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东西不是用钱堆出来用来敲击人敏感神经的,而是实实在在让人觉得温暖而适意的。即便老去的街头被日新月异的高楼淹没,也无法磨灭那种深入到骨髓里的味道。在这样的味道中掺杂着复杂的情绪,不仅来自美食本身,还有质朴的市井气息和徐州百姓最基本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六条最具代表性的街中感受这种情绪吧……丰储街只有吃货才能触摸到这条东起民主南路、西越奎河南至解放路的街是昔日粮行集中之地,附近睢宁、灵璧、泗洪、泗县的广大农村所产的粮食,均小船装载,沿濉河转奎河而上,运至这些粮行里来待售。北伐胜利后整顿街名时,给它取名丰储街含有“粮丰储满”的祝愿。现如今,虽早已听不到抑扬顿挫的粮食过秤报数声,但整条街中纷繁复杂的美食与旺盛的人气,丝毫不会愧对其“丰储”的称号。 在某日的下午五点后,和往常一样,由西向东,上百家摊点一字排开大张旗鼓地开门迎客,有个性突出、派头十足的老板,有不惜献出时间、集体大排长龙的食客,有被宠坏的某种简单的食物,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煎炸烹炒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幕活色声香的市井生活大戏。建国刘记米线徐州吃货总结的各大徐州知名米线的排行榜,位于丰储浴池隔壁的建国刘记米线经常位列三甲。权记烤肉筋
丰储街西头路南,沿奎河边,权先生一身西部牛仔的装扮。权先生将肉筋串整齐排列到烤炉上,在蹭蹭上蹿的火苗中刷油翻转,不多时肉筋已烤得油光锃亮、香味四溢。
无骨鸡柳35岁的宋老板说,他已经在此卖鸡柳十二三年了,拥有独特秘方配制而成的辣酱。
炒蜗牛
沿丰储街往东走,一大盆丁螺已售完,老板谢女士又从摊子下面端上来一桶,倒入盆中,“现在丁螺卖得挺好,肉质鲜美,价格比一般螺丝稍贵一点点。”
微山湖麻油鸭单是卖相上,这麻油鸭摊点就吸引了不少食客,色泽比一般的油烫鸭暗一些,但更亮得诱人,周身撒的白芝麻也让你觉得咬下一口一定满口飘香。青稞饼眼前堆积成小山、色泽金黄的面饼实在太有视觉冲击力了,这饼刚出炉,香气扑鼻,吃起来酥酥的,再细细咀嚼,品出了更多的醇香。贾汪羊蹄丰储街的一东一西都被“蹄子”前后夹击着,西头的是猪蹄,东头的为羊蹄,同样在徐州吃货中名声大噪。无辣不欢,如若不能吃辣者,慎买羊蹄!
醒狮小区挑战舌尖的老味道醒狮小区仿佛一个饮食创业的孵化器,驻扎其中的经营者们多数很年轻,他们敢于突破传统,并敢于规划未来,他们相信,凭借好味道和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理念,总有一天会走出小区,争取到一片可以广阔翱翔的更大天地。
家的味道
鲜有人知道,在醒狮小区隔壁的民享里巷内,好生意冠军李琦的妈妈和她的五个姐妹共同开了一个名为“家的味道”的餐厅。而墙上挂着李琦和一个男孩的合影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一问,原来是大姨的儿子、年徐州的中考状元刘恒,难怪这男孩看起来这么面熟。这一家真是不简单,出了歌星又出了状元,莫非这常年吃下肚的好菜好饭也有一定作用?
