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音袅袅中享受一次香气袭人的文化盛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蘭林香坊第二期公开课)

古时宋朝把闻香、品茗、插花、挂画并称为“四般闲事”,是当时的文人墨客怡情养性的优雅生活。

而如今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书道、茶道、花道已经成为日本的国粹,所谓的香道其实源于中国的传统香文化,如今却已经在日本遍地开花,甚至快要被日本申请成为他们的文化遗产了,不得不说这是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断层以及缺憾!

中国人用香、品香的历史久远,可以说香始于远古,萌发于先秦,出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

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上层社会、文人骚客、高僧大德也始终以香为伴,对香推崇备至。

除了祭祀驱邪用香,更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古人的衣帽、被褥甚至于房间都要熏香,琴棋书画时也要焚香,还有香疗、香食、香药、香茶等。

(诸葛亮焚香弹琴)

在中医方面,对沉香、檀香的药用价值也非常肯定。

宋代时,中医发展的一个最大贡献是“芳香理气”,以香治病,以香入药,可以说是中药外用的典型。

小编和同事周二去了蘭林香坊,体验了一次香文化公开课。从曾老师那边了解到了许多的中国香文化知识。

香,主要分四种:沉香、檀香、龙涎香和麝香。

即使是对“香”这个名词感到陌生的人,相信都听说过这四种香。

古人常说“沉檀龙麝”,四香之中以沉香为首。

沉香又有很多名字,例如密香、栈香、沉水香等,事实上是指香树上不同部位结出的不同品质的香:

例如树皮结出的香称青桂香;

树结的伤口上结的香按不同品质可分为角沉香、密香、鸡骨香、鸡舌香等;

树主干上结出的为栈香;

靠近根部则结为黄熟香;

根部结出的香就叫马蹄香,分类极细致。

并不是一颗香树就可以结出那么多的香,需要精妙的气温环境状况的配合,所以沉香才会如此珍贵。天然沉香味辛、苦、性温,归肾、脾胃、肺经。《本草纲目》中提到沉香是说它: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

可以说,沉香是得雨露之精气的珍品,能疏通经络、辟邪安神、解风水之邪毒,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无怪乎佛家中的大师坐禅也需先焚香,借助香的作用凝神聚气,才能安然入定。

除此之外,沉香亦能入汤入药,以汤药的形式对人体进行养生保健,列如黄熟香,就是最适合入药的香料。

中国文人墨客以及深闺女眷大多爱香,他们常常三五好友聚集一起品茗、品香,兴致来了写几句诗词,画几幅丹青,总之,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都十分独特。

既然案头燃香,自然笔下亦要生香。

古代文人所写关于香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名家也比比皆是:刘向、李商隐、王维、白居易、苏轼、黄庭坚、李清照、朱熹、文征明、曹雪芹…如苏轼的《和黄鲁直烧香》、陈去非的《焚香》等。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我们也可以读到诸多的焚香场景:祭祖拜神、宴客会友、抚琴坐禅…袅袅香烟,卷舒聚散,颇助于营造肃穆、亲切、高雅、温馨、恬淡的气氛。

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欣然入梦,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

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宝钗的衣袖中散发的是一丝“冷香”,闻着莫不称奇;

而倒霉的妙玉则是被一阵“闷香”所熏而昏厥,被歹徒劫持…

《红楼梦》中记载的香有数十种之多:藏香、麝香、梅花香、安魂香、百合香、迷迭香、檀香、沉香、木香、冰片、薄荷、白芷等等。

香的形状也丰富,有篆香、瓣香、线香、末香等。

焚香也是古人抑制霉菌、驱除晦气的一种方法。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绝大部分是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

利用燃烧发出的气味,可以免疫辟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养生保健。

(《芈月传》楚巫祭祀)

影视作品《甄嬛传》中也不止一次的出现了香文化,初入宫时,甄嬛与安陵容交好,二人闲时照着古籍调制香料。

“百合香”就是她俩合力研制出来的一种熏香,气味清甜,在甄嬛的永寿宫中,数次出现过焚烧百合香的细节。

“百和香”,顾名思义:百种香料而合成的香。

《法苑珠林》曾有云:“及在人间斋,辙闻空中殊音妙香,芬芳清越。

”奇异的香气往往成为神仙的特征之一,越是“仙格”高的神仙,香气越是殊异,非寻常香气可比。

历史上的百和香的使用见于汉武帝时期。《内传》有云:“帝与七月七日设坐殿上,烧百合香,张罽棉帐,西王母乘紫云车而至。”汉武帝在特殊的日子命人焚烧百种香料调和而成的“百合香”,竟然引来西王母莅临,可见这种香料的珍贵与非同凡响。

后来剧中甄嬛借刀杀人,借助狐尾百合的花粉混入煤窑,把安陵容彻底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因为要掩盖烧艾的气味,安陵容调制了一种“凝露香”,以鲜花汁调成,香气清鲜似春日百花上新鲜的露珠,气味滋润、香透肺腑。但香味很重,鲜花拧出来的汁子有种清苦的香味,能调出异香味亦是难以想象的。

还有常出现的“鹅梨帐中香”,小编对此颇为好奇——半透明的晶莹膏体,点燃时有酷似梨花的甜香,细腻清甜,还有镇定助眠的功效。

所用香料不多,制法却比较繁琐:“沉香一两、檀香末一钱细锉,鹅梨十枚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讲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梨汁干,才得香味纯郁。”据说这还是南唐周娥皇所制,早已失传,后来被安陵容独家研发,成为完美复刻版。

《琅琊榜》中,体寒的梅长苏,一直不离火炉,手上也时时揣手炉。其实这个手炉里不仅有碳,还放了香。这就是古人雅致的地方了,即使冬日取暖也能日日生香~

文人笔下传统的闺秀们必然是“冬天煨个手炉,夏天执把团扇,闺房里百宝盒里,藏着烂银镶珐琅的蟹八件。”

《红楼梦》里雪雁给黛玉送小手炉,提着珐琅小手炉的贾母和凤姐儿……

在天寒地冻的时节,捧着一只暖袖手炉,闲敲棋子或者妙笔生花,都不怕手冷了。

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

顶伴梅花平出网,展环竹节卧升枝。

不愁冻玉棋难捻,且喜元霜笔易持。

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

——张劭《手炉》

现代生活的休闲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去健身房、SPA馆等等,其实比起身体的放松,心灵的放松尤为重要。

而我们古人的用香、品香之道,就不失为一种既放松身心,又能养生怡情的休闲方式。

说起香,总会激发人们无限美好的想象。

与古人的诗情画意相比,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因此更多的是选择香水、化学香精、精油等西方比较流行的,气味直接、香味浓烈的香品。

而我国古人的香玩之法,使香散发出幽幽迷人香气,配以东方的香具及礼仪,既养生又修心养性,符合东方含蓄而优雅的风格之美。

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都能用香、品香,传承中华千年香文化,静享高雅精致生活。

往期精彩回顾

★本文文字均为原创,部分观点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End●

——如果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吃吃,喝喝,聊聊生活

健康

快乐

环保

可持续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sz/1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