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繁华都市,开窗见绿、
出户入园是市民向往的居住环境。
因此,好消息来啦!
从徐州市园林建设管理中心获悉,
今年“十一”前我市将有六个新建公园基本建成,
辛山公园、泉润公园、卧牛山公园、
拖龙山山体公园、五山公园等五个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完工,
桃花源湿地公园正在加紧施工,
预计“十一”前后完工。
辛山公园打造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樱花专类园
位于徐州市北部,三环北路以南、九里山东路以北、天齐路以西地块,总面积约为30万㎡。年4月开工建设,现已竣工待验收。建成后的辛山公园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樱花专类园及樱花植物学科普教育基地,共栽植多棵、30多种樱花。
辛山公园原为自然山体,历经数年的矿石开采、城市垃圾堆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该项目秉承“生态优先,永续发展”的建设理念,着重山林的原生态修复,保持自然原始的景观魅力。通过重塑地形、山体复绿,还原山体形态,在营造舒适景观环境的同时,打造节约园林,构建自然生态调节系统。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的大型山体休闲运动公园,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多样化城市生活需求。
卧牛山公园集文物保护、公众休闲、运动健身为一体
位于徐州市三环西路与徐萧路交叉口西南方向,总占地面积为亩。公园建设沿山脊线划分为两期:山南为一期建设面积28.5万㎡,年4月开工建设,年4月已建成对外开放;山北为二期建设面积25万㎡,年7月22日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整体进度的20%。
公园定位为山体生态修复公园,以“城市双修”为前提,贯彻生态理念、海绵城市、生物多样化理念,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与自然有机和谐融合。
公园共分为生态修复区、山林保护区、人文休闲区,设计注入新常态的概念,以人工修复+自然恢复的“双复”模式,尽快完善生物多样性、发挥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着重体现文物保护、公众休闲、运动健身等方面。设计了相应的景观元素,如景观水体、滨水平台、林下活动场地、观景步道、登山道、景观建筑、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公厕等。
泉润公园突出“一水三带多点”的亮色
位于泉山区西部,三环西路以西,徐商公路以南。总建设面积约亩,基地原为采煤塌陷地,项目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米不等,总投资约1.亿元。工程于年3月份开工建设,目前整体基本完成。
公园引入湿地泡概念,种植设计突出“一水三带多点”,由滨河向外依次为湿地植被带,水间花田带,坡地密林带。植物配置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充分发挥植物群落滞尘减噪、生态保育、水体净化的生态效益;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有序推进海绵城市措施,利用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增加雨水下渗与汇集减轻地表径流与道路积水;通过沉淀池与水生植物带净化雨水;湖泊两端设置水闸,调蓄水量,净化排入湖泊的城市管网雨水;建立雨水花园示范区,兼顾观赏教育与净化的作用。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把采煤塌陷地打造成为集雨水调蓄、水质净化、观赏与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性的湿地公园。
桃花源湿地公园运用智能技术+海绵城市技术
桃花源湿地公园位于徐州市三环西路西侧、故黄河南侧,占地面积约亩。公园设计坚持生态优先,将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首要目标,重点突出湿地公园的本质特征,植物配置遵循乡土化和多样性原则,满足野生生物栖息的需要,再现自然生态特征。
公园总体布局划分为综合管理服务区、生态缓冲区和修复保育区。其中综合管理服务区分为水上游览区、科普教育区、游览观光区、儿童探索区和湿地综合服务区。设计理念是运用智能技术、海绵城市技术,突出湿地公园的本质特征,强调保护原有生态结构,发挥湿地的典型性和独特性。
公园配套建设园路、观景栈道、休憩廊亭、亲水平台、服务建筑、篮球场、生态停车场等功能设施,打造一处集休闲游览、科普宣教及自然体验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托龙山山体生态修复工程“见山不见全山”为景观修复目标
位于铜山经济开发区长安路东侧,彭祖大道西侧,以丘陵地貌为主。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21.4万㎡,分为拖龙山东、拖龙山西及曹山北三块区域,年4月开工,年8月完成。二期工程占地面积约7.5万㎡,分为段山西侧和南侧、曹山西侧两块区域,今年十一前建成。
据了解,拖龙山山体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原为采石场,山体海拔最高米,形成宕口面较多,因挖方边坡和爆破采石,断崖宕口长度-米,高差20-50米不等。以“见山不见全山”为景观修复目标,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总体上进行封山育林,恢复生态,丰富生境,根据今后城市发展情况和周边居民的需求,增加功能性配套设施,最终发展成山体公园。
五山公园打造徐州东部区域城市绿肺
五山公园位于新城区、老城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地带,由广山、金陵山、杨山、无名山等山体骨架构成,占地约公顷。建成前为自然山体,历经数年矿石开采和城市垃圾堆积,形成大面积废弃物堆场,生态环境一度深受严重侵蚀。是徐州东部区域城市“伤疤”,犹如一颗被肆意啃过的苹果。
实施山体生态修复再造,将“城市伤疤”变成亮丽风景,建成山体运动休闲公园。五山公园年5月开工建设,规划定位为山体生态修复与功能性项目相结合,按照“护山、留水、激活、呼吸”的营建思路,融入“海绵城市”、节约园林理念,打造城市中的山体运动休闲公园。
据了解,五山公园具有“护山”“留水”“激活”“呼吸”四大特色。其中,
“护山”按照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原则,对矿石开采废弃基地进行了适度梳理,遵循原有场地肌理,丰富生态多样性,重塑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留水”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利用丰富的地形优势,应用雨洪管理技术,因地制宜,设计雨水花园、生态洼地、净蓄水池、植被缓冲带等“绿色”设施,采用仿照自然溪流蜿蜒曲折的线性布局,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存储、再利用。
通过科学的景观设计手法,规划集骑、行、健步于一体的主园路,设置登山旱溪栈道、色彩慢跑步道、游览步道、儿童游乐园、音乐广场等多种设施增加公园的体验性和功能性;利用人行天桥,串联各片区交通,将各个功能区有组织地连接,使五山公园成为开展休闲、健身、娱乐等多种市民活动的大型山体休闲运动公园,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多样化城市生活需求。
“呼吸”。在满足生态、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营造地形,栽植银杏、乌桕、枫香、黄连木、黄栌、柿子树、榆树等色叶乡土树种,点缀紫丁香、早樱、梅花、紫薇、海棠等开花乔灌木,丰富季相变化,营造花开四季、绚丽多彩的美丽景观。
……
以上这几个公园
散布在徐州的各个区域,
成为点缀在城市之间的绿肺,
赋予土地新的生机,唤起生态环境的活力,
同时提成周围市民的居住幸福感。
内容来源于:汉风号,淮海地铁圈,侵删。图源网络,侵删。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