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徐州汉代徐州人是怎样生活的汉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www.jk100f.com/m/

在两汉绵延的余年间,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并称徐州“汉代三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汉文化。汉画像石作为独特的一“绝”,不但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还能让人们透过它观察到汉代徐州社会的各层面,看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源于厚葬之风、经济发达徐州的汉画像石大多“不留白”

徐州,作为汉代祖宗的发迹之地,历代帝王对它颇为照顾。“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六朝看南京,两汉看徐州”,在两汉绵延的余年间,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并称徐州“汉代三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汉文化。

为何徐州的“三绝”都与丧葬有关?这就要从汉代的丧葬观念说起。

汉代统治者重儒家,儒家则重孝。在汉朝统治者看来,孝道是道德教化的最根本大事,因而不但物资奖励孝子,连选拔官员都要考察他们是否孝顺。原始社会时期开始,中国人就坚信转世轮回。这种思想在汉代尤为严重。为了让灵魂,特别是长辈的灵魂在另外一个世界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厚葬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画像石便是厚葬之风下的产物。它只在汉代这一个时期出现,从前没有,以后也鲜有发现。简单来说,就是在巨大的石板上刻上一些图画作为祠堂、墓室等建筑上的建筑构石。

两汉时期的徐州因古汴水、泗水还有淮河等水系的滋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谷米丰赡”、“人口殷盛”,其富裕程度在全国也是排得上的。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徐州百姓在丧葬上也就“放得开手”大肆铺张了。

在构图上,画像石不分远近,采用散点透视,在布局上不留白,空白处都用小物件填满,这和唐宋文人画所提倡的“留白天地宽”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因而被后来的文人画弃之不用,只在民间艺术里有所保留。

在形象塑造上,画像石以曲线为主的轮廓线强调了形象的形体与动态特征,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处在行进、跳跃、流贯、顾盼、飞腾的运动瞬间。这种线条的弹力,在后世渐渐消失,柔和逐步取代了雄健。

▲显赫的仪仗

睢宁县墓山汉画像石墓出土(1号墓前室)

汉武帝严格规定车舆的使用徐州“土豪”都爱在画像石上炫富

截至汉初,车马都是当时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彼时一辆四匹马的马车为“一乘”,“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绝对称得上是军事强国了。当时连皇帝想找四匹颜色统一的马拉的车也很难,将相只能坐牛车。

到汉武帝时,王朝兴盛,发展迅速,一般的地主和官吏也都能够乘坐马车出行了。那时衡量人的身份、地位不是有车无车,有马无马,而是坐什么样的车,骑什么样的马。车马逐渐演变为财富和地位的绝佳炫耀方式。汉画像石中大量的车骑出行画像正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

汉武帝为了炫耀国力,改革了各种兵车,还大量制作了宫廷和官府用车。为了区分等级,他还严格规范了车马的使用规章制度,什么样的等级配什么样的车,不得僭越。

只不过徐州离长安还是有着不短的距离的,“天高皇帝远”。不论是军后贵族,还是商贾富豪,住的是亭台楼阁、深宅大院;出门是车马成行,前呼后拥;即使死后,也不忘修一座豪华大墓。哪怕是一个年薪不过“两千石”的官吏,也都要在汉画像石中极尽奢华的炫耀一番。如此一来,画像石上的车马图案就不能确凿地证实墓主人的身份了。

睢宁县墓山出土的《显赫的仪仗》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不足“两千石”的官吏出行的场面。画面最下行的车骑队伍里,不光有“头车”引导,还有用五彩羽毛制成的旌旗迎风飘扬,后面还有加幡的轺车(一种轻便马车);画面中行的建筑物,门阙到楼阁应有尽有,房顶上鸟兽成群。在最重点的出行仪式上,官吏们排好队,院子外面还有杂耍和舞蹈表演。整体看来,这出行仪式不可谓不热闹,鼓乐齐鸣不说,连龙凤都列队欢迎,排场不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画像石上的舞蹈经改编获大奖

