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西门美食街

(美食街图片来自百度地图)

前几天信笔写了一篇母校的文字,读者甚众,这当然让我高兴。更让我喜悦的是,下面的留言上百条,或回忆、或怅惘,饱含深情,美好得让人不敢相信中文互联网还有这么和谐的地方。在这些记忆里,被提到最多的还是吃的,尤其是那条对于瘦西湖学子来说,尤为难忘的西门美食街。

心里说,再写点什么吧,写到哪儿算哪儿,为学长、学姐,为学弟、学妹,为这忙乱中的短暂回眸。

出学校西门,马路对面就是美食街。说街,不过是短短小巷,两边摆满了各色小摊。别小看这些吃食,这是吃腻了食堂的我们,四年坚持活着的念头。

小巷口上,是一家卖炒饭的,这是我读大学第一次在外面吃的。招牌写着“兴邮炒饭”,夫妻俩开的,店名跟京东一个意思,大叔是兴化人,大妈是高邮人,所以叫“兴邮”。炒饭要用冷饭,最喜欢看大叔热好锅,把饭块倒进去,用锅铲按成米粒,打入鸡蛋,米粒一粒粒变金黄。我常去吃,他们看我脸也熟了。记得是毕业那年,等饭时闲聊,我问,你们来这儿几年了?他们说,七年了,第一届来我们这儿吃饭的学生,正好今年研究生毕业。那也是我和他们最后一次交谈,吃的是香肠炒饭。

再往里走,有家锅巴饭,这算是特色了。大妈收钱、备料,大爷烫锅巴,有点类似于广东的煲仔饭,但是饭上的盖头更丰富。我们爱吃金黄的锅巴,大妈常问,锅巴要嫩一点还是要老一点啊?这家挺火的,排队买,去晚了就没了。

小单、小沈家做的是小炒,都是年轻夫妻俩开的,比我们大不了两岁。我和小沈家最熟,土豆烧鸡做得好。小沈老婆常年脸红扑扑的,她说以前皮肤可好了,干了这个以后就变成这样。那时候,他们家的小孩在旁边跑着玩,现在应该挺大了吧。回味家我最爱红山肉,他们家的做法应该算焖,砂锅里放上食材,大火,锅里的汤汁咕嘟咕嘟。

还有一位大叔是做肉夹馍的,可以买个当加餐。肉的肥瘦可以自选,我喜欢肥瘦各半,肥肉炖了半天,早就不油了。把肉切碎,嵌进馍里,还要让大叔淋上一点肉汤。

有一家是专门做汤的,大姐烧,大哥打包收钱。文蛤汤、番茄鸡蛋汤、鲫鱼豆腐汤,胃口不好、感冒发烧的时候,能喝上这么口热汤,病好一半。

这些小吃大都十几块一份,那时候外卖还没现在这么方便。中午十二点下课,十一点半偷偷给某家店发个短信,菜就点好了,不用押金,下课去拿就成。有时候怕店家忙,看不到,那就把头埋到桌子底下打个电话,偷偷摸摸:“我要小炒仔鸡。”“好的。”“不要辣,下课来拿。”这之后,老师讲的是听不进去了,就等下课。

这些都是流动摊位,还有些是小馆子,是有门面的。那可就要等有个由头庆祝,或者打牙祭的时候才去吃了。

有一家鸡公煲,店家把自住房的一楼改成了餐馆。煲分大小份,口味确实不错,吃完主菜,用汤汁都能再多淘一碗饭。

我们宿舍三个人,但并不像一般男生宿舍那种氛围,尤其是一位室友,几乎不出去吃饭,觉得不健康,我常祝他长命百岁。那一次,我硬拉着他们俩去了,就在鸡公煲,印象里这大概是我们唯一一次宿舍聚餐吧,干了一瓶雪碧。

还有一馆子叫徐州人家,和女朋友俩人,点一盆酱骨架、一盆酸辣土豆丝,算是那一周的庆祝了。

心情好,手头也宽裕的时候,会买杯奶茶,七杯茶是“老字号”了,应该是取谐音“吃杯茶”。店主年轻帅气,女孩子们喜欢叫他七杯茶哥哥。后来还开了一家吾饮良品,有积分卡,买一杯盖个戳,满五杯送一杯。卡可以放在那儿,我现在还记得我的卡号是。我一直没用积分换过奶茶,而是等毕业的时候,一次性全换了,给要好的朋友每人送了一杯。现在想想,都觉得有点行为艺术。

巷子口还有家水果摊,盛夏傍晚,买半个冰镇西瓜,趿拉着人字拖回宿舍,打开电脑,戴上耳机,一边看电影,一边用勺子蒯西瓜吃,第一口吃最中间的那一块,慢慢咀嚼,让西瓜清凉的弥漫全身……神仙日子。

入夜,西门吃烧烤。名字很电影,叫金三角。在那儿吃烤串儿、喝啤酒的时候,不嚣张一些都对不起这个店名。当然,这是很奢侈的夜宵了,南门的夜排挡要低调得多。白粥、咸菜、油条、咸鸭蛋,这仿佛是从金三角出狱以后,从了良。路灯下,几张桌子都坐挤满了人,常要拼桌。这么简简单单的一碗粥,填饱了我们的肚子,填补了我们的夜。

粥铺旁边可是家大馆子,叫华波。家人第一天送我去大学,中午就是在那儿吃的饭。正式的宴客,也多在华波。后来馆子改名了,叫老地方。

再后来啊,就毕业了,这整整一条美食街街,都成了老地方。

我再回去的时候,美食街整改了,统一弄到一个大院里,当然更卫生、更整洁,但是对我们这些在美食街上游荡了四年的人,总感觉不一样了。

我去了那家做汤的阿姨那儿,她已经不认识我了。菜单有些变化,我点了一份最贵的,总觉得在外面混了这么久,最贵的菜才配上,荣归故里,是不?

这几年,我去过太多地方,每到一地,总有宴请。尤其现在长居广东,真正吃过一些好东西了。回想起来,西门那条,不过就是小吃街,可我还是更愿意叫它美食街。

鲁迅说: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需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那香脆的锅巴,那冒着热气的鲫鱼汤,那淋上汁水的肉夹馍,也会哄骗我们这些在瘦西湖畔读过几年书的人,让我们时时反顾吧?

乃至我们对于整个大学的回忆不亦如此吗?大学绝不是完美的,班上总有不喜欢的人,争奖学金时总有些不愉快,院里也都有两个让人讨厌的领导,可是在我们如今的回忆中,大学几乎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愿意这样骗自己。

我的手机里还留着那些小摊的手机号,刚一时兴起,试着搜索了他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zhihuanghua.com/yhpf/10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