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植物,它们活在我们的童年。小时候,夏天酷热,冬天极冷,名目繁多的植物们,也在这四季分明的冬暖夏凉里栩栩如生。
后来,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植物们跟着我的年龄一起苍老,遁迹消亡。
那些我们童年里记忆深刻的植物,每当想起它们,童年的往事也在眼前历历浮现。
苍耳
别称:卷耳、老场子、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负来、芨芨
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俗称粘不粘、小刺猬,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
记得小时候,小伙伴们常常会趁别的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把苍耳丢在他们的身上,头发上,尤其是女孩子的头发长,又扎着辫子,苍耳粘在头发上很难弄下来,但大家相互之间也不会恼怒。
打碗碗花
中文学名:打碗碗花
拉丁学名:CalystegiahederaceaWall.
别称:小旋花、兔耳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细圆柱形,白色。茎蔓生、缠绕或匍匐状,有棱角,无毛,基部常有分枝。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不能摘这种花,谁摘了谁就会打破饭碗。那时候虽然对这种说法心存疑惑,但也没人能说得清楚。
狗尾巴草
中文学名:狗尾巴草
拉丁学名:Setariaviridis(L.)Beauv.
别称:阿罗汉草、稗子草、狗尾草
狗尾巴草是农村田间地头最常见的一种杂草,小时候常拿狗尾巴草编兔子,也是小时候整人的专用草草,趁人不注意,用狗尾巴草去“活”别人的脸,痒痒的。
小飞蓬
中文学名:小飞蓬
拉丁学名:Conyzacanadensis(L.)Cronq.
别称:小蓬草、小白酒草、祁州一枝蒿
小飞蓬,别名小蓬草、小白酒草、祁州一枝蒿。拉丁文名:Conyzacanadensis(L.)Cronq.为菊科植物小白酒草的全草或鲜叶。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消肿功效。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蒲公英
中文学名:蒲公英
拉丁学名: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
别称: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马齿苋
中文学名:马齿苋(蜀本草)
拉丁学名:PortulacaoleraceaL.
别称:马苋,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绳菜,马齿菜,蚂蚱菜
齿苋生命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
苋菜的叶呈卵形或棱形,菜叶有绿色或紫红色,茎部纤维一般较粗,咀嚼时会有渣。苋菜菜身软滑而菜味浓,入口甘香,有润肠胃清热功效。
面条菜
中文学名:面条菜
拉丁学名:SileneconoideaL.
别称:面条棵、麦瓶草、净瓶、米瓦罐、香炉草、梅花瓶
面条菜,在河南这里也叫面条棵,是和荠菜一样的野菜,多生长在田埂地头和初春的麦田,叶片细长,形似面条而得名。面条菜在河南家常的食用方法很多,可做汤面的配菜、可凉拌、可热炒、还可以做汤、拌馅……
面条菜嫩的时候特别好吃,小时候的春天,周末就挎着篮子到田地里去挖面条菜,做蒸菜吃,最近还念叨着要回去再挖一次面条菜呢。
面条菜长老了呢,开的花又特别好看。
荠菜
中文学名:荠菜
拉丁学名:Capsellabursa-pastoris
别称:白花菜,花荠菜
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遍布全世界。记得小时候还学过一篇文章,叫《挖荠菜》。
野茼蒿
中文学名:野茼蒿
拉丁学名: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Benth.)S.Moore
别称:野塘蒿,野地黄菊,革命菜,安南菜
山坡路旁、水边、灌丛中常见。
野燕麦
中文学名:野燕麦
拉丁学名:AvenafatuaL.
别称:乌麦,铃铛麦
野燕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为害麦类等作物的杂草。又称铃铛麦。
蜀葵
中文学名:蜀葵
拉丁学名:Althaearosea(Linn.)Cavan.
别称:一丈红、熟季花、戎葵、吴葵、卫足葵、胡葵、斗蓬花、秫秸花。
蜀葵,是多年生草本。茎直立而高。叶互生,心脏形。花呈总状花序顶生单瓣或生瓣,有紫、粉、红、白等色。花期6月至8月。
小时候,后院的邻居家种了一排蜀葵,开花时节特别好看,那时候我种的花只有指甲花、小太阳花,所以一直对他家的蜀葵眼馋的狠。
凤仙花
中文学名:凤仙花
拉丁学名:ImpatiensbalsaminaL.
