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武汉“绿皮书”新鲜出炉
在过去的一年,全市建设绿地公顷
面积相当于近22个解放公园
新建绿道公里
差不多可绕整个东湖风景区湖岸一周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61平方米
大概一个儿童房大
高能预警
前方大量美图来袭!
年武汉市绿化状况公报
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年3月12日)年,我市乘改革开放40周年春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和“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指示精神,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三化”大武汉和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部署,狠抓军运会园林绿化大提升,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滨水生态绿城和全国一流园林城市。全年完成园林绿化建设投资.65亿元,建设绿地公顷。
东湖风景区
全民义务植树创新开展
(一)各级领导率先垂范。中央领导在参加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植树既是履行法定义务,也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的具体行动。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之以恒开展义务植树,踏踏实实抓好绿化工程,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人人出力,日积月累,让我们美丽的祖国更加美丽。
年全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年3月22日,省领导一行来到沙湖公园,与干部群众一道参加义务植树。3月23日,市领导一行前往机场二通道天河街义务植树点,参加义务植树劳动。
市领导高度重视绿化工作。市领导多次现场调研指导,针对园林绿化存在的不足,强调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体现“简洁、敞亮、大气”,做到“科学、合理、适度”。市长就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对标一流城市,指出“大城市必须有大绿化、大园林、大森林,才是美丽城市。”从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园林绿化不少于20亿元。
东湖旅游生态风景区植树活动
(二)市、区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各区和市直部门广泛动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主题活动多场次。全年有万人次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植树余万株。3月12日,全市有1万余人分赴19个全民义务植树点、绿化项目工地和单位隙地,挥锹挖穴,植树扶苗,围堰浇水,植树2.3万余株。
(三)“互联网+义务植树”经验推向全国。持续创新“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落实公民义务植树八种尽责形式,通过网络平台报名参加植树人数达5万余人,涌现社会绿化先进典型个。建立“众森家园”绿化基金,累计接受捐赠多万元。5月22日,全国绿委会办“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现场会在汉召开,推介武汉经验。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和碳积分,建立公民“义务植树”绿色信用体系。《人民日报》以“网上种树,渐成风尚”为题予以报道。
城市园林亮点纷呈
(一)迎军运会园林绿化面貌明显提升。在提前半年完成“三基本、四个全覆盖”的基础上,聚焦“五边五化”,全力推进全域增绿提质。实施“大树补栽”行动,大力推进“见缝插绿、破硬植绿、借地补绿、筑台增绿”,严把“树穴、树苗、土壤”三关,共植树20万株,其中补栽大规格行道树3.2万株。实施屋顶绿化4.1万平方米,在1万个高架立柱、39公里临街通透院墙种植爬藤植物,对32座过街天桥、34处地下通道布置花卉绿植,栽植各类花灌木余万株,布置时令花卉万盆。完成4月份重要活动绿化保障任务,东湖宾馆绿化景观成为“习莫会晤”环境保障的一大亮点,确保全市以生态靓丽的园林景观喜迎军运盛会。
中北路沿线栽种大树
三阳路行道树补栽
高架立柱挂网绿化
高架上调控花期后的月季
(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面启动。印发实施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方案,有序推进街头公园、林荫道、绿道成网等工程建设,新改扩建湖泊公园22个、街心公园42个,建设绿地公顷,其中实施规划绿地建绿公顷,办理建设项目配套绿地审核件、.48万平方米,验收件、.43万平方米。建设林荫道61条、公里。新建绿道公里,绿道总里程达到.4公里。“国家园林城市”第三次迎检通过省级复查。全市绿地面积达到28.23公顷,其中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29公顷,绿化覆盖率39.47%,绿地率35.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61平方米。
王家墩公园
打造精品园林绿化项目,建成机场二通道湿地生态带,完成江北快速路绿化,推进汉口江滩花海、左右岸大道及13条垂江绿廊建设,实施府河生态绿楔项目。编制长江文明之心、长江之珠生态景观专项规划。武汉自然博物馆建成开放,成功举办“大河对话”。
机场二通道湿地生态带
(三)公园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现有公园81个,其中免费开放79个,年接待游客逾万人次。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登上黄鹤楼。开展公园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公园“六乱”处。推进“厕所革命”,整治公园内厕所个,整改问题公厕38个。推进公园“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制定《城市公园标准化管理模块》,设立陪检员制度。创新公园管理服务,在解放公园、沙湖公园等地开辟共享空间,组织生态研学,常态化开办公园大课堂、开展植物医生问诊等公益活动,全市所中小学、30万中小学生走进公园接受自然教育。
