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8号,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彭城大院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成为徐州又一个创意文化高地今天大徐为你盘点7处文化街区
看看哪个是你的菜?
彭城大院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解放路8号,为徐州市政府原址,是上海圣博华康文化创意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继彭城壹号项目后,倾力在徐州打造的又一创意园区。上海圣博华康文化创意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年11月,目前已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同时也是全国第一家成功挂牌“新三板”的创意园区企业。
彭城大院文化创意产业园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集创意办公、文化体验、商业配套等功能于一体,旨在打造区域文化创意新平台。大院项目由五栋建筑组成,其中贰号楼始建于民国初年,年,徐州艺术专科学校在这里创办,中国近代杰出书画艺术家萧龙士、王琴舫、王继述、陈云程、李可染、张金石等曾在此执教,为中国近代美术作出了卓越贡献。年,依托上海圣博华康丰富的创意园区运营经验,对大院修旧如旧、补新以新,保留其历史外观及文化内涵,赋予新的创意理念与商业功能。
目前,彭城书院等多家文化机构,枫叶教育等培训机构,另有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入驻彭城大院,成为集艺术、创意、生活、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创园区。
除了彭城大院,徐州还有有6处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街区——老街坊、户部山、回龙窝、彭城壹号、创意68、老东门,这6处街区如6块温润的美玉,在新徐州的版图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老街坊
青年路号原市委大院,老青年路号原市委大院,老街坊·老字号街区的展板上,有这样一行字:一条街,悦读一座城。
老市委大院综合改造项目定位为中华老字号精品街区,通过商业化运作,合理引导和吸引老字号企业集中入驻,将徐州各县(市)、区富有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产品同时引进,把老市委大院改造成以徐州传统老字号为特色的时尚休闲街区。
因而,在这里,可以看到云集的徐州老字号,如“两来风”、“广济堂”、“沧浪池”、“大光明”、“万通酱园”、“康泰食品”等,在这里,还有徐州人熟悉的老街一人巷、二眼井、三马路、四道街、五毒庙、六道门……“一条街,悦读一座城”,果然名不虚传。
户部山
户部山在徐州的地位,好比北京大栅栏、苏州观前街、南京的秦淮河……于闹市中的独一处古意,是徐州最先改造的古老街区,年徐州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功臣。徐州老话,“穷北关,富南关,有钱的都住户部山”,说的是明清两代黄河多灾,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到户部山这处高地势买房,方显土豪霸气。那时候的土豪与现在的多金暴发户是有区别的,居住在户部山的,既有文化层次很高的李蟠李状元、崔焘崔翰林这样的官宦之家,也有勤劳致富的守法经营户。除十数个商贾大院之外,依山而建的还有几百户小老百姓的民房。
户部山明清民居参差错落,构思巧妙,经过多年保护修缮,已是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群。这里的民居、民俗、民风、民情,经文人之笔,摄影家之镜头,早已是闻名遐迩。
回龙窝
回龙窝之名,据市志载,因地势低凹,雨水倒流,俗称“回流涡”,后谐其音美称“回龙窝”。另一说乾隆过此地,遇死胡同后原路返回,“回龙”是也。还有一说,附近真武观逢天旱抬龙王像祈雨,不走回头路,亦称“回龙”。
回龙窝西口与南门大街即现在的彭城路交汇,原为民国时期徐州杂货业八大家之一周西顺的老宅,大门朝北,内有数进院落,其势在回龙窝首屈一指。回龙窝39号是民国时期徐州印刷行会会长的公馆。回龙窝40号林家老爷子是清末徐州“杠行”头领苑玉春的外孙。回龙窝2号尽头是苏辙后人苏意逴的家。回龙窝1号曾是徐州镇守使陈少康的府宅……目前的回龙窝历史街区改造正在进行中,徐州传统的建筑特征及元素已尽显在世人面前。这一我市历史文化片区建设的重头戏,在充分挖掘回龙窝老街、徐州市政府旧址、快哉亭公园等地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整治保护和恢复重建的形式,正着力打造以商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彭城壹号
彭城壹号,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是徐州的中心,也向来是徐州的行政公署、政治心脏。这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千年古地,曾是秦末时楚霸王项羽定都徐州的西楚宫殿,也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吟诗作词的逍遥堂旧址、清徐州府的府衙、共产党员吴亚鲁播撒革命火种的三女师、日伪时期汪伪“市政府”、国民党徐州市政府的所在地。年12月徐州解放,这座千年古院又成为华东军区徐州特别军事管制委员会办公地点,后又成为市局机关办公大院,俗称机关北大院。
在这里,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古物,比如革命遗迹吴亚鲁旧居,但更多感受的是“壹”时尚:壹号核心区位、壹号时尚街区、壹号经典景观、壹号集成服务、壹号品牌商家……
创意68
北京有,上海有八号桥,徐州有创意68。民主路68号早年为徐州北门外的黄河滩。年9月,上海国信纺染织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设立分厂,开始建设具有纺织工业建筑特征的厂房,这种侧立面为“锯齿形”的房子有利于自然采光,是纺织业的标志性建筑。年,创意产业让这里焕发活力。创意68以徐州针织厂的老厂房改造为核心,充分利用原厂房空间,配合徐州纺织等工业文化的元素,对废置的旧厂房、老仓库进行创意性的内部改造,使其变身为艺术的乐园,办公、休闲、购物多种商业功能的集合体。
在创意68一面红砖墙上,大大的艺术字“人文”与“创新”诠释着这里的文艺气息。转角间密密地挂着几十块铜牌:市级大学生创意园、徐州工艺美术研究基地、徐州文艺家沙龙……古意盎然的曹氏香包作坊里,一只猫咪静静地趴在刚做好的绣着猫咪图案的香包边,几位刚从艺术培训班下课的小学生轻轻走过。创意,正渗透于我们的生活。
老东门
现在的老东门,曾经的淮海西路号,是个有故事的大院:年5月19日,在日本三十余万精锐数月围攻中,战略重镇徐州沦陷,军事强占之后便是经济掠夺。年7月,日本驻徐州领事馆成立,地址就在老东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原日本驻徐领事馆成为国民党警备司令部。解放战争中,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的官邸设在此处。年3月,抗美援朝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的指挥机关驻进这个院子。年,送走了68军,迎来了46军;年送走了46军,迎来了12集团军。70余年,这里的碉堡、小楼、片瓦,见证了历史风云中的徐州战事。
年,借鉴上海新天地、南京历史街区的改造,淮海东路号搬迁一空,等待它的是老东门时尚街区。岁月的洗涤,让历史沉淀。街角的碉堡、号兵的军号,门头上的五角红星,还有街区主干道上退役的山炮、战时的老照片,点点滴滴地营造着这处“开放式红史博物馆”的厚重韵味。老东门的开发,创造性地利用了原有建筑,融合了青砖、红砖、石材、钢构和玻璃等时尚元素,为古老的院落注入新的生命力。
整合自徐州日报、彭城晚报
徐州发布徐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