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早晨5时,天刚蒙蒙亮。家住祁东县黄土铺镇雷公殿村22组村民肖长青,起了个大早,背上竹篓,步行来到离家一公里远的黄花菜地采摘黄花。一个小时过去,肖长青采摘了10多公斤鲜黄花菜。这时,田埂上走来了一个年轻干部,肖长青一看,他就是驻村工作队队长肖启苗。(6月23日湖南日报)今年风调雨顺,建档立卡贫困户肖长青种了4亩多的黄花菜,预计产鲜黄花菜公斤左右,但销售难一直困扰着他,也困扰着帮扶干部肖启苗。一大早,肖启苗就到黄花菜地告诉肖长青,县里已出台了黄花菜保护价收购政策,贫困户生产多少黄花菜,县里的公司就按保护价收购多少,保证贫困户生产的黄花菜丰产又增收。这是实实在在的帮扶,对贫困户而言,无疑就是一场“及时雨”。望着肖启苗蹲在田埂上的身影,肖长青竖起大拇指:“现在,驻村干部帮扶贫困户,帮到了黄花菜地,工作硬是做到家啦。”驻村帮扶,党员干部实践场地就是黄花菜地这样的田间地头。作为与农民打交道最紧密的帮扶干部,如果不深入扶贫一线,只是在办公室指手画脚,纸上谈兵,那就是脱离了实际,不仅体察不到民情,解决不了群众实际困难,而且会助长官僚主义作风。扶贫干部驻村帮扶,要深入“黄花菜地”,步入百姓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需什么、盼什么、急什么、喜在哪、忧在哪,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纠纷。扶贫干部对待群众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将自己融入群众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深入黄花菜地,常到田间地头,是做好帮扶工作的真谛。对贫困户而言,从菜地到心坎的距离,就是那么一点点。谁在菜地里呆得多、走得实,谁在贫困户心中就有分量。党员干部驻村帮扶不要讲大道理,不要搞花架子,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平等相待、真诚交流,扎扎实实解民忧。只有这样,帮扶才能真正帮到老百姓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