武汉自然博物馆
解放公园
(四)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养护道路绿化条、公里,其中林荫路条,林荫道推广率达到80%。对标杭州、上海等城市,聘请杭州G20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定期现场指导。积极办理市长专线、市民留言板、热线、网上群众工作等养护管理投诉,借助第三方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2.01万处,整改合格率达90%以上。落实绿化养护“防旱、防冻、防风、防虫”四防工作,做好“浇水、施肥、打药、修剪”基础管理,确保新栽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
园林人昼夜奋战抗旱保绿
(五)社会绿化氛围日益浓厚。持续推进社会绿化创建评选活动,评选园林式小区个,园林式示范学校、美丽乡村学校各25所,花园家庭92个。
一对父子在为树苗浇水
继续开展送花进社区进家庭,惠及多个社区、3万多个家庭。建设绿色驿站个,组织开展亲子种植、花友聚会、植物医生问诊等不同形式的社区园艺沙龙活动,参与居民20多万人次。凸显军运元素和武汉特色,成功举办第35届金秋菊展。
机场社区绿色驿站绿色活动现场
积极开展绿化宣传和文化建设。在各类媒体刊发宣传报道篇次,其中中央级媒体67篇次。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这里的公园不一般》为题报道我市公园管理创新工作,新华社以《一个“超大城市”的绿色实践》《一个湖泊的“变形记”》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市生态建设及戴家湖公园生态修复工作。武汉园博园春节庙会、黄鹤楼下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新闻一日三上央媒。《武汉园博志》由孟兆祯院士亲自把关作序,编纂出版,成为首部中国园博志。组织出版《一花一世界》《一本会开花的书》《武汉植物笔记》等书籍。
黄鹤楼公园快闪《我和我的祖国》
国土绿化深入开展
(一)造林绿化持续推进。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精准灭荒2.24万亩,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成活率达到95%以上。造林绿化面积4万亩,修复退化林3.5万亩,抚育中幼林10万亩,实施封山育林5万亩,完成“四旁”植树万株,林业“四项工作”考评结果位列全省前列。完成岱黄、黄土、江北等主要通道景观绿化.5公里,积极推进四环线南段生态带建设。
水杉植绿江北快速路
天河机场三期核心区域绿化
(二)林业产业转型发展。新建油茶、苗木花卉产业基地1.58万亩,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3家。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苗交会”。成立武汉花业协会。花卉苗木、生态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新洲仓埠紫薇都市田园、黄陂木兰花乡、江夏花博园、蔡甸花博汇等一批生态游基地不断壮大,仓埠紫薇都市田园被授予“全国森林康养基地”。
第十五届中国“苗交会”
(三)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脱贫攻坚,实施贫困村林业“三个一”建设。完成姚集、徐古、山坡、奓山等4个省级森林城镇和69个省级绿色乡村创建,累计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2个、绿色乡村个。20个村创建市级林业生态示范村。完成花朝河湾、运铎、胜天农庄、府河丰山、安山、黄家湖等6个郊野公园年度建设任务。
江夏区乌龙泉街凤凰湾
部门协作合力兴绿
各平台公司积极参与绿化建设。武汉园发公司实施市级园林绿化示范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76亿元,新改扩建绿地.17公顷;市城投集团完成汉江大道、江城大道等27个配套绿化项目,新改扩建绿地.67公顷;地产集团完成东湖绿道三期提升、军运会环境整治等重大项目,新改扩建绿地78.68公顷;碧水集团实施两港公园、巡司河、汉阳六湖连通等绿化项目,新建绿地44.89公顷;地铁集团完成7号线及纸坊线配套绿化工程,新改建绿地30.87公顷;武汉航发集团完成江北快速路绿化带、机场二通道中分带绿化建设。
东湖路绿化
市交通运输局着力推进公路通道绿化,植树2万株。
市水务局推进“四水共治”生态建设,完成汉江硚口江滩四期防洪及环境整治工程绿化项目,新建绿地20.5公顷,植树1万株。
市教育局坚持树人、树木两手抓,推进“园林示范学校”“美丽乡村学校”创建,植树5.5万株,新建绿地5.5万平方米。
汉口火车站前园林绿化
武汉铁路局以铁路沿线绿色通道和绿色站区为重点,栽植树木1.55万株,新建绿地平方米。
市发改、城建、城管、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责,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土绿化。
林业资源保护有力
(一)森林资源保护加大力度。全市林地面积.54万亩,森林面积.3万亩,森林覆盖率22.88%(二类调查值,其动态监测值15.22%),森林蓄积量.93万立方米。全面开展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动态监测、林地变更调查以及生态公益林后备资源调查。健全森林资源管理机制,强化林地使用限额管理和用途管制。对全市89.92万亩生态公益林落实生态补偿,补偿标准为50元/亩·年,落实补偿总金额.99万元。
黄陂区木兰胜天景区
(二)湿地保护修复持续开展。全市湿地面积.6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9%。共有沉湖等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东湖等湿地公园10个。市政府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将湿地自然保护区全域、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将湿地保有量纳入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推进湿地资源全面保护。推进湿地生态修复,采取多种形式保护湿地,加快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藏龙岛、安山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
藏龙岛湿地公园
