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墨苔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劳动人民最光荣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西城街道解放社区

流动的时光不变的真诚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诗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的,他们常常寄情于景,将情感释放于青山绿水之间,从而表达自己惆怅、淡泊或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宋代朱熹的《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诗人寄情于山水,将身心融入大自然,在诗情画意中表达淡泊的心境。

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

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这是表现词人淡泊、清远之志,为文作诗的一首词。

上片写景。前两句写到“林”、“山”,表明作者居住之所在山间,众所周知,朱熹大半生是在福建武夷山度过的,所以这里是写实景。风瑟瑟,月团团,则表明居所清凉,一派幽静。

后一句递进一层,说自己身心无累,情绪轻快安详。最后一句用一个“况”更进一层,何况还有清池和凉馆,古人云:“静若清池,动如涟漪。”所以,上片通篇都是在写“静”和“清”。

下片寓理。表明作者写文章写诗的风格,是追求实在、恰当、高雅。这里用了几个典故。第一句说“句稳”,就是词句稳当,“翻嫌”跟后一句的“却笑”对仗,就是反而嫌弃、不仅嘲笑的意思,“白俗”指白居易喜用俚语,词句粗浅;第二句的“情高”表示自己“情志高雅”,“郊寒”指孟郊诗风好作苦语,清峻孤寒,合在一起,就是说我作诗用词更妥当、清高。

“兰膏元自少陵残”中的“兰膏”,指的是兰花炼制的油脂,古时用来点灯,比喻精华,“少陵”指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整句话即是说:我写诗追求的东西正是来自于杜甫所流传的风格,也就是务实为主。

“好处金章不换”,“金章”也就是官印,指高官厚禄的意思,就是物质诱惑,朱熹此处是说我这样写诗作文的得意之处,是不会受其他东西影响而变化的。

诗宝:

诗君好,可否详解“白俗”、“郊寒”?

诗君:

这个典故取自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元指元稹,白指白居易,郊指孟郊,岛指贾岛,是唐代四位诗人。“元轻白俗”指元稹文笔轻浮,白居易用词浅俗,或谓前者轻佻,后者俚俗。

宋人张表臣的《珊瑚钩诗话》称:“﹝诗﹞以气韵清高深眇者绝,以格力雅健雄豪者胜。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皆其病也。”“郊寒岛瘦”是指孟郊的诗多孤寒之气,而贾岛的诗多清瘦之意,或谓前者清寒枯槁,后者孤峭瘦硬。孟郊苦吟,故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贾岛推敲,致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诗宝:

为什么说“兰膏元自少陵残”?

诗君: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希望报效国家、寄托个人情怀,诗风沉郁顿挫,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杜甫希望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的人格高尚,世所共知,向被誉为“诗圣”。

朱熹作为宋代大儒,自然也希望自己能像杜甫一样,心系国家,扎实做学问,为百姓做实事,所以把杜甫视为自己的偶像,传承他的衣钵。

诗宝:

谢谢诗君,受教了!

家居偶成

晴日暖风三月天,

伞阴卧犬正酣眠。

适与花间蝴蝶闹,

可能一晌梦翩翩。

秋游长兴小浦银杏长廊

长怜金缕扇,曾是绿罗裙。

玉树侵眉冷,秋声到耳纷。

与游能拔俗,凝眺信超群。

向得主人爱,还教宾客欣。

自通济堰放舟瓯江

瓯江绿荷如,舟滑珠一颗。

十里竹风清,翠光溶溶簸。

闲鸥白云心,修鲤跃冷火。

且为无町畦,瓯山忽迎我。

临溪

临溪多信步,不觉入空山。

幽枝隐禽语,流水载云闲。

物形虚幻里,我相醉醒间。

花深有禅意,相对坐忘还。

水调歌头

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西江月·顷在黄州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来源:共产党员







































引起白癜风的原因
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xl/2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