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新rdquo字号概念,

喜大普奔!

小伙伴们!今天的《徐州日报》

整整四个版都在夸新沂!

用四个整版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全景式展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成绩和奋力开辟新沂治理新路径的先进经验秀美新沂绽芳华

《徐州日报》(年9月24日05版)

当前的新沂,正以再领风气之先、勇攀开放高地的雄心,正向着建设极具实力的东陇海经济带第三大工业城市、极具优势的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枢纽城市、极具特色的淮河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高地的目标不断迈进。新沂的站位和朝向在变,新沂与外界的关系也在变。“新沂方案”“新沂元素”“新沂标准”“新沂样本”“新沂力量”“新沂担当”等一系列“新”字号概念,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而是传递着新沂自信的强烈信号,是给新沂重新定义在新一轮发展格局中的方位……古老又年轻的新沂,光华夺目,未来可期。

秀美新沂绽芳华

初秋的新沂,天高云淡,风光旖旎。新沂在变化中美化,城市之变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期待。得天时,承地利,拥人和。新沂这颗苏北明珠,正以其与生俱来的商帮文化气质与开放城市品格,逐浪潮头,绽放芳华!7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须臾一瞬,但对新沂来说,却不啻为一部涅槃重生的恢弘诗篇——从鸦片战争到年,百余年的屈辱和苦痛,让这片商旅遍地的热土一度“停滞”。直到年,成立新安县,后于年易名为新沂县。俯仰五千年的苏北小城,自此与共和国一道,筚路蓝缕,劈波斩浪,开启新的壮丽航程。越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险,越要敢闯敢试。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新沂,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一条半街道”是城市的写照……70年来,新沂深化改革开放,依托交通之利、开放之先、体制之活,走出一条切合中国特色、富含时代特征、具有新沂特质的城市发展路子,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发展为全国百强县、从商埠小城蜕变成现代化新城、从贫困迈入到全面小康的三个历史性跨越!位于新沂市西南35公里、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的窑湾古镇,为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货物依托窑湾码头实现南北流通,有的还远销南洋、台湾、日本等地。这座运河之畔的商埠小镇自此名扬天下,无人不知。今天,京杭大运河活跃的容商亲商、诚实守信的商业文化让新沂重焕风华。码头和船舶组接了新沂变动不息的基因链。被学者誉为“东方土筑金字塔”的花厅遗址,显示出的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两合”现象,展现这片古老的土地用宽广接纳沧桑,以深邃承载厚重。文化的交融带给社会结构有如基因突变一样产生深刻的变革。一直以加速度求新求变的新沂,交通网络“公、铁、港、机、管”形成立体联动。与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左襟右联,兼具向东、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是江苏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也是建设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新沂开放的脚步越迈越大。开放,成为驱动新沂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工业经济,是新沂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新沂专心专注四大主导产业培育,以《新沂市现代产业发展行动纲要》为统领,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扩投入、聚产业,聚焦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环节、上中下游配套项目,突出“双中高”要求,推动产业“由小到大”延链式扩张、“由单到全”集群式发展。医药健康加速集聚、先进材料加速壮大、冶金装备加速升级、绿色化工加速转型。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为牵引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局面。从商埠小城到苏北新城,从资源小市到经济大市,敢闯敢试的新沂人,书写了经济发展的绚烂章节。从社办工厂到乡镇企业,从小作坊到跨国公司,从“跟踪模仿”到“产品应用集成创新”,再到“关键核心技术原创+并跑领跑”,依托制造业产业基础和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新沂培育了3家本土上市企业。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今年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9.2%提升至50.4%。各类人才加速集聚,投资4.2亿元建设6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人、各类急需高层次人才15人、大学生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新沂城市品质得到了新提升。“城市水环”及泛水环建设稳步推进,花厅水街基本完工,新增改造绿地8.7万平方米;钟吾路、市府路楼宇亮化35处,城市夜景更加靓丽。镇村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如今的新沂乡村,一栋栋标房拔地而起,一批批项目接连落地,一个个村庄焕然一新,港头新圩村、棋盘小杨庄、阿湖桃岭村等44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加快建设,1.5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新建“户户通”道路公里,获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以人民为中心,新沂向着全面小康的历史性目标大踏步迈进。遗留问题实现“清仓见底”,群体性信访事项全部化解到位,遗留问题小区基本解决,8个重点非法集资案件加快处置,甩掉了发展的“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新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步完善,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新安小学本部等6所城区小学、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35所幼儿园加快改扩建,新三中挂牌江苏师范大学新沂附属学校;高考成绩稳居徐州县(市)区第一方阵,中考成绩连续四年蝉联徐州县(市)区榜首。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医院医院,中医院顺利完成搬迁,医院综合改革受到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韶华七十载。今天的新沂,发展进入徐州市县区第一方阵。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76位;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72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第48位,在徐州市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中位居首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的新沂,正以再领风气之先、勇攀开放高地的雄心,正向着建设极具实力的东陇海经济带第三大工业城市、极具优势的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枢纽城市、极具特色的淮河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高地的目标不断迈进。新沂的站位和朝向在变,新沂与外界的关系也在变。“新沂方案”“新沂元素”“新沂标准”“新沂样本”“新沂力量”“新沂担当”等一系列“新”字号概念,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而是传递着新沂自信的强烈信号,是给新沂重新定义在新一轮发展格局中的方位……古老又年轻的新沂,光华夺目,未来可期。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沂之策《徐州日报》(年9月24日06版)近两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两城一地”战略目标,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扩投入、聚产业,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结构更优、动能更强、质态更好的良好态势。

