们估计也要好找一番了,地址在永安街24号,欧洲商城西三岔路口路西。

红太阳爆椒羊肉馆,可能在名气上没有青年路羊肉馆大,但是在博爱街附近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羊肉馆了。从一碗普通的羊肉拉面到烧羊头、烧羊肉,凉菜炒菜烧菜汤面粉丝羊肉汤应有尽有,每次中午觅食到这里都能闻到浓浓的羊肉汤味道。营业的时候店门口会摆放很多张小桌子,来吃饭的人就坐在矮矮的凳子上,也顾不得什么身份地位环境了,只要味道好,就没有什么是咱徐州人忍受不了的。

周亚川味麻辣汤串,乍一听这名字小编还以为是咱们平时吃的“麻辣烫”,后来经过大家的指点才明白,原来这个麻辣汤串和麻辣烫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首先食物是一串串用竹签串好的(有点类似炸串的样子),然后用秘制的老汤煮熟,煮好后放在盘子里一串串的吃,听说味道非常好吃,从中午排队的架势就能看出来,小编往往是望而却步。敢于排队的小伙伴们可以来感受一下,或者挑个下午34点钟的时候不用排队就可以品尝到了。

部落烧烤,博爱街上唯一一家烧烤店,还是室内的。门口烤炉上醒目的大红色的横幅,上写着“烙馍卷羊肉串10元/份”。说到徐州美食,第一印象你也许会想到“地锅鸡”,或者是“把子肉”,但我想说徐州最特色的美食还属徐州烧烤。又回归那句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的一句话:大呼的辣椒大呼的油~十个腰子十个球~每到夏日,就能看到街边烧烤摊前徐州老爷们光着上身端着啤酒大啃羊肉串的场景,烧烤也已成为了咱们徐州夏日夜生活的最佳选择。

安徽太和中华板面王,板面是安徽的特色美食,却在徐州发扬光大了。徐州大大小小的板面店数不胜数,这一家中华板面王也颇有名气,从早上就开始营业,人气一直不断,这家除了有闻名于世的板面,还可以在面里加入特色的“小菜”。就是有点类似于咱们徐州有名的把子肉里的卤菜一样,是可以加在面里的,价格五毛一块不等。但是有很多网友反映板面里的辣椒不太辣,面也偏咸,难道是为了迎合徐州人爱“咸”的口味?

西安家常菜馆,在徐州的西安人可以吃到家乡的味道了,听说这家店在博爱街也有不少年头了,但是味道如何就要靠大家来评价了。

桂林米线,博爱街上的米线店不算少,这家桂林米线倒也挺有历史感。只是在街道的夹缝中支了一个小小的摊位就可以生存好几年,唯有淳朴的味道才能使其屹立不倒吧。

杭州风味包子,店主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说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早上来买包子的人络绎不绝,他家的包子味道不错,价格也实在,鲜肉的牛肉的是7毛8毛,剩下那些豆腐青菜豆沙南瓜海带的都是6毛,还有粥和豆浆,早上实实在在的就能吃一顿饱饱的早饭,十分惠民。

正宗盖饭,几年的时间已经做到在徐州有一定影响力的盖饭店。营业时间从中午11点半到1点半左右,晚上5点半到8点左右,经常是还没开门营业呢门口就排起了长龙,到了午饭晚饭的时间小小的店内更是挤的水泄不通,人满为患。他家的盖饭都是店主独创的,量特别大,菜给的也很实在。偶尔店主还会跟顾客调侃几句,传授一些自己的烹饪心得和技巧,慢慢的口碑就约传约响亮(小编会告诉你们美式肥牛最好吃嘛!)。

香满路特色小酒馆,就在盖饭正宗的隔壁。中午有特色的手推车小菜盒饭,来来往往买饭的顾客也不少。听说味道也不错,也是徐州特色家常菜的味道,晚上的话就没有手推车盒饭了,所以想吃的话要中午来。

对面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自行车,五颜六色的叠放在一起。这里就是著名的徐州市第十三中学南校区,拍摄的时候正执学生们在上课的时间,看着这些单车,小编突然有一种回到了中学时代的感觉。

美极鲜豆脑和肉夹馍,老板做肉夹馍菜夹馍,老板娘做豆脑。夫妻俩人在这条街上也经营了好几年、常常早上来这儿买个肉夹馍或小酥饼,再买碗豆脑和茶叶蛋,吃完之后一天都充满活力呢。老板人特别客气,有时候遇到个12毛的零头就不要了、下次有零钱的时候还给他他还说‘那么客气干嘛,都是常客了’,就是这样好爽的性格才留住了那么多回头客吧。

百味砂锅,也是小编经常光顾的一家店。肉类的砂锅价格实在,给的量也很多,午饭的时候人稍多,是姊妹几个经营的一家小砂锅店,一个负责做菜一个负责点菜单一个负责收钱和端菜。偶尔想吃砂锅的时候会来外带一份,或者几个人各要一个菜大家拼着吃。冬天吃点暖和的砂锅还是挺舒服的。

别看这个简易房如此的破旧,人气却旺的很。这样看的话估计大家很难猜到这是干什么的,其实这里是一个火烧店,早上来买火烧的队伍排的特别长,往往是一会儿的功夫当天的火烧就全部卖完了,让有时中午来买火烧的小编特别失望啊。看来想吃到美味的火烧一定要起的很早才行呢。

九斤龙虾,是个炒菜店,老板高高瘦瘦的特别有精神。往往中午能看见三三两两的人在门口坐着喝点小酒吃点小菜,很惬意。徐州人喜欢吃龙虾,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各大饭店大排档都少不了龙虾的身影。

久久红菜馆,对家店最大的印象就是每次从门口路过都有一股浓浓的油烟味。经常呛得来往的路人都止不住的咳嗽,可见这家饭店的特色就是爆炒。虽然门面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是顾客却是有增无减的。

山西罐罐馍,小编常常看到中午有许多小朋友来光顾。罐罐馍、大花卷、海带丝、电烤饼还有特色牛肉油辣酱,电烤饼搭配海带丝,再加点特色牛肉辣酱,一定别有一番风味。

一条狭窄的杨家路现在只能用羊肠小道来形容了,不到上下班上学放学的时间,这条路一直是静静的,好像静的连一片树叶掉下来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路边摊烙馍的大婶抱怨着这条路上肆意停放的各种私家车,买烙馍的顾客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应着。此时已经是下午的4点半钟,一个城市进入了它的后半段生命:沉寂、安逸。博爱街也是小编自己比较喜欢的一条老街道,不仅仅是这里的美味,还有这里淳朴实在的风土人情。欢迎大家常常来博爱街走走,看看这里的景色,尝尝这里的美食。人生总有不同的风景会出现,才会丰富我们这短短的一生。下一期我们的老街道老味道又会介绍哪里呢?大家是不是更加期待了呢?我们下一期再见。

爱徐州()—徐州最帅最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pf/5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