大娃罐罐米线开在醒狮小区西门的大娃罐罐米线生意火了7、8年,想不到姓崔的老板是个年的小伙,他早在十年前就来到了徐州,先在湖滨开砂锅米线,后将店搬到醒狮小区这边,更名为听起来很萌的“罐罐米线”。彭姐炸串沿醒狮小区西面门面房往南走,快到十字路口处,彭姐炸串就在这里。十多年了,一家人都把精力放在了这店上,主打油炸羊肉串,再与时俱进地配上各类蔬菜,一般人来吃炸串都会再要碗蛙鱼,蛙鱼的酸甜和炸串的酱香搭配起来,好像一组完美的“地边摊套餐”。小石宫石锅拌饭小区南门往里走20米就是这店。一个热气腾腾的石锅端上来,就着高温,我将饭、菜、酱料全部搅拌均匀,搅拌的时候,石锅发出滋滋的声响,酱的香气随着热腾腾的蒸气飘散开来。此时,石锅里的菜肴已呈现缤纷斑澜的色泽,饭还没入口,早已垂涎三尺。
黑米盖浇饭
“从营养角度上说,应尽量让米‘色’,精细的白米饭维生素含量很低,如果选择有色的米,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营养价值。比如说用黑米与白米搭配食用,能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老板郭贺的理念提升了美食的涵义,口味搭配健康才是现代人追求的饮食主流。
博爱街永不消逝的味觉记忆像博爱街这样的徐州老街,培养出了我这种吃货,也培养出了我对它的特殊情感,以至于在欧洲商城建立后,博爱街荡然无存了,心中还不免有种遗老般的哀叹,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好在恋旧的徐州人不忍将它从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抹去,所以将“博爱街”的地理概念放大,将原本只有几十米长、东西走向的一条小街辐射到了整条南北走向的永安南路,虽有路牌正名,但大家都习惯地称永安南路为“博爱街”。
刘老二炒蜗牛这一口不用说了,不止在博爱街名声大震,在年就被评为“徐州四大名小吃”之一。然而,现实中的“刘老二炒蜗牛”摊点相当低调,只用一个推车、两个不锈钢大锅迎客,但一眼看去,那满锅的褐色蜗牛配上鲜红的辣椒和明黄的生姜,香辣的味道直往鼻孔里钻,实在让人馋涎欲滴。十三中水晶蛙鱼十多年过去了,十三中蛙鱼店面从过去的路边摊历经三次变更,北移了多米,成为了现在拥有两层楼、宽敞整洁、甚至装有光彩夺目的吊灯和配备“wifi”网的新店。新店中,除了水晶蛙鱼和油泼面,老板还开发了米线、凉皮、盖浇饭、各类炸串等新品种,店内生意一如既往地好。
盖饭正宗
店内的装修颇具日式风,光看菜单就让人难以取舍——极味·手剥虾仁盖饭、秘制·一品糖烧小排盖饭、下饭的·香肠炒鸡蛋盖饭、地狱辣·掌中宝盖饭、超赞的·尖椒大盘鸡盖饭……
烧烤部落
现在的烧烤部落加入了徐州风味的特色菜,并在露天大棚之外另开了空调包间。“这样,你不用赶场了,吃完正餐吃烧烤,我们提供一条龙服务。”近两年,该店的重心又放到了“外派服务”上,如果你想举办一个户外聚餐派对,又受不了繁琐的准备工作,只一个电话这里就会派人上门服务。
九斤龙虾永安南路和杨家路两路的交叉口以东,“九斤龙虾”的招牌挂了16年之久。虽地势偏僻,但不减“九斤龙虾”的好生意,而好生意的确也需真材实料做底,流水线餐饮大行其道的今天,出自手工的美食也更显珍贵!
大同街永徐州味道的前世今生曾经,这里最大的特色是老字号店铺多,多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浓浓的商业文化氛围,一直萦绕在脑海中。但现在的大同街有些落寞,一条街都被“淹没”在亦步亦趋的建筑风格中,唯独只有钟鼓楼还在坚挺地屹立着,继续见证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钟鼓楼前成了一个停车场,那个人满为患的蛙鱼鱿鱼摊,仿佛昨天还存在于此,今天却不知去向,只留下漫天翻飞的柳絮飘散在空中,并不时混杂着尘土与汽车尾气扑面而来。还来不及缅怀那些逝去的味道,却发现了隐藏在这附近的更多惊喜。十几二十年前留恋过的一些味道还在,就连消失于其它地方的美味也以新鲜的姿态出现在此处。
观音振宏芝麻鸡
当年开在二中武装部院内的观音芝麻鸡太出名了,以至于三年前当皇城大厦北面开了一家“观音振宏芝麻鸡”时,我当是山寨版的产物。不过,当口感醇正的芝麻鸡放入口中,熟悉的味道就再次潜入了味蕾……
花园私房菜
人民舞台以西的“花园私房菜”背后是“名家”在“操纵”,老板的原则是“味极则淡”——并非单纯清淡,而是在烹饪出的美味中保持食材的本味和原料的清鲜。
巷内饭店
在人民舞台对面巷子里、步行20至30步处,巷内饭店开了有20年,眼下正值龙虾大热,张建立别具一格地推出了“红烧虾尾”,将虾头去掉,只留下肉多弹牙的虾尾,一来更易入味,二来也方便了客人食用,不必再吃得双手汁水淋淋了。
辣长红
辣长红是钟鼓楼一地生意最好的小饭店,每次去必点菜为“长红肉丝”,其实就是雪菜炒肉丝,经盐腌渍的雪菜质脆味鲜,口感爽脆,略带酸味,加入猪肉丝一起炒,用来下饭很爽口清.
