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上有着显著的地位,而江苏“非遗”在全国、徐州“非遗”在全省又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8日,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民协副主席李亚娃来到云龙书院,开展题为《徐州非遗中传统美术精品布艺、面塑的解析》。李亚娃认为,我市传统美术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类项目中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具有北方特色的布艺和面塑独具魅力。、
布艺、面塑是传统美术中的精品
人类文化遗产由物质和非物质两个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亚娃认为,非遗以前叫作民族民间文化,但非遗的范围更广一些,年以后概念得以统一。非遗保护的是人的技艺,它是通过人来传承的,与物质文化截然不同。很多网友为韩国抢先申报了端午习俗这一项目忿忿不平,然而韩国的端午习俗只是起源于中国,不存在谁抢谁的问题,这只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繁衍。
我国第一个跻身世界非遗项目的是昆曲。年,徐州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填补了我市无世界非遗项目的空白。
这些年,我市又挖掘出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这9个项目中有4个与美术有关。67个省级非遗项目中,15个与美术有关。有专家认为,徐州市的传统美术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具有大气、厚重、夸张、灵气的特点。
可以说,我市传统美术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类项目中占据半壁江山,仅省级以上保护项目就有10多个,市级30多个,其中布艺(香包)、面塑独具特色,是传统美术中的精品。
用布艺作品讲述人间百态
在徐州的传统美术、手工技艺中,布艺与面塑很有代表性,均有着多年的历史。
徐州的布艺包括香包、香囊、挂件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均可作为题材,简洁而生动、质朴而夸张,极具装饰性。
“非遗是先有项目后有传承人的,徐州布艺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遗憾的是我市至今没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亚娃说,徐州布艺的代表人物应属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振霞。
王振霞作品蚕宝宝、滚铁环、粘知了和斗蟋蟀
王振霞的作品擅长用布艺作品讲述人间百态,可称“彭城一绝”,代表作《百子婴戏图》中,表现儿童斗蟋蟀、滚铁环、粘知了等场景,惟妙惟肖、憨态可掬。她的上万件作品内涵丰富、极富神韵,大多数都是原创,很少有临摹,而且其中的人物都是慈眉善目的,充满对生活的憧憬。
比如作品《渔牧耕读》,安详的渔翁、可爱的羊儿、成熟的葡萄都是大写意的风格,笔墨不多而表现力极强;作品《蚕》用明线和暗线组合的针法,使蚕儿极具灵动感,让人情不自禁要伸手摸一摸,表现了她非凡的针法功底。
王振霞现场制作蜘蛛,教大家缝明线暗线
王振霞也来到讲座现场,展示了她的部分代表作,现场缝制了一只大蜘蛛,并教听众们如何缝出“明线”和“暗线”。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李亚娃介绍说,我国的面塑流派较多,徐州的面塑多承袭山东的风格,其中丰县、沛县、铜山黄集涌现出一批批面塑艺人,黄集镇范楼村被称为“面塑之乡”。
在邳州农村玩泥巴长大的后起之秀朱月香,近年来成长为徐州面塑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省级、国家级的比赛中屡获大奖。年的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现场比赛中,她的作品《爱》获得全国一等奖。
李亚娃对这幅《爱》给予了高度评价。作品反映的是一座农家小院中,奶奶在给小孙子做鞋,懂事的小孙子将一块饼干递给奶奶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朱月香的作品也以原创居多,能看得出对农村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代表作《烙饹馍》反映的是一对农村夫妇烙饹馍的场景,极具动感。朱月香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每天都去看人家烙饹馍看好长时间,后来连饹馍上的糊点点和气泡都做得十分逼真。
朱月香作品渔翁、烙饹馍、钟馗和金陵十二钗
李亚娃认为,创新是对传统艺术最好的传承,朱月香在这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就。《金陵十二钗》中薄如蝉翼的裙裾、《渔翁》腿上强健的肌肉、《钟馗》不落俗套的色彩,都反映出了朱月香非同一般的功力,她将传统与现代、南方与北方的风格大胆融合、创新,创作出一批批特色鲜明的作品。
朱月香现场制作大熊猫
朱月香也来了讲座现场,几分钟就捏制出了一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令观众叹为观止。她说,艺术不是凭空想像,而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人
物
简
介
李亚娃,国家二级艺术监督。曾任铜山县文化局副局长,徐州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处处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民协副主席。主要从事社会文化创作、展演,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在其中担任艺术总监、主评委;从事徐州市非遗项目普查申报保护传承等工作,系市非遗传承与保护专家委员会成员。在徐州市非遗项目普查、申报、编撰中任主讲,在全市六县五区编写的24卷多万字的资料汇编中任主审,在《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三卷中任统稿,编著有《徐州民间文化集—工艺美术》一书。曾任江苏师大客座讲师,主讲《群众文化管理》;现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公选课教师,主讲《牵手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吴云图/张长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