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QiānLǐGuānɡ
ClimbingGroundselHerb,HerbofClimbingGroundsel
千里及、千里急、黄花演、眼明草、九里光、金钗草、九里明、黄花草、九岭光、一扫光、九龙光、千里明、百花草、九龙明、黄花母、七里光、黄花枝草、粗糠花、野菊花、天青红、白苏杆、箭草、青龙梗、木莲草、软藤黄花草、光明草、千家药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cioscandensBuch.-Ham.
采收和储藏:9-10月收割全草,晒干或鲜用。
千里光多年生攀援草本,高2-5m。根状茎木质,粗,径达1.5cm。茎曲折,多分枝,初常被密柔毛,后脱毛,变木质,皮淡褐色。叶互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至长三角形,长6-12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截形、越形或稀心形,边缘有浅或深齿,或叶的下部2-4对深裂片,稀近全缘,两面无毛或千面被短柔毛;羽状脉,叶脉明显。头状花序,多数,在茎及枝端排列成复总状伞房花序,总花梗常反折或开展,被密微毛,有细条形苞叶;总苞筒状,长5-7mm,宽3-6mm,基部有数个条形小苞片;总苞片1层,12-13个,条状披针形,先端部渐尖;舌状花黄色,8-9个,长约10mm;筒状花多数。瘦果,圆柱表,有纵沟,长3mm,被柔毛;冠毛白色,长7.5mm,约与筒状花等长。花期10月到翌年3月,果期2-5月。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及旷野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广西、西藏等地。
生物学特性适应性较强,耐干旱,又耐潮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以砂质壤土及粘壤土生长较好。
栽培技术作扦插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每年7-10月,截取地上部枝条,并须带有2个节间,选阴湿肥沃的土壤,将插条插入土中,土表留一个节,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10-15d成活。翌年春移截,移栽前作畦,宽cm,长可依地形及排水情况而定,穴栽或开沟栽种,行距35-45cm。压条繁殖:每年9-10月,选母株粗壮枝条,于枝条基部2-3节处压上泥土,枝稍露出地表,待节上生根后剪断,使与母株分开,另行栽种。
性状鉴别干燥全草长60-cm,或切成2-3cm长的小段。茎圆柱状,表面棕黄色;质坚硬,断面髓部发达,白色。叶多皱缩,破碎,呈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戟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暗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有时枝梢带有枯黄色头状花序。显微鉴定: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壁深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6个;非腺毛多数,尤以叶脉处为多。上表皮细胞壁微波状或波状弯曲,气孔少数,有非腺毛。非腺毛2-12个细胞,多弯曲,长约至cm,直径12-31cm,基部细胞膨大,顶端细胞渐尖或钝圆,有的膨大成椭圆形、半圆形或类圆形,有的中部或顶部细胞缢缩,细胞内常含淡黄色油状物;细胞壁稍增厚,具疣状突起,下部细胞有的具细条状角质纹理。
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味苦;辛;性寒
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主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肋腺炎;急性肠炎;菌痢;黄疸型肝炎;胆湿癣炎;急性尿路感染;目赤肿痛翳障;痈肿疖毒;丹毒;湿疹;干湿癣疮;滴虫性阴道炎;烧烫伤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搽:或鲜草捣敷;或捣取汁点眼。
《饮片新参》:中寒泄泻者勿服。
《中华本草》
中华中医网用了这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