大马路多元化混搭出的味道“走,逛街买衣服,顺便吃点好吃的。”或者说,“去吃好吃的,然后逛街买衣服。”一条横穿故黄河、直抵火车站的大马路,两旁店铺林立,顾客络绎不绝,在十几二十年前的徐州,购物美食兼而有之的地方当属大马路。值得一提的是,别看现在的文化宫一带多为通讯市场,可在当年是出名的服装市场,有不少做出名堂的服装从业者都是从此处发家。后来,服装市场搬迁,年年底,又有金鹰金地等高档卖场进入徐州,中心商圈的建立分流了客户群,大马路不复以往的繁华。而大马路本身由于各种设施老化,被政府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中,于年将原有的“城中村”逐渐改造成公园或绿地,不少商户从此处迁出。现在的大马路确实宽敞漂亮了很多,不过也少了以往的市井气息。
小东风
最近重温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第四集中提到了醉虾,这个源于江浙一带的名吃30年前就流传到了徐州。在徐州第一个做醉虾的人是小东风饭店的刘芳。当年,大马路上的这个二层楼小饭店仅凭这一道菜就风靡了整个徐州城。
祥海居仙楼
年,自从搬到了大马路铜牛附近,原来的“祥海砂锅居”改名为“祥海居仙楼”。店中的特色菜很多,因为每半年都需更新一次菜谱,但跟随20年不变的招牌一直是“祥海龙虾”、“干煸乌鸡”、“干锅鱼尾”、“红烧仔乌”等。
大成私房菜13年来,一直安营扎寨在路头第一家的大成大排档消失了踪影,穿过大马路旁的大坝头,拐两道弯就看到了焕然一新的大成。呦,已经进到了2层小楼里,并改名为“大成私房菜”,依然人满为患,饭店的桌子远远不够,又在露天里摆了十多张桌子。
文化宫鸡丝面
文化大厦下面有一间大棚,里头卖着鸡丝面。热烘烘的面条搭配着干红辣椒拌素鸡,滑进嘴里窜到胃里,身心都变得温暖起来。
鹿记油烫鸭鹿记不走全市遍地撒网的营销线路,10年来一直驻守在大坝头的一家小门面里,徐州仅此一家。其实,油烫鸭各家烧制的方法都差不多,不过“七分看材料,三分看师傅”,各家做出来的味道还是有所不同,食客们对鹿记的评价是“味道很正”,一句简单的概括,却足显其珍贵。新疆和田哥哥弟兄饭店这饭店无法不引起人注意,绿色的门头上印画着几大招牌菜:大盘鸡、烤全羊、馕包饭等。门前的烧烤摊前香味扑鼻,那种大块大块肉串成的羊肉串在其他的烧烤摊很难见到,而烧烤摊旁的透明柜子里,摆放着堆积如小山般的馕……
煤港路再没啥,也能吃出个名堂从滨湖新天地一期西口,南接湖北路北接淮海路的煤建路,在研究多年徐州地理的资深张编辑看来,煤建路实在没有什么,过去在徐州也算是郊区了。地名录上也只有一句:年建,年命名为建新路,因此处是原煤矿基本建设局和矿务局机关驻地和煤矿职工宿舍区,年更名为煤建路……
但吃货的眼中看到的多是当下的美味,盘踞在煤建路上的饭店小吃星罗棋布,包括那易被“老徐州人”混淆为煤建路而绕不开的煤建一街,不具有一双慧眼和吃货的钻研劲儿,还真会让你眼花缭乱。
老家地锅开店12年中,回回路过这里,都会被门前地锅的“乌烟瘴气”吸引,吸引之处还有饭店内外几十桌满座的客人,特别是在盛夏之夜,伴着清风明月,食客们坐在街边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连过往的路人都能被那种爽劲儿感染!彬彬菜馆常被人误为煤建路的、位于煤建路北端的煤建一街,沿路好几家饭店,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彬彬菜馆”。菜的味道一直保持着高水准,份量也大,价格实惠,个人觉得,做到这些最基本的,总好过一些表面上装腔作势实际吃不着东西的“高级餐厅”。
君乐饭店
还记得百大西侧巷口里的君乐饭店吗?里头的家鸡泡馍、孜然板筋至今还挂在网帖《徐州美食一览表》中,后来拆迁了,君乐饭店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若不是这次扫街煤建路,谁会发现,位于煤建路北端、太阳宾馆对面的区区20平米的小饭店,竟是几年前赫赫有名的“君乐”。
小院子特色菜馆
进店前犹豫了下,大门头上高高悬挂的是“小院子特色菜馆”,下面则是“美玉彩陶艺术大师工作室”,旁侧用兵马俑装饰,这也太雅俗共赏了吧。店里从服务员到厨师再到收银,就老板一个人,客人太多忙不过来。所以菜都是限量限时供应,比如,一天供应3份龙虾、3份锅贴鸡、3份东坡鱼、15份鸡爪……
相比规划出来的美食街,这些浑然天成的街头巷弄更能挑起人们前来找寻的欲望。因为它们都有足以为整个一条街代言的美食,比如烤鸭、炸鱼、猪蹄、蜗牛……这些美食传承了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培养了一批批的吃货,构成了徐州的市井文化。来源(彭城晚报)-THEEND-
有奖征集:徐州身边突发事,有趣事都可以发送给我们后台,一经采用,即送30元话费!
推荐:一个让全国都疯狂的北京治疗白癜风怎么治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