以重大项目突破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沂之策

近两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两城一地”战略目标,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扩投入、聚产业,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结构更优、动能更强、质态更好的良好态势。精准出击、强链补链,聚沙成塔“增后劲”精心绘制“招商地图”。根据“”主导产业布局规划,全面梳理与新沂产业发展高度匹配的目标客户库、项目数据库、合作载体库,精心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和产业招商地图,积极招引世界强、国内强以及行业50强等具有全产业链控制力的龙头企业。希诺谷动物再生医学、佑天合金新材料、鑫创气凝胶毡等一批高质量项目接踵而至。同时积极突破国际招商,狠抓外资到账,今年上半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万美元。全力推动“串点成链”。围绕医药健康、先进材料、冶金装备、绿色化工四大百亿级主导产业,主攻“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品牌型”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泽丰堂大健康、总投资50亿元的万福阳高端智能装备、总投资50亿元的必康制剂研发生产等一批特大项目相继落地。幂方创新药物研发、纽伟仕CDCA、星诺医药原料药基地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优贝佳护肤品、木偶医疗等30余个医药健康细分领域项目正快速落地,点串成链、链连成片的集群效应持续显现。三本照明、恒星照明、三彩显示屏、领测半导体等30余个光电产业建链、补链项目集聚高新区智慧光电产业园,显现出“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发展壮大“枢纽经济”。以打造全国县域“枢纽经济”先行区为引领,推动枢纽、物流和产业三大优势有效转换,全面打响“枢纽新沂、物流天下”的品牌。抢抓枢纽、通道、支点+节点三大机遇,重点建设17个运营平台,新沂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新沂港与南京港、云南水富港开展战略合作,开通集装箱航线,吞吐能力超过万吨;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航空产业园,通用机场预计10月份具备飞行条件;中新铁路专用线预可研已获中铁上海局评审通过,设计年货运量达万吨;铁路物流园、公路港物流园、快递物流园等物流产业集聚区吸引入驻企业家。绿地高铁商务中心、新城控股吾悦广场、沭东中央湖CBD、恒大影视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带动新兴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狠抓节点、高速高效,增量提质“强支撑”“猛攻”有效投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今年新沂共编排重大产业项目多项,涉及总投资超千亿,其中重点实施项,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列入徐州市重大产业项目24项,年度计划投资亿元。“重抓”技改提升。全力推动钢铁、热电、化工等重点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滚动实施43项总投资亿元重点工业技改项目,通过关停并转,使“老树”发“新枝”。其中,总投资亿元的中新钢铁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将打造成淮海经济区特色鲜明的钢铁产业示范基地;总投资57.5亿元的晋煤恒盛新材料项目基础施工,着力打造竞争有力的现代煤化工新材料基地;总投资62.8亿元的光大铸管生产基地清表拆迁已完成,努力促进铸造产业结构向中高端高附加值转变。“全程”跟踪推进。落实“六项制度”建设,建立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严格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点评,构建起上下贯通、层层衔接、环环相扣的“闭环式”工作链。抽调选拔名项目全程服务专员,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阶段项目,量身定制跟踪服务方案,按照项目“洽谈、签约、开工、建设、投产、列统”六大投资周期及“实质性开工、结构性封顶、设备安装、投入运营”等四个关键环节,实施节点管理,狠抓签约项目履约率、落地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产率、投产企业列统率,形成项目“招引签约—开工投产—列统培育”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千方百计促转型,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专心专注四大主导产业培育,以《新沂市现代产业发展行动纲要》为统领,聚焦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环节、上中下游配套项目,突出“双中高”要求,推动产业“由小到大”延链式扩张、“由单到全”集群式发展。医药健康加速集聚。一批超10亿元的项目相继落地建设,纽伟仕、优贝佳护肤品、木偶医疗等一大批医药、美妆、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项目快速建设,“上下游结合、全产业链贯通”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初见雏形。先进材料加速壮大。充分发挥东方雨虹、华信等新材料行业标杆企业引领作用,吸引集聚了环申膜材料、特森特膜材料、东联新材料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初步形成了智能卡基材、膜材料、防水材料等产业集群。冶金装备加速升级。依托中新钢铁、圣戈班、伟业铝材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品钢材与特种钢材、通用铝材与工业铝型材、风电装备与智能装备,加快推进中新钢铁转型升级项目、光大铸管徐州生产基地、万福阳高端智能装备等项目,着力打造全省知名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绿色化工加速转型。