别称:金凤花、好女儿花、指甲花
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等。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中国和印度。
小时候农村很多人家房前屋后都种有凤仙花,夏天花开的时候,晚上把它和白矾一起捣碎敷在指甲上,用苘麻叶裹起来,第二天起来指甲就变红了。只是夏天蚊子也多,忍不住用指甲抓痒痒,睡着了也并不知道,第二天起床才发现裹在手指上的苘麻叶被抓掉了好几个。
苘麻
中文学名:苘麻
拉丁学名:AbutilontheophrastiMedicus
别称:青麻
常见于路旁、荒地和田野间。这个就是前面说到的用凤仙花染红指甲时用到的苘麻了。
益母草
拉丁学名:Leonurusartemisia(Laur.)S.Y.HuF
别称: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
小时候见到的多是益母草同属植物,着白花,花开的时候,摘下花留下其中的一节花,从节中间掐一个小洞,用一根细细的小棍从中间穿过去,用嘴对着花朵使劲吹,两边的花就呼呼地转起来,像风车一样。
艾草
中文学名:艾草
拉丁学名:ArtemisiaargyiH.Lév.Vaniot
别称: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
艾草生长在路旁荒野、草地。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叶宽肥大,植株有浓烈香气。
以前到端午节的时候,早上起床就和妈妈一起到田野里,割一些艾草,插于门眉,据说可以辟邪。
龙葵
中文学名:龙葵
拉丁名称:Solanumnigrum
别名:龙眼草、黑星星、野茄子、幽幽(东北),黑姑娘(河北),黑天裸(江苏),野辣椒、山辣茄、灯笼珠草(浙江),野辣椒树(江西),七粒扣、乌疔草(福建),地泡子、地葫草、山辣椒(湖南),野海椒(四川),山海椒、耳坠菜(贵州),焉莠(山东)。
生于田边、路旁或荒地。
车前草
中文学名:车前草
拉丁学名:PlantagoasiaticaL;PlantagodepressaWilld
别称:车轮菜、老夹巴草、猪肚菜、灰盆草,车轱辘菜
常见于山野、路旁、花圃或菜园、河边湿地。分布几遍全国,但以北方为多。
节节草
中文学名:节节草
拉丁学名:Equisetumramosissimum
别称:土麻黄,草麻黄,木贼草
土生,喜近水生,长溪边、河边、海边、水田边。生于湿地、溪边、湿砂地、路旁、果园、茶园,为麦类、油菜等夏收作物和棉花、玉米、甘薯等秋收作物以及果树、茶树的常见杂草。
红蓼
中文学名:红蓼
拉丁学名:PolygonumorientaleL.
别称:荭草、红草、大红蓼、东方蓼、大毛蓼、游龙
野生或栽培。生沟边湿地、村边路旁。
蓖麻
中文学名:蓖麻
拉丁学名:Ricinus 别称:大麻子、老麻了、草麻
大戟科植物的一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叫蓖麻子,榨的油叫蓖麻油。
灯笼果
中文学名:灯笼果
拉丁学名:Physialisperuviana
别称:打卜草,打头泡,灯笼草,鬼灯笼
小时候叫它咕咕鸟,果实熟了酸甜的,里面有小仔,把里面果肉掏空后,果皮含在嘴里会发出咕咕的响声。很好吃的。酸甜甜的。
灰灰菜
中文学名:灰灰菜
拉丁学名:ChenopodiumalbumLinn
别称:藜,野灰菜,灰蓼头草,灰藋,灰菜
灰灰菜喜生于田间、地边、路旁、房前屋后等。灰灰菜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味道鲜美,口感柔嫩,营养丰富。
小蓟
中文学名:小蓟
拉丁学名:Cirsiumsetosum
别称:野红花、小刺盖、刺菜。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野红花、刺角菜、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小刺盖、萋萋芽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
覆盆子
中文学名:覆盆子
拉丁学名:Rubusidaeus
别称:悬钩子、覆盆莓、乌藨子、大蛇鳯、攀美头、覆盆、小托盘、山泡
覆盆子(学名:Rubusidaeus)又名复盆子,是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属于水果类,果实味道酸甜。
蛇莓
中文学名:蛇莓
拉丁学名:Duchesneaindica(Andr.)Focke
别称:鸡冠果、野杨梅、蛇藨、地莓、蚕莓、蛇婆、三爪凤、龙吐珠
稻搓菜
中文学名:稻搓菜
拉丁学名:LapsanaapogonoidesMaxim.
别称:蓝花豆,蓝蝴蝶
生于路旁、田间、荒地和沟边。
波斯婆婆纳
学名:VeronicapersicaPoir
全株有毛。茎自基部分枝,下部倾卧,高15~45cm,茎基部叶对生,有柄或近于无柄,卵状长圆形,边缘有粗钝齿。花序顶生,苞叶与茎生叶同型,互生。花单生于苞腋,花梗明显长于苞叶;花萼4裂,花冠淡蓝色,有深蓝色脉纹。蒴果肾形,宽过于长,顶端凹口开角大于90°,宿存花柱明显超过凹口。种子表面有颗粒状的突起。
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花期3~5月。种子繁殖。
原产地:西亚至伊朗;现广布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感谢对中国航天育种的北京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