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聚焦中国汉文化摄影创

10月20日下午四点,30多位来自全国知名媒体记者及“大美淮海?大美徐州”摄影大展获奖作者、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齐聚户部山,人民摄影报社“徐州汉文化摄影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户部山南山广场举办。

与此同时,由人民摄影报社与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徐州市文化旅游摄影协会协办的“大美淮海?大美徐州”全国摄影大赛同时揭晓。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崔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人民摄影报社社长李涛为人民摄影报社中国汉文化摄影创作基地揭牌。

人民摄影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李涛接受采访时表示,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有多年的文明历史和多年的建城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胜迹浩繁,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以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代表的“汉代三绝”名扬海内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因此此次中国汉文化摄影创作基地落户徐州,与徐州的文化底蕴非常契合。

"

李涛表示,此次组织了全国30家主流媒体摄影记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视察徐州的路线。包括马庄、徐工集团等,下一步我们计划记者们在全国各地发稿之后,我们搜集一些照片,做些展览,我相信这次30家主流媒体报道,一定会让徐州的汉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弘扬。

"

曾供职《华商报》的衡国良是西安人。他说,从汉唐故里来到徐州,感觉像回到家乡一样,我们两个城市的历史渊源是相通的。来到徐州,这里的景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只是开了个头,希望我们的汉文化在徐州发扬光大。

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据介绍,摄影大赛旨在用影像记录徐州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风貌、民俗风情、丰富物产、发展成果等,全方位宣传徐州,进一步提高徐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将徐州的美丽与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大赛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参赛作品余幅,最终评出59件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50名。

最终,王鑫的《时间之旅》获得了一等奖。冯强《冬日云龙湖》、程士强《运河记事》、张景文《一城青山半城湖》获二等奖。许晨《飞针引线做非遗》、刘士军《杏花扬雪十里香》、于先云《大地丰碑》等获三等奖。

此前,作为国潮汉风-中国徐州(户部山)汉服嘉年华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彭城风采”书画展、“百米书画长卷展”、大美徐州摄影展、古风摄影展在状元街展出,本次参与展览的书画及摄影作品,大部分来自于徐州书画家协会以及摄影协会。

10月19日,由百名书画家及青年书画爱好者共同创作的“百米书画长卷展”也一同参与展出。68位徐州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书画家,现场书画,讴歌祖国壮美河山,表达对新中国70华诞的美好祝福,并体现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徐州书画家协会出席本次展览,诸多户部山书画商户、徐州书画爱好者以及影楼特地来到现场参观学习。

"

来自重庆的孙女士一边浏览书画作品,一边感叹:“来到徐州参加汉文化旅游节,果然不虚此行。徐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胜迹浩繁,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以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代表的‘汉代三绝’名扬海内外。这么多的书画作品,展现了大美徐州。”

"

大美徐州摄影展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看。一批反映徐州自然风光、景区景点、人文民俗、文化遗存、地标建筑的徐州特色的摄影作品呈现在市民面前。

许晨的摄影作品《飞针引线做非遗》描绘了香包传承人王秀英奶奶做香包的场景。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进工作室,香包和各类刺绣工艺品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在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香包工作室,80岁的王秀英正穿针引线缝制香包,岁月静好,老人神态安详而平静,缓住了时光。

“早就听说徐州有句古话,穷北关,富难关,有钱人都住户部山。”外地居民王先生指着王求的作品《户部山民居》说,这幅作品描绘了户部山的繁盛。李玉霞的《紫海蓝山》反应了贾汪旅游的美景,令人赞不绝口。

此次展览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秉持展现徐州风光及深厚历史的宗旨,从艺术角度再现徐州风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st/7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