下大力气调高调优调轻化工产业结构,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和新产能布局调整,倒逼蓝丰、恒盛、利民等化工龙头企业向日化、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延伸衍化,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新沂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全省一流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清障提速、便企利企,疏通堵点“优服务”搭建“便企通道”,让企业少跑腿。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围绕“心怡营商·赢在新沂”,重点实施“”工程,全面开展提速清障等“十大专项行动”。组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行“企业生产宁静日、营商环境监测点、企业”等创新举措,实现一个平台集成服务,一站式兜底解决企业诉求。今年以来,共解决企业诉求余件,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优化政务服务,推行“一窗受理、不见面服务、多测合一、多评合一、联动办理”,开通“线上办、集中办、自助办、帮代办”四种模式,把“”标准提高到“”,打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主动“贴心服务”,帮企业解烦恼。专项治理项目投资和建设环境,推进项目无阻碍施工。新开工建设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盘活利用“僵尸企业”和“半拉子”工程40多家,为优质高端项目入驻创造有利条件。设立各类产业引导基金30亿元,引入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2家,构建“投贷保补”联动的投融资新模式。实施“钟吾英才”计划,健全完善人才安居制度,建设东升、晨曦、紫荆等3个6万平方米人才公寓。重点打造中关村产业园及东陇海科创谷两大科创载体,努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机制。提高“供给质效”,为企业减负担。开展“企业减负”专项治理行动,对涉建领域及各类保证金进行整治,助力企业“轻装快行”。对新招项目开展评估论证,建立“以亩产和创新论英雄,以质量和绩效给要素”的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投资近50亿元进行居民搬迁、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工业邻里中心等功能设施建设,推动高新区、化工园区及镇级园区提档升级,为企业提供完备舒适的发展环境。全域整治着力打造“新沂路径”《徐州日报》(年9月24日07版)近年来,新沂以“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突出在“治”上下功夫,在“用”上出效益,在“美”上见成效,走出了一条“全域整治、清污增绿、基本配套、完善提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路。全域整治着力打造苏北美丽宜居桃花源建设的“新沂路径”近年来,新沂以“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突出在“治”上下功夫,在“用”上出效益,在“美”上见成效,走出了一条“全域整治、清污增绿、基本配套、完善提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路。坚持整体谋划,打造愿景可期的“特色庄园坚持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突出全域规划。统筹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衔接融合,根据村庄类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逐步对新沂市个自然村进行优化提升。明确了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搬迁撤并和其他一般村庄等五种类型村庄,初步构建“1+5+8+”总体规划布局,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住房条件提供了科学的规划依据。突出全域整治。制定出台《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工作目标,明确农村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整治、村庄绿化等14项具体任务,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由点到线、由线向面、由村向镇拓展,把一个个“盆景”连成一片片“风景”,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突出全域创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设立“整治达标村、美丽宜居乡村、特色田园乡村”三个层面创建目标,所有村今年6月已全面完成公共空间治理,年底前整治达标村实现全覆盖;40%的村创成省美丽宜居乡村;5%的村创成省、徐州市特色田园乡村,着力打造“点上精品、线上风景、面上百花园”的全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格局。突出扩容增绿打造风光秀美的“山水田园”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新沂乡村最靓丽的底色,从影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聚焦公共空间治理和绿化美化,通过实施“两个取代”,进一步拓展了乡村振兴空间,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乡村”。一方面,依法治理,让“公用”取代“私占”。坚持把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当头炮”,聚焦河道“蓝线”控制区、道路“红线、绿线”控制区及村庄“四旁四荒地”等重点区域,大力整治公共空间私占乱用、农村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沟渠河道污染等突出问题,治出了新沂乡村“新形象”,实现了乡村面貌“大变样”。去年以来,新沂市共拆除各类违章搭建75万平方米,清理出耕地近2.7万亩、水面1.36万亩、沟渠道路公里。目前,已完成个自然村整治任务。在注重“彻底治”的同时,积极在“如何用”上动脑筋。充分依托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统一将整治出来的集体资源进行管理、发包,形成了权属全部“上证”、交易全程“上线”、监管全面“上网”的“三资”监管新机制,实现了公众收益公众共享。去年以来,新沂市村级集体资源资产进场交易总额达2.6亿元,村均增收35.2万元,真正让“沉睡的土地”变成强村富民的“最大资源”。