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耕读生活,少不了茶。
手上除了有正宗的茶,如铁观音、普洱等品种,分类上有绿茶、红茶,包装上有散装、压饼、坨制等好几种。除此之外,我还喜爱和热衷于自己采收制作来自乡野山间的各种“茶”,不断丰富我的“茶文化”。包括自种的白菊花,自家园子里野生的蒲公英,附近山上采收的小山茶(以前我都专门写过文介绍)等,都可以当“茶”来泡饮。
抛砖引玉,现在想告诉你的是,就在几天前,我又采收了一种新“茶”,叫“野坝子”。
不知道你们认不认识野坝子这种仙草?
我第一次听说野坝子这种植物,大概5年前。在位于昆明北郊双龙小镇,易老师的书院里,她的父亲从老家楚雄来,在依山的书院附近采收了这种植物,晾晒干收藏起来备用的。记不得什么原因说起的这种植物,叔叔就给我科普了一下这种植物的功效,并热心地用一个塑料袋装了一大把他采收的野坝子给我,说直接当茶泡水喝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喜欢把各种仙草当“茶”来泡饮的我,自然是迫不及待地就泡着喝了,有一股来自大自然的草木清香味令我喜欢。
小时候生活在小镇上,也会上山找烧柴,但我确切地没认清野坝子这种植物,更不知道它的作用。观察叔叔晾晒干的这些植株,总觉得似曾相识,应该是经常在山上见过的,只是见而不知,熟视无睹罢了。
我对野坝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就是这样开始被吊起来的。
更巧合的是,有两次在餐馆里,我竟然吃到了放野坝子煮的鸡,就在我上班附近的一个餐馆里,还有“野坝子气锅鸡”这道特色菜,被堂而皇之地摆了宴席,突然觉得这种来自乡野,被很多不认识的人轻贱和忽视的不起眼的植物,珍贵了起来。原来不是人家没有价值,而是不被人们认识和利用而已,白白浪费了一种自然资源。
后来通过查阅资料、图片,我确认了这种植物,其实真的是在我们滇源境内遍地都是。
这次是冬至前两天,按照我们滇源(白邑)乡民的习俗,就是去上坟祭祖的山上巧遇的。我夫孙家的先祖,仙居在离村子大概5公里左右的后山上,一片有着松树、麻栎树等乔木,还有杜鹃、铁仔等灌木的风水宝地,在这个植被丰富的林子里,我就遇见了很多野坝子。
真是想什么得什么。
除了赶紧拍照片和视频留存外,我还顺手牵羊地采折了一大把。拿回家后,把叶子和穗状的花序摘下来,去除了老枝条。不过这些时候的野坝子,已经有些叶黄花枯,再早些时候的秋季才应该是最佳采折期,待以后吧。
这不,我又得到了一款可泡饮的“茶”——野坝子。喜欢的朋友来耕读小园品尝。
野坝子,中文学名其实叫野拔子。你看呀,叫野拔子,就书面化、正规化、文雅化了一些,而叫野坝子,就口语化、野趣而亲民了些。再看这野坝子的别称吧:香苏草、野拔子凉茶、野巴子、香芝麻蒿、野香薷、药坝子、皱叶香薷、野坝蒿、小铁苏、臭香薷、扫把茶、满山香、小香苏棵、狗尾巴香、地檀香等,真是款款都带有野趣和草木清香味。可见野坝子这种植物是深受乡民们喜爱的,是一种很亲民的药食两用的仙草。
其实,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云南中草药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中,都有对野坝子的记载。性味辛、苦、凉的野坝子,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止血止痛,用于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痢疾,咳血,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多种药用的价值,也算全身是宝了。难怪住在乡野山边的乡民,顺便走出去采一把来,像从自己家的药库里取一样,自然和方便,还新鲜无敌,或用来当茶泡饮,或用来煮鸡汤喝,既可以当香料,又可以药用,真是智慧的生存之道呀。
对了,当满山遍野的野坝子开花的时候,还是勤劳的小蜜蜂来采花粉,酿造野坝子蜜的宝库呢。我得到过野坝子蜜的礼物,也经常在超市里见打着野坝子标牌的蜜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也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正是勤劳智慧的先民不断积累出来的生存之道,通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试,慢慢成为人们的生活经验,一代一代相传,福泽子孙。
南非万寿菊
冬天,搂腐叶土沤肥
立冬日,带你赏滇源田园风光
浓雾锁密林
我认为,最美的散步是沿一条乡间小道
黄花又艳
加拿大一枝黄花
“盘龙区图书馆新时代乡村阅读点”挂牌耕读小园
波斯菊
秋雨
“年云南儿童文学作家培训班”学习记
点击文首蓝色字样“耕读小园”,或长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