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作者
李元斌
图文编辑
花姐姐
作者简介:百里洲阮家桥(原名红星)人,九一年生,北漂求学及工作多年,喜爱户外骑行,喜爱一言不合就小诗一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家乡的哪怕一点小变化也能引起感触,时而忆起少时在洲上的点滴,以及后来回乡的一些见闻,不经意就随手写上,积攒下来也有了个七八首,与屏前者分享。
(1)卜算子·回乡感怀
舟车几番转,旅人急奔年。
垄上埂边闻乡音,灶头升炊烟。
亲人愈亲切,故友多婚恋。
聚时无多即别离,北上犹心煎。
——.02.26
写于春节回乡,回家总会经历火车—汽车—渡船—老父亲的电三轮才能到家,地里新冒的麦苗,遗落的数枝枯棉柴,厨房升起的炊烟,洲上的年近了。欢乐的相聚总是短暂,当新年步入初六七,年轻人大幅奔向外地,洲上好像更冷了,游子的心也一样吧。
(2)如梦令·忆父捞鱼
仲夏雷惊雨急,
塘漫渠宽路低。
下网截关隘,
好似待兔同理。
网起,网起,
三鲫一虾一鲤。
——.06.07
写于与母亲的一通电话之后,听说家里下雨多日,父亲出去捞了不少鱼,由此牵动儿时的记忆。
话说吃鱼的没有捞鱼的乐,父亲有两套渔具,一张大网被两根长竹竿撑开,有时候去江边“搭虾子”(捞河虾),另一套是一个组合,一根三角形的竹制“跺棍”加一个方馒头形的“赶撑子”,三面围网一面开门,夏天午休的时候大人们会互相约了去某个堰塘,穿上水裤一起下水赶鱼捞鱼。
而本词中则是另一个场景,洲上堰塘、水沟、渠道繁多,纵横交错,一到夏天下暴雨则会走大水,甚至漫过路边,这时沟中便会走鱼,在几条沟渠汇合的地方用网拦着,就跟守株待兔一样,过一会儿拿起网来看一下,就有或多或少的收获,鲫鱼居多,拐子也有,龙虾、泥鳅、鳝鱼偶尔也能出现。
(3)拣花
沐阳争怒放,
皎似莹雪降。
遍身五色装,
难晓拣花忙。
——.10.05
写于十一长假回乡下农田帮忙拣花,艳阳下极目远眺,朵朵白点撑满了视野,棉农的辛苦洲上人都知道,棉朵何其轻飘,几百几千斤都是一朵朵从地里拣回来。
尤其今年到拣花季节天天阴雨,棉花都烂在了地里,收成也要看天的意思。如今再回头来看当时拣完几天花写的这首五言,竟颇有《锄禾》的意味,一箪食,一瓢饮,一袭裳,常思感恩,敬畏劳者。
(4)忆百里洲其一
大江悬孤岛,
滩头埋船锚。
骁腾盘龙堤,
羞藏银洲俏。
其二
蜂围菜花黄,
曦耀砂梨香。
晓梦回桔园,
担篮运筐忙。
——.11.05
写此二首的前一夜梦见小时候家乡果子收获的情景,第二日连书两首。
小时候门前有一大片果园,约有多根柑橘树,50多根梨树,柚子、橙子、椪柑等零星几棵供自家食用,每到满树柑橘压低枝桠,由青渐转橙黄,就会有一些收购商来洽谈,最好的方式就是合园都收走,也就是包了整个果园,不论果子大小全收走,这样价格会稍微低上一些。
于是择日大货车开来,请几个乡亲带上剪枝剪刀或者篮子箩筐来帮忙,园中的咔嚓声此起彼伏,中间也携带着玩笑家常,女人剪果子,男人用扁担往外运,一筐筐过磅后上大货车运往远方,最后看到收购老板点出一大沓钞票给到父亲手上,我心中竟也有些许骄傲,晚上则会请帮忙的乡亲们来家里吃饭,摆出大鱼大肉最好的饭菜来犒劳白天的辛劳。
(5)腊月廿九
鸡鸣腾清雾,
绿蔬带春泥。
铁锅沸腊味,
氤氲又一年。
——.01.26
写于除夕前一天,洲上的冬天清晨时常下雾,母亲早早起来开始准备过年的食材,在屋外架上大锅,柴火垛搬来几块大劈柴,锅中煮上腊猪头、耳朵、猪蹄、腊肠等等硬货。
二表哥挖藕下工了送来几大条泥藕,与腊蹄子必是绝配。门口菜园子随手扯上两把白菜青菜,炖锅中一涮,裹带肉汤的菜叶别是一番鲜美。洲上人的食材源于自然,一方水土酝酿的一派风味,远走他乡再也难求。
(6)西江月·砂梨
都晓酷暑难消,
谁知南国奇物。
飘香过江黄花肤,
洲上砂梨正熟。
常忆往昔童稚,
顶头果园摸路。
汁水沾襟渍迹污,
却道汗流如注。
——.08.11
(7)夏收砂梨
烈日炙灼葫藤蔫,
白花一季结金灿。
汁甜味甘消暑热,
晌午园中有人站。
——.08.17
此二首均为怀念洲上砂梨而作,就放到一起了。
小时候放暑假了,天天盼着梨子成熟,隔三差五就往梨园跑,终于等到阳光照耀下黄花梨透着黄橙橙的色泽,就偷跑去摘了尝鲜,外皮一圈圈啃掉,就开始大口享受了。
儿时吃东西总是不顾形象,汁水不小心滴落在褂子前襟,回家了家长问起来,扯谎说是流的汗水,哪里瞒得过大人呢。后来种梨效益不好,开始大规模毁树,伴随着村里最后一家的三行梨树倒下,后来再难吃到嫩脆香甜的黄花梨。
李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