汉代徐州人民是很懂得精神享受的。从乐舞百戏到狩猎六博,不论是“阳春白雪”式的“雅”,还是“下里巴人”的“俗”,他们都爱,这也在汉画像石上留下了不少形象。

乐舞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常见娱乐手段。根据史料记载,汉代有很多娱乐方式,如宴乐、舞蹈、百戏等等。但是史料记载的并不够具体形象,汉画像石上发现的大量乐舞图像弥补了文献的缺失与不足,将两千年前的“娱乐场面”清晰地体现在我们面前。从汉画像石中我们了解到,汉代的乐舞百戏艺术空前的繁荣,尚乐之风兴盛,产生了大量的乐舞艺术样式。如长袖舞、建鼓舞、盘鼓舞等等,多式多样,体现了当时的人民智慧。

年,河南博物院研究员周到先生,根据画像石中的舞蹈,协助省歌舞团编制了这部仿汉舞蹈《汉风》,没想到沉寂一两千年的舞姿偶露峥嵘,竟获得好评如潮,并一举夺得当年国家文艺汇演一等奖。

鼓是古代很重要的乐器,大的叫“建鼓”,要用柱子穿过方能立起。不少汉画像石中有建鼓的身影,主要是因为其架势大、震撼力强。除建鼓外,各种角抵(摔跤)、马戏、杂耍等等,在汉画像石中常常混杂着一起表演,也都可统称为乐舞百戏。

还有一类为手持各种兵器的舞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剑舞。鸿门宴上,刘邦对项羽态度谦卑,处处陪着小心。项羽是个直性子,被刘邦哄得渐渐高兴起来,根本不再想杀他了。范增眼看没按计划进行,就把项羽的堂兄弟项庄找出来说让他舞剑助兴,乘机杀了刘邦。项庄拔剑起舞,可惜计划失败。刘邦最终在张良、樊哙的保护下,安全离开,留下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

▲建鼓图徐州贾汪区青山泉出土

汉代就有羊肉串陈正巧言化解“烧烤危机”

汉代人的饮食,受到地理气候的影响,大致上是北方人种粟、南方人种稻。徐州处在二者分界最不明确的淮河一带,可能是大米、小米来者不拒。除了蔬菜之外,徐州人也吃猪、羊、牛和鸡、狗、鱼。这些在画像石中都有体现,有时还会有鹿肉的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徐州人在汉代就爱吃烧烤了,也就是现在的羊肉串。

▲剖鱼和烤肉串铜山县汉王乡东沿河出土画像石局部

事实上,烤肉“炙”一直是汉宫中的重要食物。根据史料记载,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管理宫中膳食的大官令陈正侍候皇上的黄门侍郎有些过节,黄门侍郎就一直想找机会加害他。有一天,陈正进呈御食,刘秀在御食“炙”上发现了一根头发,自然是勃然大怒,下令杀了陈正。临刑前,光武帝问陈正有何遗言。陈正跪在地上,从容不迫地说:“臣该处死,有三条大罪。炭火很旺,焦肤烂肉,而头发还在,这是罪一。刀具砥砺锋利,去肌截骨,却不能断发,这是罪二。微臣小时,目阅章表犹读书经,如今御食,臣、丞、庖人六目齐视,却比不上黄门侍郎的两只眼睛,这是罪三。”刘秀听了这番陈述,恍然大悟,当即笑笑,赦他无罪。

随着商业的发展繁荣,酒肆也出没在徐州的大街小巷中。它们不但贩酒零售,也可以邀三五好友前来小酌聚会,商人也可在此谈生意,甚至已经出现了可以住宿的客栈和娱乐场所。可见当时徐州的发达。

铜山县利国汉墓出土的《酒肆图》里,酿酒坊、厨房一个都不少,客人们在客房中或谈话或对饮。同时出土的《客栈图》则有门面房接待客人、马厩停放马匹,还有布置了帷幔和方榻的舒适客房。

本刊实习生:刘璐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pf/5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