另一方面,全面增绿,让“生态宜居”取代“脏乱无序”。新沂生态底色好、生态资源多。为了把这一优势充分利用起来,高标准规划建设了50公里休闲农业带,通过“种”出田园好风景,“游”出乡村慢生活,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的格局。大力实施植绿增绿工程,按照“集体栽植、群众管护、七三分成”模式(村集体占七成,村民占三成),在整理出的公共空间,因地制宜栽植精品苗木及经济林果,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增加了群众收入。狠抓全域治理,打造洁净有序的“美丽花园”紧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革命”,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社会。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目标,全面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探索建立“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新沂市财政每年支付运营费用万元,实现了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三个%”。试点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积极推行“四分四定”模式,即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定时上门、定人收集、定车清运、定位处置,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能力和水平。去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在全省县(市)综合考评中位居第2位。大力推进污水治理。坚持以生活污水、河道疏浚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镇村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去年以来,共清淤疏浚农村河塘沟渠万方,完成19个村庄污水治理工程(全市累计完成个村庄)、16个村庄正在有序推进,9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全面运行,镇村污水治理PPP项目被列为省试点项目。大力推进农村粪污治理。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户厕建设,同步开展户厕改造和农村公厕“回头看”,切实提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目前,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3.13万座,普及率达97.6%,新建镇村公厕座。注重常态长效打造魅力持久的“宜居家园”坚持“三分整治、七分管理”,加快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坚决打好持久战,切实做到“治理工作常态化、治理成果长效化”。现场盘点促推进。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点评、实地“盘点”工作进展情况,倒逼各级各部门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重抓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真金白银”扩投入。先后出台《进一步下倾财力全力支持镇级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的意见》等含金量足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基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年以来,新沂市财政累计投入近4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方面,在年每行政村10万元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年又给予每行政村20万元工作经费;农村道路方面,每公里给予补助15万元;绿化方面,5公分以上“三化树种”每株给予补助20元)。同时,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抓好“四好农路”建设,累计投入11.47亿元,新建“户户通”道路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公里,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新沂市被省政府授予“四好农路”示范县称号;累计投入10.61亿元,构建了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饮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持之以恒抓管护。坚持整治与管护“两手抓”,推行镇(街)为责任主体、村(居)为管理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为服务主体“四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切实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养成习惯树新风。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把环境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珍惜和维护好农村人居环境。放大区位优势引领经济新突破《徐州日报》(年9月24日08版)新沂是全国县级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城市、江苏省2个县级综合铁路运输枢纽之一。交通区位是新沂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跨越争先的潜力所在。近年来,新沂坚持以打造全国县域“枢纽经济”发展先行区为引领,抢抓枢纽、通道、支点+节点三大机遇,充分发掘、放大交通区位优势,找准优势转化主攻点和发力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枢纽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开局,牵引带动全局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放大区位优势打造全国县域“枢纽经济”发展先行区的“新沂探索”