(三)野生动植物呈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加强野生鸟类为重点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全市湿地野生动物种,维管束高等植物种。武汉府河成为珍稀濒危青头潜鸭最南端繁殖地,长江江滩连续多年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新增鸟类记录1种。经省林业局组织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涨渡湖越冬水鸟种类数全省第二,上涉湖越冬水鸟种群数量全省第二。组织收容救助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头(只),开展野猪非洲猪瘟等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情监测。完成了第二轮古树名木普查任务,调查登记古树名木累计达到株,新增古树名木多株。
涨渡湖
府河湿地候鸟
(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全力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清理处置疫木株,挂置天牛诱捕器台,打孔注药株。加强美国白蛾、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压实责任,推进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值以内。组织开展“楚天冬季攻势”“公墓违规集中排查整治”“护鸟行动”“长江生态大保护林地专项行动”“绿剑”“打击乱捕滥猎和非法经营候鸟违法犯罪活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查处案件起、违法人员人。侦破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投毒、非法经营象牙制品、非法出售“炮制穿山甲片”等大要案,有效地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一)“三办”改革全面落实。推进“网上办为常态”工作,实现行政审批“三个全集中”“两个全入驻”和审批服务业务标准化,依法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件,政务服务事项在线申报办理率达到99%,群众满意度达99%。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出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政强制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开展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执法能力专项行动。
汉口江滩
(二)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园林和林业工作意见。全市9个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住建部下达的园林绿化建设市场监管改革任务,建立园林绿化信用体系,试行政府投资园林绿化项目苗木公开采购制度。
汉口江滩菊展
(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建成园林和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绿地、林地、湿地和山体等生态资源“一张图”管理,被评为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林业综合地理信息系统被授予“优秀工程银奖”。加强园林绿化科技研究,“银色鹿角”“红舞裙”“红粉佳人”“红颜滴翠”4个园林绿化新品种成功登录国际品种。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全市森林生态系统年固定二氧化碳.52万吨,释放氧气.48万吨,调节水量2.74亿立方米,固持表层土壤量.2万吨,年服务总价值达.54亿元,其中生态效益价值.41亿元。蒋有绪院士对评估工作给予“工作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
中山公园
沙湖公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张建龙局长、彭有冬副局长、封加平总工程师和省住建厅、省林业局领导及各分管领导等先后来我市调研,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对我市林业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上级各有关部门先后在汉召开会议,推介我市重点园林建设、“互联网+”义务植树、创新公园管理等经验。武汉园博园与纽约等4城同获“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市园林和林业局荣获年“生态中国”贡献奖。
年全市园林绿化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城市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规划绿地建设难度大;对照一流园林城市标准,园林绿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各区发展也不平衡;生态资源保护任务繁重,城市绿地、林地被挤占的压力较大,松材线虫防治任务艰巨;全社会爱绿建绿护绿合力还需进一步强化等。
武汉天河机场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军运会举办之年,也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冲刺之年。全市园林绿化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化”大武汉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以保障军运会绿化环境为头等大事,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主要目标,以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为基本要求,按照“简洁、敞亮、大气”的风格、“科学、合理、适度”的要求,全面实施建设“大园林、大绿化、大森林”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大树大绿大生态”,向世界展示生态靓丽的园林绿化景观,为新时代“三化”大武汉建设树立高质量发展样本。
主编
贺方程
制图
张轶
美编
杨晓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