新沂是全国县级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城市、江苏省2个县级综合铁路运输枢纽之一。交通区位是新沂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跨越争先的潜力所在。近年来,新沂坚持以打造全国县域“枢纽经济”发展先行区为引领,抢抓枢纽、通道、支点+节点三大机遇,充分发掘、放大交通区位优势,找准优势转化主攻点和发力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枢纽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开局,牵引带动全局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做大特色产业,让投入“体量”变为经济“增量”结合新沂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目标导向,基于交通与产业的耦合关系,优化空间布局,利用高质量、低成本的交通物流优势,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加快产业链条化和集聚化发展,着力构建交通枢纽偏好型产业集聚区。打造临港产业集聚区。新戴运河南连骆马湖、西接京杭大运河,是新沂黄金航运水道。为充分发挥新戴运河作用,新沂通过实施新戴运河“四改二”工程,将京杭大运河引入腹地,吨级船舶直通开发区,并形成了8公里新戴运河岸线和45平方公里新戴运河产业带。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无缝衔接的高速路网,成功吸引和集聚了一批临港偏好型产业项目。必康新医药综合体、东方雨虹、复星医药、承希大健康、华美特铝合金、银河智能电气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发展前景好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先后落户新沂,与利民、恒盛、花厅等传统优势企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形成了医药健康、先进材料、冶金装备、绿色化工四大百亿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商贸物流集聚区。目前,临港物流园、公路港物流园、铁路物流园、快递物流园等一批物流集聚区正在加快建设。其中,作为江苏首家快递物流园,园区集聚了“四通一达”等19家快递企业,去年进出港件突破6万件,占据徐州快递量26%的市场份额,是徐州其他县(市)快递量的总和;公路港物流园获批省重点物流基地;临港物流园已建成29个吨级泊位(含8个集装箱泊位),年吞吐能力突破万吨。到年,新沂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80亿元,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地位日益凸显。同时,充分依托全国最大的美妆电商园、国内一流的互联网产业园等平台,发展壮大具有新沂特色的电商产业。去年,全市电商交易额达亿元,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绩效考核中,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打造临空产业集聚区。新沂通用机场是全国首批8个、江苏首家以通用机场命名的项目,是国家7个消费类基础设施示范项目之一。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吸引了美国欧斯安娜通用飞机制造项目入驻,并与中航爱飞客合作,成立徐州首家航空俱乐部,成为国家通用飞行网络建设6大布点之一。未来,将围绕空港经济产业链,重点发展航空消费、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等通用航空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特色小镇。打造休闲旅游集聚区。充分依托“一山一湖一古镇”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发展“全域旅游”,高标准规划建设42公里休闲农业带,启动馨园影视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投资55亿元的京粮田园综合体以及巴山葡萄小镇、时集蜜桃小镇、花仙谷、宋庄民宿、渔夫乐园等休闲度假项目,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努力把休闲农业带打造成为全省最美的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带。做强功能平台,让要素“流量”变为效益“留量”坚持以交通、物流、信息等枢纽平台为载体,吸纳和集聚发展高端要素,切实增强新沂枢纽功能,促进经济要素“流量”向经济效益“留量”转变。建强产业集聚平台。坚持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引领,大力实施“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推动园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目前,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力争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进入省级高新区第一方阵。建强“双向开放”平台。突出新沂承东接西、推进向东向西开放战略作用,主动融入徐州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对接连云港国际枢纽港、自由贸易港区等平台,加强与中欧中亚班列及沿线物流园区的联系,大力推进“无水码头”建设,努力将新沂建成区域性物流分拨中心、中西部地区双向开放的“中转站”、连云港港口的“喂给港”。同时,积极打通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目前,已与上海铁路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被列入国家铁总物流基地建设规划(—年),是江苏唯一一家县级城市。建强保税物流平台。新沂获批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将辐射带动苏北鲁南地区现代物流、跨境电商、加工贸易等新兴产业发展。目前,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加快建设围网、卡口及海关、商检等功能配套区,年内实现封关运行。做优营商环境,让服务“质量”变为竞争“力量”注重于“优”,不断创新服务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6条措施,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坚决整治温吞水、标准低、怕担当等“八种现象”,全面提升服务效能,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服务零距离”的营商品牌。注重于“实”,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发展转化,先后出台《关于印发新沂市建设极具优势的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实施“钟吾英才”计划打造苏北人才高地的意见》《新沂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文件,设立“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吸引各类经济要素流汇聚新沂。注重于“减”,不断降低经营成本。新沂拥有规模物流企业多家、物流个体户1余户、物流从业人员达到3万余人,国际物流龙头企业DHL,把新沂作为北亚物流中转分拨中心,企业在新沂的物流成本比周边地区低15—20个百分点。以新沂港为例,每年为新沂全市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达3亿元,仅花厅酒业公司一家,节约运费万元。同时,新沂港开通集装箱业务后,临沂的亚洲板材生产基地也将从新沂港转运板材,每吨可以节约运费50元,每年节约运费达亿元以上,区域性“物流洼地”效应进一步彰显。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让我们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新沂加油!为我们的家乡点赞!

编辑:小贝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小偏方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rb/3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